在肿瘤辅助诊断方面,目前在软组织、骨肿瘤、淋巴造血系统肿瘤及神经系统肿瘤的分子分型中应用最为成熟。
①在以滑膜肉瘤和尤文肉瘤为代表的一些软组织肿瘤中,存在特异性的染色体易位及其相应的融合性基因,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可检测这些具有肿瘤特征的染色体和融合性基因,不仅有助于了解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机制,而且有助于临床病理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② 淋巴瘤基因重排及染色体易位:单克隆性淋巴细胞受体基因重排是淋巴系统肿瘤的典型特征,可通过PCR技术检测出来。一些淋巴瘤的亚型存在特定的染色体易位,可通过FISH、PCR等方法进行检测用于辅助鉴别诊断。
③ 肿瘤相关病毒感染检测:一些肿瘤与特定的肿瘤相关病毒感染关系密切,如人类疱疹病毒(EB病毒)与鼻咽癌、NK/T细胞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高危型人乳头状病毒(HPV)与宫颈癌等,这些病毒的相关分子成份可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出来。
20世纪80年代,以SRC、KRAS、RB1等首批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发现为标志,揭开了从分子层面逐渐认识肿瘤发生发展的序幕。之后,基因变异的功能学研究促进了分子靶点的认识和转化应用,分子变异被用作药物研发的对象,于是出现了可药物靶向或可作用的分子靶点变异的概念。
分子病理检测也可指导内分泌治疗和肿瘤个体化化疗,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如乳腺癌、胃癌HER-2基因的扩增与化疗方案的选择,EGFR基因突变与肺癌靶向性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易瑞沙、特罗凯)治疗,EML4-ALK基因融合、ROSl基因重排、MET基因扩增与克唑替尼治疗,K-ras基因突变检测筛选适合EGFR抑制剂治疗的患者,C-kit、PDGFRA基因型预测imatinib治疗的反应,Top2A基因异常与化疗疗效,焦磷酸测序检测MGM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预测胶质瘤中替莫唑胺的疗效等。
在黑素瘤中也成功研发了BRAF突变型及免疫靶点的靶向治疗方案等。肿瘤突变新抗原、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等新技术新方法的出现,更将进一步推动临床免疫治疗的精确性。
同时,分子病理检测可以用于指导预后,病理科的发展已不仅限于显微镜下的诊断,分子病理学中的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已被用于常规的诊断中,尤其在肿瘤的早期诊断、个体化分子靶点检测以及预后判断起着关键性作用,使肿瘤治疗进入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