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鼓励社会办医,特别是近阶段开放医保、鼓励医生多点执业等具体扶持措施相继落地,市场需求和政策环境不断“催熟”医疗服务投资市场,产业资本对包括民营医院在内的医疗服务投资速度加快,医疗服务投资成为A股医药板块炙手可热的“香饽饽”。 两年前,A股市场只有寥寥几家上市公司从事医院业务,到今天已经有逾20家上市公司涉足医院,同时还不断有上市公司表示要向该领域进军;非上市公司及投资基金等进入医院产业的更是如过江之鲫。资本市场正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来拥抱医院产业。
然而,由于医院产业作为特殊的服务行业,有着独特的行业壁垒和门槛。投资哪类医院可以获得更大回报?哪些投资模式更符合中国国情,从而更易取得成功?这些问题对正处于摸索阶段的新进入者而言,都是崭新的课题。 投资医院回报可观 在投资圈,对于投资医院是不是一门好生意,一直存在争议。由于投资医院一贯是重资产模式,投资周期长,Roe低,不少学者甚至不承认医院作为一个产业而存在,认为医院是非营利性机构,不以营利为目的。如大把的三甲公立医院,它们人满为患,但年年亏损,年年需政府补贴……医院挣钱何其难!但乐观者却看到“硬币”的另一面,如上海一家小型区级公立医院,全年营收就可以达到4500万元,实现净利1000万元左右。 号称“纯医院股”的香港上市公司凤凰医疗则以其扎实的财报数据,告诉争执不休的产业资本:资源共享、规模经营、成本优势,最终是可以产生管理效益和经营业绩的,三级医院回报也会很可观。 该公司在托管了北京地区多家公立医院后,打造规模效应,实现医疗资源共享,致采购等环节成本迅速下降,受托公立医院中最快一家9个月后即扭亏为盈。凤凰医疗2013年实现营收8.874亿元,利润达到1.39亿元。该公司去年赴港上市时,零售超额认购超500倍,机构超额认购达130倍,创近两年香港IPO最高发行市盈率。 德传医疗基金董事长姜广策向上证报记者表示,如果告别以往的重资产投资模式,走轻资产模式、特别是投资专科(诸如近年来“金眼银牙”的专科医院复合增长率都在30%以上)类和高端医疗服务,那么上市公司的盈利有望提前。 医院的未来其实不可限量。数据显示,我国各类医院的收入在2012年已经达到1.99万亿元,占卫生总费用的69.1%,占GDP的5.56%。上一年度,医院收入则分别占比69%、3.4%,增长态势明确。而在美国,医疗保健业已经成为第一大产业,占GDP的17%,已经成为美国经济的关键部门。因此,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曹健对记者表示,美国的经验对中国的医院产业具有很强的参照意义,未来中国医院也将在国家经济建设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上市公司“医院梦”落地 值得关注的是,2014年以来,在各类药品、医疗器械招标降价的大背景下,不少上市公司为打造新的盈利点,纷纷涉足民营医院,从而打通产业的“最后一公里”,进而拉动药品或医疗器械的销量。同时,传统医药制造企业也顺应产业升级的需求,瞄准政策引导的热点方向,“投资医院”成为公司外延式外展的重要抓手。 以人福医药为例。今年3月,公司正式公开“医院梦”:未来三年内将在湖北区域内布局20家医院。公司董事长王学海透露,不打算新建医院,而是依托现有医院进行。此外,记者还获悉,人福医药关于收购医院事宜正在顺利推进。 据券商行业分析师介绍,在布局民营医院后,人福医药不仅可以直接占领更大的麻醉药终端市场,同时可打造区域医院集团化运作优势,降低医院采购成本,提升管理效益,转型成功的概率较大。 复旦复华作为复旦大学旗下的上市公司平台,未来有望参与复旦系医院系统的托管业务。上海的三甲医院中,最好的医院如华山医院、中山医院、华东医院等都隶属于复旦大学。上市公司平台在整合复旦大学资源、参与医院管理的进程将加快。 而金陵药业在医院运营方面堪称资深,公司现控股两家综合性医院,其中宿迁医院为三级乙等医院,仪征医院为二级甲等医院。去年两家医院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分别实现业务收入6.82亿、2.1亿元。今年一季度公司业绩继续保持高增长势头,吸引了众多基金进入。上证报记者获悉,不排除今年内公司在医疗服务领域进一步开展资本运作的可能性。 “品牌效应、先发优势、政策壁垒非常明显。错过了,10年之后再想进入很难。”上海一家券商研究员这样对记者表示,在她看来,“目前A股医药板块总市值1.74万亿元,其中医疗服务企业总市值近1000亿元。