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特定蛋白如类风湿因子与抗“O”等,用生化分析仪检测为什么不稳定?
解放军第202医院检验科邱广斌主任:临床检测特定蛋白多使用生化分析仪或特定蛋白分析仪,两者的检测原理不同。生化分析仪采用透射比浊法,是测定通过不溶性复合物到达探测器而未被散射或吸收的光线量,光通量与抗原含量成反比。特定蛋白分析仪采用散射比浊法,原理是一定波长的光沿水平轴照射,通过液体时遇到抗原抗体复合物粒子,光线被粒子颗粒折射,发生偏转,光线偏转的角度与发射光的波长和抗原抗体复合物大小和多少密切相关,通过测定散射光的强度来反映被测成分的含量。相对而言,免疫透射比浊法的灵敏度不够理想,检测范围不够宽,原因是免疫复合物颗粒太小阻挡不了光线的通过;或是免疫复合物的数量太少,其浊度变化对光通量的透过影响不大,特别是在低浓度时更加明显。而在抗原过量情况下,透射比浊法易出现钩状效应而导至结果偏低。而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时,仪器设计有抗原过量检测系统,抗原过量时会提示样本稀释,从而达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密度。由此,在比较实验中,速率散射比浊法在低浓度和高浓度测定中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结果。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检验科汪俊军主任:类风湿因子和抗O检测一般采用免疫比浊法,通过抗原抗体之间反应形成免疫复合物,通过检测吸光度的变化,计算被测物浓度。目前检测多用特定蛋白仪,较生化分析仪,有以下优点:1、正常实验之外有预反应(前)或抗原过量检测试验(后),避免假阴性结果。2、反应杯清洗方式不同,生化仪清洗程度可能不能彻底清洗反应物残留。
大连市临床检验中心徐维家主任:生化分析仪使用的是透射免疫比浊法,是利用抗体与可溶性抗原的反应,形成一定结构的免疫复合物,成为悬浮于反应溶液中的微粒,然后进行浊度光密度值检测,该方法由于是检测浊度,极易受到本底的影响,血清的黄疸溶血和脂血的状态都会影响检测结果,且抗原抗体反应容易存在抗原或者抗体过剩引起的钩状效应,只能检测到分子量较大的蛋白,测定范围较小,灵敏度差,部分国产试剂采用的是增强胶乳试剂,存在沉淀和混匀状态不好等影响因素,更是导至了结果不稳定。试剂在机时间也不宜过长。
重庆市三峡中心医院生化科杜红心主任:部分特定蛋白如类风湿因子与抗“O”等,用生化分析仪做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在于:试剂质量差。特定蛋白生化试剂常采用胶乳增强免疫凝集法,这要求胶乳试剂(通常是R2)在机内一定时间(如一周)不分层、不沉淀,始终保持匀相状态。部份品牌试剂达不到这一要求。我选择这类试剂时,把R2试剂倒入试管中,3000转/分离心10分钟,如试管底部无沉淀物,这个试剂应该说是稳定可用的。R2试剂上机时选用容量较大的试剂盒,便于机器运行时对R2试剂有一定混匀作用。
迪瑞:因为RF与ASO项目在生化分析仪上所采用的检测方法为免疫透射比浊法。原理为抗原抗体结合后形成免疫复合物,随着不同浓度的抗原或抗体的加入,形成的免疫复合物会产生相应趋势的浊度,这时候通过生化分析仪的光学系统测定免疫复合物的浊度以吸光度的方式呈现,再根据非线性校准形成的校准曲线带入公式进行计算。
但是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制约,导至RF、ASO在生化仪上不稳定:
1、由于很多试剂厂家为了增加试剂的灵敏度,在试剂中加入了胶乳颗粒,胶乳颗粒和试剂中的抗原或抗体会随着试剂开封后使用的时间出现浓度跌落、失效、分层等现象,因此免疫比浊法试剂在开封效期较其他试剂短,操作人员要及时定标和更换试剂,保证测试的准确。
2、因为生化仪在测定较低值时,生化仪的灵敏度对于免疫比浊法影响较大,在很小浊度产生时,受灵敏度的制约很难检测到,因此低值标本在生化上检测不是很理想。
3、由于RF、ASO等采用非线性校准模式,需要5-6个校准品进行校准,易产生随机误差,校准是否理想对结果至关重要,因此上述两项在生化仪上要经常性校准保证结果稳定。
来源:检验视界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