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几天前的一篇普通博文(两篇捅破“精准医疗”泡沫的重要文章),经微信里大大小小的朋友圈放大后,竟然成了行业里的热门话题。有人称赞,也有人反驳。其实,只要能让大家冷静地思考,我写那篇文章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精准医疗是一个吸引人的热门的概念。谁不想精准呢?谁不希望药到病除呢?我的原则是,玩概念者,自己不能被玩弄,更不能去玩弄病人。
概念是一个很好用的东西,有了热门概念,创业者不用太费力就能找到投资,投资者不用太费神就能把热钱投出去,企业不用太费口舌就能把产品和服务推向市场。试想想,如果没有精准医疗这个概念,创业者拿钱多费劲?作为创业者,我深有体会。过去的二十年,我成立了四个公司,最挠头的就是集资。没有好的“概念”,每次集资都要磨破嘴皮,撞破头皮,剥一层皮。
一个好的概念可以迅速吸引社会的兴趣,集聚社会资源,包括政府资源和社会资金。但是有限的资源分配不公就会产生副作用。如果仔细阅读一下我博客里面提到的两篇文章,你就会发现实际上作者担心的是资源浪费的问题。而美国人担心的仅仅是科研经费的浪费问题,他们的泡沫还没有蔓延到伤害病人利益的程度。他们担心的还仅仅是太多的单位,花太多的钱,去重复不必要的临床实验。可是在中国,泡沫已经有侵犯病人利益的危险了。
精准医疗的最终收益者应该是病人。可 是至少在现阶段,病人受益非常有限。首先,能够被精准使用的药物非常有限。精准医疗的口号就是把正确的药,在正确的时间,用在正确的病人身上。如果能够使用的药物本身就是有限的(绝大多数国外用于精准医疗的抗肿瘤药物在中国市场都没有),诊断技术上面再打点折扣,科学性(肿瘤的进化和异质性)上再打些折扣,价格上再给些压力,最后能够受益的病人就变成很少数的一些人了。
有人说,精准医疗不仅仅是肿瘤,其它疾病也需要。的确是,我前几天还写文章讲感染性疾病和耐药基因检测更需要精准医疗。可是肿瘤的精准治疗是喊得最响的,进入市场运作做多的,对病人影响最大的,所以我们要关心。
泡沫的产生本不是医疗科研行业的问题,是社会经济大环境的问题。 做为一个生物技术领域的从业人员,我们大家都欢迎有更多的钱投向我们的行业。钱多,本不是我们担心的事情。如果我是在国内创业的“局内人”,我是不会去捅破这个泡沫的。不过,看到很多本不是搞精准医疗的人,不懂精准医疗的人,靠着人缘好,靠着会吹,搞到了超多的资源,然后乱买一堆昂贵的仪器,摆出一个干事业的可笑样子,于是我们又忍不住说几句。说几句公道话,因为我知道有许许多多具有真才实学的科学家,他们不会,也不愿意去吹,所以泡沫里的钱他们也没有机会沾光。相反,泡沫的形成会把本来属于他们的经费吸引去了。
我在国内也接触过上百个形形色色的投资人了,绝大多数看项目的也都是留洋的博士,可是决策拍板的则大都不是搞技术的。所以精准医疗这样的概念就变得很方便,因为这个概念可以让投资决策人误认为风险很小,可以放心地投。其实,和所有风险投资一样,关键还是看创业者是否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解决的问题普遍,难度越大,价值也越大。
通常,概念的后面都有利益集团。如果精准医疗这个概念的后面最后受益者不是病人,那概念本身就值得质疑。如果这个泡沫的破裂损害了你的利益,而你又不是病人,那这个问题就复杂了。一个方便的比喻就是地产。地产的最终受益人应该是买房者,可是如果行业的实际受益人是开发商和中介,那是否就有问题了?
概念总有被澄清的一天,如果是泡沫,也总是要破的。只要我们每天在做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病人的需求,维护病人的利益,我们的工作就是有意义的,迟早会被认可的。我宁可钱少,但是干着有意义的事,也不愿意钱多,干着自己心里没底的事。如果你真想创新创业,你早晚会成为一个有用概念的创造者,也不必为一个别人提出的概念浪费太多宝贵的时间。 来源:韩健新浪博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