即使未来仅30%的医院证券化,医院板块5000亿元市值也可以期待。” 扶持政策成为催化剂 凤凰医疗的成功经验,让相关上市公司和投资机构进一步意识到,参与公立医院改革很有“钱景”。更有投资机构坦言,公立医院混合所有制改革及其复制、推广,将是未来的“大蛋糕”。 在医疗服务的万亿蓝图中,三级医院是最优质资产,但由于其资源有限,也是争夺的焦点。2012年,三级医院以10.16%的医院总个数,拥有全国公立医院56.89%的收入,高于2010年54.54%的收入比例,三级医院收入占比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一家投资机构的合伙人在观摩过几家三级医院后对记者表示:“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及社会财富的逐渐积累,老百姓对健康的关注度日益提高。你看,很多人连小小的感冒,都一定要去三甲医院找权威医生来看。公立医院的特需病房业务也蒸蒸日上。” 另一方面,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改革的深水区,涉及多方利益,其改革进程并非一蹴而就。有资深投资人士认为,目前虽然一些上市公司已经切入公立医院的改革工作,但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控股权不会改变。后期改革进程则取决于地方政府的决心和魄力。 目前,北京、广东等地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今年5月9日,卫计委再次宣布一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名单,包括天津市、浙江省绍兴市、河北省唐山市、山西省太原市等多个城市。 “鼓励公立医院改革及民营医院发展方面,还会不断出台一些新的政策,或是以往政策配套政策的落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曹健认为,扶持政策将成为今年医院投资的主要催化剂。 在5月16~17日召开的2014年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国家发改委提出,力求年内完成医改等任务。而让更多资本进入,在增加医疗资源供应的同时带来更阳光化的管理,真正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这是社会各界的期待,也是医院投资人和相关上市公司的梦想。 延伸阅读 抢占民营医院版图 上市公司扎堆“从医” 一边是辉瑞、阿特维斯为首的外资仿制药巨头剥离仿制药业务、退出中国市场,一边是拜耳“卷土重来”36亿元收购滇红药业。在我国医药行业进入并购整合高潮之际,外资仿制药巨头蠢蠢欲动、见“医”思迁的心思,频频引发国内PE界对医药并购的“头脑风暴”。 在生物医药众多细分行业中,医疗器械行业仍将延续前期的并购热潮,持续“发烧”成为各路资金争相竞逐的最佳标的。而洋药企“吃中药”的最终疗效还有待长期观察。 医院并购潮初起:多家上市公司下注带动PE试水 投资医院需要很长的周期,较大的资本支出,这些因素都是与PE的特质不一致。 社会资本涌入医院,尤其是民营医院领域,源于上述提到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表示,2020年左右要力促健康服务业达到8万亿元的市场规模,以2013年2万亿为基数计算,未来6年时间规模需要增长3倍,年均增长达到了26%。 如果整个医疗产业链的蛋糕达到了8万亿元,那么,医院在其中一定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民营医院发展迎黄金机遇 上市公司掘金万亿市场 随着去年10月《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万亿蛋糕蓝图的绘出,民营医院迎来发展的黄金机遇期。 而作为融资渠道最为畅通、占据优质资源的上市公司,也在积极布局民营医院这个巨大的市场。 粗略统计,在A股上市公司中,有17家公司已或多或少涉足民营医院的相关投资,其中既有一直以来专注于眼科或牙科连锁的爱尔眼科(300015,SZ)、通策医疗(600763,SH),也有积极参与公立综合医院改革的复星医药(600196,SH)、金陵药业 (000919,SZ)、开元投资(000516,SZ)等,还有为拓展产业链积极布局医院经营的福瑞股份(300049,SZ)、康美药业(600518,SH)、贵州百灵(002424,SZ)等制药企业。 