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宾夕法尼亚大学Abramson 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在《Clinical Cancer Research》杂志上表明,对于晚期肺癌患者,非侵入性的液体活检技术可能在检测临床相关突变中更加有效,也是标准组织活检最合适的替代技术,更加适合指导整个治疗过程。
液体活检结果与组织活检结果匹配度接近100%
该研究以102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均为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之间在宾夕法尼亚接受治疗,大多数为处在不同疾病阶段的女性患者,所有的患者均接受了不同的治疗方案。更重要的是,这些患者均将血液ctDNA检测作为日常临床护理的一部分。研究结果发现通过血液ctDNA检测到的突变与组织活检二代测序所得的突变密切匹配。
研究人员将102名患者的液体活检样本送往加利福尼亚进行基因组分析,使用了70基因 Guardant360 panel。在这些患者中,只有50例能收集到组织样本,研究人员将这些组织样本送往宾夕法尼亚个性化诊断中心检测,分析时利用了47-基因panel。
在这50例患者中,液体活检以及组织活检均检测到了41种突变。重要的是,在同时获取样本的情况下,两种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接近100%,但当血液样本与组织样本的获取时间间隔较长时,两种检测结果的不一致性增加。其中一种可能的解释是,血液样本可以检测到疾病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突变,这些突变在初始的组织中是无法检测到的。
液态活检追踪疾病进展,又立一功
在该研究中,大约有一半患者没有可用于测序的活检组织,因此研究人员只能依靠血液来检测突变。对于一些病例,随着疾病的发展,液体活检能捕获到一些组织活检不能捕获到的临床突变。
随着疾病的发展以及治疗的改变,临床医生检测到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耐药突变。在该研究中,研究人员在8例血液样本中检测到EGFRT790耐药突变,但组织样本中只有4例能够检测到该突变。
作者认为,利用传统的组织活检来追踪疾病的进化几乎是不可能的,但通过血液样本进行分析就十分合理。这些数据进一步提供证据支持了液体活检在临床上的使用,尤其是当组织样本很难获取的时候,例如肺癌以及其他已经转移至全身的癌症病例。
本文的主要作者,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助理教授、循环肿瘤材料实验室主任 Erica L. Carpenter博士说,“这是一个典型的转变。过去与ctDNA检测结果相比,组织活检的测序结果一直被认为是黄金标准,但我们的工作表明,即使没有所谓的黄金标准,ctDNA的结果也可捕获患者的临床反应,同时这种检测技术还有自身的优势——不会让患者有不舒服的感觉以及避免侵入性活组织检查可能带来的风险。”
液态活检指导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在该研究中,研究人员对6名患者进行了一系列的液体活检,作为疾病监测的一部分,最后发现6例患者的液体活检结果有助于指导临床决策,无论是识别驱动突变或耐药突变,还是判断化疗方案的好与坏,组织样本均不能实现。
研究人员描述了通过ctDNA捕获治疗变化过程的3个病例,其中一个患者被诊断为转移性病例,组织活检时并未检测到EGFR、ALK或ROS1基因突变,但ctDNA检测捕获到了EML4-ALK 易位和TP53突变,于是研究人员对患者采用了crizotinib 单一疗法,并发现临床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
接受crizotinib 单一疗法两个月后,研究人员再次对患者进行ctDNA检测,结果发现EML4-ALK减少,且未检测到TP53突变,这与影像学检测结果的改善产生了呼应。另外的2个病例与该病例十分相似。
为了进一步了解ctDNA二代测序潜在的临床效应,研究人员将所有检测到的突变与FDA批准的相关疗法进行参照,结果大约70%的患者被认为可进行相关的临床试验,其中56名患者接受了标签外靶向治疗(off-label targeted therapy),32名患者接受了FDA批准的靶向特定突变的疗法。
小结
总之,这些数据表明,对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液体活检可以产生更有意义的临床结果,包括检测EGFR、ALK以及其他基因中的与靶向治疗相关突变。重要的是,该研究响应了最近发布的“2016癌症登月蓝带小组报告”,该报告呼吁非侵入性检测标记物的发展,包括ctDNA,加速疾病耐药性的检测能力。该报告还指出,能够准确预测患者产生的耐药性,这对治疗将有深远的影响。
根据作者所述,这是临床监测非小细胞肺癌的最大研究,且首次表明在组织不可获取的情况下,液体活检展现出的临床效用性。研究人员下一步将评估液体活检能否在诊断过程中作为组织活检的补充。虽然在该研究中,研究人员报道了6例连续性的ctDNA检测,但仍需更大规模的研究来评估ctDNA检测对治疗的效用性。
来源: 生物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