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诊断是肿瘤诊断的“金标准”,是临床治疗的依据。病理诊断已经从最初的病变良恶性质的判断,逐渐成为临床用药的依据。尤其是在个性化治疗的时代,对肿瘤的靶向治疗过程中,病理诊断和分子诊断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病理装备技术专业委员会、上海市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上海市临床病理质量控制中心、复旦大学病理研究所联合主办,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承办的“病理科建设与管理”会议于2014年6月13-16日在上海成功举办。与会代表就病理科的发展和建设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希望进一步推动我国病理科建设与管理的整体水平提高。
上海首次发布临床病理质量控制中心管理数据 虽然病理科的诊断是患者的治疗依据,但长期的历史原因和医疗体制的某些问题,导致病理科的发展始终落后于其他学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病理诊断的规范化,不能满足临床对快速、细致、准确、靶向、预测性病理诊断的强烈需求。 鉴于此,上海市临床病理质量控制中心敢于突破传统的访问式的质量控制督查方法,开辟了数字化质控管理的新模式,通过建立质控网站、评分APP、短信平台 、微信公众号,实现了对病理质量控制的信息化、数字化操作。 上海市临床病理质量控制中心实现数字化质控管理一年来,首次发布了质控数据(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上海市开展病理检测业务的共计136家医院以及医学检验所,填报数据的105家病理科从业人员共计895人,其中诊断医师423人,技术员389人。 按照卫生部发布的《病理科建设与管理指南(2009)31号》文件规定,医师按照每百张病床1-2人配备,承担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医疗机构应适当增加。病理科技术人员和辅助人员按照与医师1:1的比例配备。上海市应该配备病理医师600人,技术员应配备600人。而现状是,目前缺口医师近180人,技术员缺口211人,医师和技术人员缺口近1/3。 上海市临床病理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主任杜祥教授认为:“通过数字化质控管理,每家单位都可以将全市的工作量总水平与自身工作量进行对比,使得每家病理科可以了解自身在上海市病理行业的位置和状态。同时,通过上海的病理科的从业状态和工作量的统计也反映出国内病理科的建设和管理水平,为病理科的今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杜祥教授在介绍VENTANA自动染色系统 杜祥教授在介绍SYMPHONY系统
病理医生的医德就是善待每一个病理样本 创立于1949年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是新中国最早的病理科之一,已发展为全国规模最大的肿瘤医院病理科,并于2013年7月11日通过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医学实验室的认可,目前也是全国首家通过CNAS认证的病理科。目前,该院病理科的病理诊断水平可媲美欧美发达国家的病理水平。 为了规避在病理检测过程中常见的错误,给肿瘤患者提供更快、更精准的诊断结果,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即将率先引进全国首套VANTAGE工作流程解决方案,大幅提升病理科的产能,缩短病理报告时间,提高病理诊断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从而推动组织病理行业自动化水平的提高。 “医德对于我们病理医生而言,就是善待每一个病理样本,使其在病理检测的全过程中不会出错,出具病理检测报告的速度以及病理诊断水平的高低,对癌症患者的确诊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杜祥教授表示:“日益上升的肿瘤发病率,带来海量的病理检测任务,给病理科带来了巨大的工作压力。VANTAGE工作流程解决方案的投入使用,将帮助我们进一步规范检测流程,实现数字化管理,成为提高病理诊断质量、规避流程错误的最根本的工具。” “病理诊断涉及许多复杂的检测步骤,取材完成后,需要对患者的组织样本进行脱水、包埋、切片、染色等一系列处理。目前国内大多数病理科都是通过手工方式对这些样本切片填写标签,往往存在错误隐患。而这些错误隐患一旦发生,将会影响至少两个患者。” 杜祥教授表示:“VANTAGE工作流程解决方案的应用,将帮助我们对整个流程进行规范化、数字化管理,通过每个工作节点配备的电脑触摸屏幕,使用条形码扫描仪以及‘一个标签、一次打印’的切片识别,可以让实验室医务人员更好的管理从样本录入到最后切片归档的关键步骤,实现样本与流程之间的有效整合,获得精准的病理结果,指导临床用药。这是提高病理科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 杜祥教授接受媒体采访
来源:丁香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