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2353|回复: 0

[标志物] 胃蛋白酶原检测在胃癌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6 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有奖并可浏览互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

作者: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赵洪林 刘彤


胃蛋白酶原(PG)是一种具有消化功能的内切蛋白酶,属于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根据免疫学和生化学特点可分为PGA和PGC。PGA表达于胃底腺体的主细胞和颈黏液细胞,在胚胎胃黏膜中高度表达。PGC表达于全部胃腺体及远端十二指肠Bnmner腺,前列腺和胰腺也有少量表达,胃黏膜的PGC最初出现在胚胎后期第32~36周,是胃黏膜细胞分化成熟、功能逐渐完善的标志。胃黏膜合成的PG大部分进入胃腔,少部分(约1%)进入血液,血清中PG的量反映其分泌水平。测定胃组织及血清中PG的变化可以反映胃黏膜的病变和分化程度,近年来逐渐用于胃癌的诊治,现将其应用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1、PG检测方法


1.1 血清中PG检测方法  血清PG的检测方法包括放射免疫测定法(RIA)、酶免疫测定法(EIA)和免疫荧光测量分析法(IFA)等。IRA法以125I 作放射性标记物,其最小检出量为1ug/L,可检测范围为10~50ug/L,该方法因有放射性而使其应用受到限制。EIA法检测血清PG的范围为1~160 ug/L,该方法所需样本量少,特异性和灵敏性高,适用于大规模的临床筛查。IFA以稀有离子作标记物,灵敏度和精确度高,最小检出量为0.1 ug/L。近年来,黄飚等建立了PGA、PGC 的时间免疫荧光测定两步法,减少了样本对分析系统的干扰,缩短了分析时间,灵敏度更高,最小检出量达到了0.05 ug/L。


1.2 组织中PG检测方法  采用亲合素-生物素-过氧化物复合物法(ABC法)对胃黏膜中的PGA和PGC 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纯化的抗人PGA和PGC单克隆抗体做一抗,二抗生物素化后,与生物素-亲合素辣根过氧化物酶组成复合物,以3,3-二氨基联苯胺四氢氯化物为显色原。该技术已相当成熟,结合血清PG含量测定可用于胃组织生物学行为的研究。


2、PG检测在胃癌诊治中的应用


2.1 胃癌筛查 目前胃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仍是一个难题。萎缩性胃炎与胃癌发病有明显的相关性,联合检测血清PGA及PGA/PGC能反映胃黏膜的萎缩程度,有利于早期胃癌的发现。Dinis-Ribeiro等的研究结果显示,血清PGA≤70 ug/L、PGA/PGC≤3时诊断胃癌的敏感性为77%,假阳性率为27%,阳性预测值为0.77%~1.25%,阴性预测值为99.08%,证实联合检测血清PGA、PGA/PGC无论在整体人群还是在小范围人群中筛查胃癌均能获得较好的效果。1995~2002年,Hiroshi 等对17647例中年男性进行了血清PGA、PGA/PGC 和钡餐检查,检出胃癌49例(88%为早期胃癌),检出率为0.28%,阳性预测值为0.85%;其中PGA、PGA/PGC检出63.3%的病例、钡餐检出69.4%的病例,两者共同检出32.7%的病例,两者检出率基本相同。血清PGA、PGA/PGC检测对诊断早期胃癌或肠型胃癌更有价值,钡餐检查对诊断进展期胃癌或弥散型胃癌更有价值。张祥宏等对河北赞皇县境内1504例30岁以上居民的血清PG进行了检测,并随访2~3 a,PG异常居民因胃癌而死亡者占0.64%,明显高于PG正常居民(0.007%),经内镜和病理学检查证实91%的PG异常居民的胃黏膜可见癌前病变,明显高于PG正常的居民。表明血清PG异常的居民是胃癌高危人群,PG异常可作为胃癌癌前病变的可靠筛查指标。


2.2 胃癌术后复发预测  组织化学研究表明,胃癌细胞可分泌PG。一般情况下血液中PG含量较高,因胃癌细胞分泌PG引起的血液PG含量变化不明显,用普通方法很难发现。当全胃切除后,血液或尿中的PG下降至很低的水平,这种情况下胃癌细胞分泌的少量PG可使血清PG水平发生明显变化,通过检测血清及尿中的PG水平可以预测胃癌的复发。肖志坚等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103例胃癌术前患者及其中33例行部分胃切除、18例行全胃切除者的术后血清PG,另外检测23例行全胃切除并接受随访患者的血清PG,发现胃癌手术后患者血清PG明显下降,下降程度与手术方式有关,部分胃切除患者血清PG仍保持一定水平,而全胃切除患者血清PG水平则降至很低。在23例全胃切除并接受随访患者中17例胃癌复发,其血清PG水平明显高于未复发者。李惠忠等测定部分胃癌患者手术前后的血清PG,发现手术后PG明显低于术前,其中全胃切除者血清PG含量均明显低于胃次全或大部切除者;随访发现全胃切除患者胃癌复发后PG显著升高,而胃次全或大部切除者复发前后PG变化不显著。以上研究证实胃癌手术后,患者血清PG发生明显变化,尤其在全胃切除患者更加明显。胃癌全胃切除者血清PG变化可作为判断胃癌是否复发的重要依据。


2.3 胃癌预后判断  Fema’ndez 等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了95例胃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癌组织中PGC 的表达;25例PGC表达阳性,其中高分化癌患者占50%,中、低分化癌患者分别占19.5%和21.9%;无淋巴转移癌者47.1%表达阳性,伴淋巴转移癌者只有14.7%表达阳性,均有明显差异性。随访后发现,42例PGC阴性者(60%)在随访期间死亡,而只有4例PGC 阳性者(16%)在随访期间死亡;在可切除癌肿患者中,51例PGC 阴性者有28例复发,25例因复发死亡,20例PGC阳性者只有4例复发,2例因复发死亡。认为肿瘤组织中PGC 表达阳性胃癌患者无论行根治术还是姑息术,预后均明显好于PGC表达阴性的胃癌患者。多变量分析表明组织中PGC表达为胃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且PGC表达预示着肿瘤的低分化、较早的淋巴结转移。根据此研究结果推测肿瘤组织中PGC 的表达是胃癌的生物学标志。


总之,PG作为胃黏膜的生物学标志,其在胃癌筛查、术后复发预测及预后判断中的作用逐渐被认识,但其确切的应用价值有待进一步的观察和研究。


来源:检验世界网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