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检”是从患者身体上取一部分细胞或者组织,做全面深入的检查,最终确定病情。活检是利用病灶组织学结构对病情做出判断,属于病理学诊断。结合先进的组织基因测序技术,活检能获得更精确的诊断。
科学家逐渐发现,组织活检在癌症的诊疗中有一定局限性。癌症有异质性,对于已经转移癌症而言,仅取某个局部组织,不能反映患者整体情况;第二,有些患者不具备组织活检的条件;第三,有些肿瘤在受到活检手术扰动后,有加速转移的风险;第四,组织活检存在滞后性,会延误治疗。因为体液活检能解决这些问题,《麻省理工大学科技评论》将这一技术选为“2015十大突破”。
体液活检是通过血液或尿液等对癌症做出诊断的新技术。
体液活检检测内容主要包括,循环肿瘤细胞、肿瘤DNA、循环RNA和外泌体。肿瘤DNA、循环RNA和外泌体是肿瘤细胞分泌或死亡细胞释放的物质。这四类物质都可扩散到血管内并在全身循环,那么采集血液分析这些成分就可以作为癌症诊断的依据。
循环肿瘤细胞在患者血液中含量极低,大约每100万个血细胞(1毫升)中才有1个肿瘤细胞,从血液中捕获循环肿瘤细胞技术难度极高。目前主要利用肿瘤细胞的免疫特征进行富集分析。分析患者血液中循环肿瘤细胞数量,可判断患者癌症进展情况和治疗响应。
分析循环肿瘤DNA诊断癌症是依托基因测序技术发展起来的手段。循环肿瘤DNA是癌细胞死亡时产生的DNA碎片,携带了大量癌细胞的信息。分析循环肿瘤DNA能了解癌细胞的突变情况,反映患者体内癌症的进展情况,并作为选择靶向药物的依据。分析循环肿瘤DNA可以作为癌症早期预警信号,能在临床症状出现前判断是否患有癌症。但是在癌症早期,癌细胞死亡数量少,对检测敏感性要求很高。许多科学家都在努力研究这种革命性技术。
循环肿瘤DNA的研究历程十分曲折。1948年首次在人体血液中发现DNA和RNA。1973年发现患者血液中DNA水平要高于正常人,意味着可通过血液中简单的DNA分析进行疾病筛查。2013年利用灵敏度极高的基因检测技术分析血液中微量DNA的突变,才终于使这种体液活检技术成为现实。
安德森癌症中心癌生物学主任Raghu Kalluri在《自然》上刊文称,胰腺癌癌细胞外泌体内一种蛋白有可能可作为诊断和筛查早期胰腺癌的液体活检技术。基于外泌体的胰腺癌检测手段特异性和敏感性非常高,可以区分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
外泌体就是细胞分泌的或破裂后释放的小泡。外泌体直径只有几十纳米,1981年研究人员才注意到这种东西,1987年才有自己的名字“exosomes”。近年来外泌体在癌症领域大放异彩,所以能够作为癌症的诊断工具,是因为外泌体中携带着癌细胞DNA、RNA和蛋白质等信息,通过分析外泌体可直接获得癌细胞的基本信息。采集外泌体只需要少量血液,且可在血液样本中长期保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