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医学的分子诊断时代已经到来。为了让更多的上海检验技术人员了解分子诊断在个体化医疗中的临床应用,上海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分子诊断学组2014年第一次学组学术活动暨分子诊断与个体化医疗专题研讨会于2014年3月20日在瑞金医院学术报告厅成功举办。本次专题研讨会邀请到了国内享有盛誉的专家介绍在各领域开展分子诊断技术在个体化医疗中的研究现状,分享了各位专家在肿瘤的分子诊断、个体化诊疗分子诊断新技术、分子诊断与个体化用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会议得到上海市医学会检验学分会主任委员沈立松教授、上海市医学会张有康主任、上海检验界元老王鸿利教授和检验学会委员、青年委员、兄弟学组的积极支持,分子诊断学组成员以及来自市各级医院的分子诊断从业人员共约60人参加了此次专题研讨会。 此次学术活动分上下半场,上半场报告由分子学组组长、瑞金医院检验科主任王学锋教授和分子学组副组长、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分子室主任肖艳群教授共同主持。研讨会开始前,首先由上海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沈立松教授做了致辞发言,他盛赞分子学组紧抓学术前沿,及时的召开此次分子诊断与个体化医疗研讨会必将会为上海检验分子诊断发展有极大的帮助。研讨会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普外科主任、国家杰青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钦伦秀教授从临床角度结合自己的科研方向,就“肝癌的分子诊断与分型”做了精彩报告。钦伦秀教授从临床常用的肝癌诊断和预后复发的肿瘤标志物入手,介绍了当前肝癌的临床诊断标志物的应用,然后结合他带领的团队在肝癌临床与基础研究的工作,详细介绍了肝癌转移复发预测新方法以及新的肝癌转移预测指标和干预靶点的发现及临床应用。他的研究工作为我们检验工作者的转化医学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切入点,使我们深受启发。随后我们检验界同行、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李艳教授就“个体化医疗中分子诊断的适宜技术”做了精彩发言。李艳教授首先比较了全球和国内的分子诊断市场及未来的发展前景,然后详细介绍了目前常用的临床分子诊断技术、常见疾病的个体化医疗相关基因的检测方法,重点阐述了针对不同的临床检测基因和目的采取合适的分子诊断技术方法的重要性。最后李艳教授与上海检验界同行分享了她们科室目前的分子诊断技术平台以及与临床的沟通和分子诊断报告单等宝贵经验。为了此次会议,李艳教授特地改签了回武汉的航班。李艳教授的精彩报告引起了在座上海检验同行的共鸣,会后讨论热烈。通过李艳教授的报告,上海检验分子诊断从业人员收益匪浅,深刻的认识到了未来分子诊断的巨大发展前景,更感受到了上海分子诊断的巨大压力。 下半场的专题研讨会由上海市肺科医院检验科主任陈晋教授和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检验科主任傅启华教授共同主持。上海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关明教授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介绍了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的分子诊断策略。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及时诊断HNPCC并采取对患者和其亲属的临床监测和干预性治疗可推迟或减低 HNPCC 患者大肠癌的发生率。但目前尚少见到有关中国人种的研究报告。关明教授旁征博引详细的阐述了HNPCC疾病的诊断策略以及他带领的课题组在HNPCC分子诊断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随后上海百傲科技有限公司的朱滨博士和上海透景生命科技有限公司托娅博士分别做了介绍了“个体化用药基因诊断行业分析”和“HLA分型与个体化药物毒性反应”的报告。研讨会最后,上海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沈立松教授对此次学术活动作了总结发言,他充分肯定了此次会议的学术价值,也希望分子学组在今年东方国际检验论坛上能组织好个体化分子诊断分会的报告。上海检验元老,瑞金医院终身教授----王鸿利教授全程参与此次研讨会,他不时与参会者互动交流,最后王教授提出他将向相关卫计委领导建议在检验教科书中增加分子诊断的相关篇幅,并鼓励上海检验界分子诊断从业者努力进取,争取走在全国前列! 当前分子诊断在临床检验诊断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但目前临床分子诊断技术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面临着不少的挑战。目前正值国家出台进一步规范二代测序等基因诊断技术的临床应用的政策颁布之际,此次专题研讨会既是上海分子诊断从业者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也为探讨逐步建立完善的分子诊断技术体系提供及时的帮助。相信通过此次个体化医疗分子诊断专题学术研讨会必将进一步推动上海检验分子诊断的大力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