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站检验室摆放着检验后的血样,这是他们一天的检验量。
昨日,澳门红十字会体验团一行来到了洛阳市中心血站考察,参观了血液送入血站后的检测和储存过程。记者了解到,所有采血点采集的血液都必须在当天送到血站,整个检测、储存过程也非常严格。
当天采集血液必须“回家”
待检库是血液“来”到血站后要停留的“第一站”。全血需在4℃的环境下储存,血小板的储存温度在22℃左右。
据介绍,待检库中的血液都是头一天送来的,为保证安全性,所有采血点采集的血液须在当天送往血站。
此外,全血完成采集后,装入血袋,血袋中有“保护剂”,除了起到抗凝作用外,其中的营养和活性成分可以延长保存时间。而且,从血液采集结束开始,每个血袋上都要贴上条形码,采血时间以及之后的检测结果、血液用途等都将被“全程记录”。
全血“华丽转身”变为成分血
第二站,全血来到了成分制备科,在这里,全血要完成“华丽转身”,变为成分血。
据介绍,成分血主要是指全血分离后的血浆和红细胞。全血来到这里后,需要经过三大程序的处理,首先是“滤白”,通俗地说就是过滤白细胞,据洛阳市中心血站站长吕运来介绍,一般来说,输血过程中,用血者是不需要白细胞的,因为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所以需要对白细胞进行“过滤”。
第二大程序就是将红细胞和血浆“分离”的过程。“将血袋放入离心机,相比之下,红细胞‘重’,血浆‘轻’,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红细胞会沉淀到下方,血浆浮在上方,和我们平日里所用的洗衣机有相似的工作原理。分离后的血浆还要在光照条件下进行病毒灭活处理,消灭血浆中可能存在的病毒。”成分制备科主任周静介绍。
最后,红细胞和血浆会在密闭的条件下进入不同的血袋。
三道“关卡”保证血液安全“问题血液”将被焚烧处理
为了节省时间,保证血液的临床供应,与“分离”同时进行的,还有血液的检验。
临近中午,检验科已完成了当天所有血样的检验,一共207例。“无论收到多少血样,都必须在一天内全部检验完毕。”检验科科长陈善华说。
据介绍,在这里,要完成血液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毒螺旋体感染标志物”、“谷丙转氨酶”这5类项目的检测,整个过程均为全自动化。
据介绍,为保证安全,工作人员会进行两次检测,而且在采血前,还会对献血者有一个“快速检查”,等于是三道“关卡”。
据介绍,一旦血样被查出问题,相应的血液就必须废弃,这一过程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
首先,待检库的工作人员会对要废弃处理的血液进行高压消毒,并存放到血站的医疗废物暂存处。“暂存处的环境必须经密封和消毒等处理,而且血液在暂存处‘停留’的时间不能超过两天。”吕运来说,经过密封后,不合格的血液会由专门的医疗废物回收机构回收,并进行焚烧处理,整个处理过程都要求有监控记录。
不同类型血液储存时间不同血小板需要“振荡”储存
经过检验,“安全”的血液就会进入到发血科进入储存库。
据介绍,红细胞可在4℃的环境中保存35天(注:从采血日算起,以下同)。“洛阳医疗机构的用血量较大,一般来说,红细胞都能在保存期内被‘消耗’掉。”发血科主任刘瑞玲说。
血浆的储存温度为零下20℃左右,保存期为1-4年。对于“熊猫血”,因为十分珍贵,且平时用的人较少,工作人员一般会将其进行冷冻,放入零下80℃的冷库中,保存时间可延长至3年。
此外,血小板在22℃左右的环境下可保存5天,零下80℃环境下,可保存一年。而且,记者注意到,血小板的储存箱还有“摇摆”功能,血小板在里面随着频率上下摆动。“这样的振荡是为了保持血小板的活性,一分钟振荡60次。”刘瑞玲说。
大河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