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有位网友问了我一个问题。她说:“我上次有来听Joe你讲《如何有效自我改变》的那场讲座。你在其中有提到改变前要为自己订一个明确的目标。也清楚解释了背后的理由。事实上你们很多文章也都提到在决策过程中要先知道自己的长期方向。可是我觉得订目标很困难、尤其长期目标很难。我不知道自己长期要甚么,现在也只订出一个五年的目标、只知道五年后自己想要什么……” 我问:“所以五年后你要什么?” 她说:“我想要存些钱,然后五年后能出国读书。” 我好奇继续追问:“为何会有这样的目标?或该说,为何你会想要出国念书?出国念书的背后理由是甚么呢?” 我会这么问,是因为订立目标更重要的部分其实是要去《探询背后的理由》。因为理由反映出我们的渴望或是想解决的根源问题,也才能确定目标是否真的反映出自己的真实需要! 一般人最容易犯的问题,就是轻率地订出一个愿望,并以为这就是设定目标。记得小时候写“我的志愿”那种作文吗?当时的我们只是懵懵懂懂觉得某个事情很酷,所以把那当成自己将来想做的事情。可是因为那些理想背后其实没什么根深蒂固的理由,所以我们过个三个月或半年的可能就又有新的目标。 少棒队打赢大赛了想当棒球选手、世界杯时又变成想踢足球、选举到了要做总统、电视看到播报登陆月球,所以自己也想当太空人。没有根源理由支持的目标,基本上等于没有目标。这多少也解释了,我们极少有人后来能达成“我的志愿”中的内容。 成人订定中长期目标可断不能像写我的志愿一样,必须要做深度思考!因为我们任何大小目标,心底其实应该还有一个驱动的动机。这动机可能是自发性的、目的导向的;可能是被他人植入的;甚至可能只是某种补偿机制。 只是,大部分人对于背后的“动机”往往没有意识,只是试图弄出一个具象的东西,速食的当成我们追求的方向。不过,搞清楚背后这个动机却至关重要。 以出国念书为例,可能是自己想出国看看、开开眼界,或有某个自己很想读的东西只有国外有。但同样的,也可能只是大家都有,自己觉得输人不输阵的认知;或是对于现况不满,以为多拿个学位会能让工作改善的期待;更有可能是因为对学历自卑,想透过这方式来达成心理上的补偿。 如果不搞清楚自己这目标是要解决甚么问题,我们就会在错误的方向上努力。这时候我们常常就会一直自我怀疑,也会一直想找别人来问:“我这样做到底是否正确?”所以,想了目标外,更要想想自己“为何”执着于这目标。 不然可能把过程的里程碑当成终点,并以为我们达成这里程碑就会得到最终的快乐。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我们真正的目标往往更迂回、更含糊、更不明确。 所以,我们必须在说出自己中短期的目标时,其实该继续花些心力自我对话一下,分析这些目标到底是要满足我们内心中哪一块诉求。但要自我对话哪些事情呢?我建议试着问问自己下列这几件事: ■这真的是终点吗?比方说,想出国念书,这真的是终点?有可能是小时候无法出国,现在自己存了钱想出去圆梦,那这样的圆梦计划或许是个终点。可是如果圆梦以外背后还有一个期待,比方说希望毕业后能换个工作,表示读书其实只是过程。那我们就得继续往换工作的方向继续探索…… ■如果不是终点,那终点是什么?如果我们希望念个学位回来工作会更好,那所谓工作更好,到底是甚么意思?是要能晋升主管职?提升技术力?换领域?创业?还是甚么?这一切的终点到底是什么? 换言之,如果念学位回来是希望对工作有帮助,表示学位不是终点,后续的工作才是。那就该花时间想想,到底你想要什么工作,甚么才是读书这件事最终要满足的? ■现在选的中程目标,真的是朝那终点最有效率的方法?另一个盲点,是很多时候我们会把手段想的太难(或是太简单)。我们梦寐以求的工作,有可能确实需要一个国外的学历,但也可能学历对这帮助其实很有限,去培养实际的工作经验或许效果更显著。 若是如此,与其花了五年存够了钱、又花了两年毕了业,才发现效用很低,现在多花时间分析一下状况,往往可以避开这个盲点。 ■目标的好处是来自于实际体验、或是假设?若是假设,这假设能被验证吗?这是另一个有意思也很重要的思索。因为很多人常常以为自己要某些东西、也以为某些东西达到后自己会快乐,但这其实未必是根据理性分析的答案、而是毫无根据的假设。这在很多写信给我们询问生涯规划的朋友身上最显著。 我们问他“你的目标是什么?”,他们常常会给出一个让我们很感疑惑的回答。我们继续抽丝剥茧下去,发现那个愿望只是他看杂志或是别人跟他讲很好的一个方向。当事人自己根本没有尝试过、甚至根本不知道那样的工作到底真正在干嘛。只是抱持着一个浪漫的想像,然后就把这当成自己的方向在努力。 这其实是很可怕的不是吗?因为我总觉得,对一个人而言,达不到目标还不是最凄惨的;最凄惨的恐怕是咬牙达成了目标,才发现那一切根本不是自己要的。所以,你认为自己摸索到目标后,问问自己:“假设这目标真的获得了,我会真心快乐吗?” ■义无反顾还是要做,背后原因是不是还有别的东西?另一个要注意的,是很多人分析半天,发现自己想要的某个愿望其实跟长期目标根本没什么正相关,可是还是会想继续达成…… 这时很可能背后还有另一个更深层、更阴暗的东西。理性分析下,发现出国念书对工作帮助不大。但有可能是源自于少年时代的遗憾、有可能是对目前生活厌倦,内心隐约以为这是一个对现况的逃避。 换言之,成年人的欲求背后通常都有一个更根源的理由。唯有找出那里由,我们才知道如何去应对这期待。或许我们值得去圆梦,也或许是时间该放下某些执念了。但必须先深入了解自己,不然人很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 总结不要满足于自己能轻易说出一个中短期目标,就以为已经帮自己订下方向了。这很可能只是一个任意的愿望、只是最终目标的过程、更可能根本什么都不是。进一步的花些时间,想想这目标之所以是目标、之所以对自己重要的原因在哪里。 这方式真的能有效达成自己真心渴望的东西,还是我们根本上误解了很多细节?透过这五点来思考,我们就能更清楚看见我们的真正方向。如果不这样想过,我们以为我们有方向,但我们内心隐隐约约会觉得不踏实,就会让人持续在疑惑中摆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