民营专科医院 连锁经营是大势所趋 专科医院,是以某一类疾病或某一系统疾病分科的医院,如肿瘤医院、心血管病医院等。据了解,专科医院的特点在于医疗技术上的“专”,进而达到诊治等方面的“精”和“优”,医院拥有一大批专科医疗技术人才,可以按照客观需要和专科技术本身发展规律的要求,进行精细分工。 但对于民营专科医院来说,所有制形式决定了其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医疗机构,因此很难享受政府补贴。并且受到职工养老、住房等福利因素的影响,与国有医院相比,在人才引进、培养、储备等方面一直处于绝对的弱势地位。 因此,专科医院要获得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连锁经营是不错的经营模式。目前,从事专科医院经营的上市公司代表是眼科类的爱尔眼科和专注于口腔医疗服务的通策医疗,两家公司凭借着不断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连锁经营模式得到了较好发展。 另外,统计数据显示,整形、眼科、妇产等专科领域的民营医院一直受到民营资本的青睐,并且占比呈现不断提升的态势,而肿瘤、心血管等领域的民营专科医院发展较为缓慢。 据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分析师介绍,专科细分领域,如整形美容、眼科、体检等利润增长都非常可观。且从申报难度方面考虑,脑科、肿瘤等高端医疗领域申报难度非常大,而整形美容、口腔、眼科、妇产等专科的进入门槛相对较低。但总体来看,专科民营医院规模化、连锁化是大势所趋。 上市公司 积极参与公立综合医院改革 今年1月24日,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在2013年度总结大会上表示,2014年卫计委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取得新突破,推进医疗服务质量得到新提升。这意味着,公立医院改革将成为今年卫生领域的重要任务。 目前公立综合性医院改革一般分两种方式,一种是公司化,政府保留对医院的所有权,引入社会资本进行托管等方式的管理;另一种方式是政府部门交出控股权,由社会资本买断,或者整体接收,从而使得公立医院私有化。私有化当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案例是2003年金陵药业对宿迁市人民医院70%产权的收购,2003年~2010年金陵药业收购的宿迁市人民医院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将近60%,为金陵药业贡献了丰厚的回报。 记者粗略统计发现,在上市公司中,涉足公立综合性医院改革的不在少数,近几年通过并购、出资设立新医院等方式参与综合性医院改革的包括复星医药、信邦制药(002390,SZ)、金陵药业、恒康医疗(002219,SZ)、开元投资、诚志股份(000990,SZ)、华润三九(000999,SZ)、益佰制药(600594,SH)等。 制药公司 设立对口医院拓展产业链 实际上,在社会办医钟声敲响,社会资本分享政策红利全面 “淘金”民营医院的背景下,无论是专科医院还是综合性医院,都将迎来社会资本的拥抱。与此同时,一些制药类的上市公司为了拓展其药品细分领域,也纷纷设立相关细分领域的医院,拓展产业链。例如马应龙(600993,SH)的肛肠医院,康美药业的中医院,贵州百灵的糖尿病医院等。 马应龙是治痔类药品的龙头企业,其设立的肛肠专科医院集临床诊疗和科研于一体,目前已经在北京、西安、沈阳、南京、武汉、大同等地开设了数家连锁肛肠医院;主营中药材饮片的康美药业的康美中医院也已经开张,并且为了进一步抢占民营医院领域市场,从去年开始不仅连续收购数家公立医院,还高调布局药房托管业务,目前药方托管医疗机构已经超过80家。 国泰君安分析师李秋实表示,对于制药企业而言,布局医院领域有助于提升其终端控制能力,一方面能保障制药公司主导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单靠少数几家医院难以发力,医院集团化应是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减少药品流通中的“暗扣”环节,节省医院的采购成本,这将契合付费方式改革导向下的市场游戏规则,有效提升医院的盈利能力,从而获得长远的竞争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