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1174|回复: 5

[分享] 中医学生如何在临床跟诊学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2-26 07: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有奖并可浏览互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
在门诊跟诊时,老师总是很忙,病人络绎不绝,在一旁只能抄下方子,虽然我也知道可以从一个一个病中入手,自己回去看书学习,但对于老师的辩证及用药目的还是不很了解。想知道大家是怎么从临床跟诊中学习的,给点建议吧~或者说下自己是怎么跟诊的也好~
原文地址: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9129419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2-26 07:57 | 显示全部楼层
跟诊这事,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说简单一句话——找个好点的老师,老师怎么教,你就怎么学;说复杂,那就得啰嗦两句。
记得当年学下棋的时候,老师教育说,往往棋谱中没有点评的部分,才是你们初学者最应该注意的部分,当时还不甚理解。后来逐渐明白,下棋中的妙手,可遇不可求,偶尔灵光一现,欣赏的味道大于学习的作用,而很多高手们看起来平平常常的招数,恰恰是我们这些初学者能够学习的,不妨多用用心。而学医也是如此,医生在病例中记载的案例,往往是精彩纷呈,让人击节赞叹,但很多平平常常的招数,一般不会写到书里面。比如患者气滞血瘀,开一些养气活血的药物治好了病人的病,对于大部分医生来说,写到书里面大肆吹嘘还不得被同行笑掉大牙。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这些恰恰是最基础的东西,也是临床中经常遇到的情况,哪有那么多“疑难重症”让你一个初学者来治疗。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热则寒之,寒则热之。首先知道这些,才能在此基础上分清哪些是真寒假热,哪些是虚实错杂。所以跟诊的第一步,就是先学那些看起来“平淡无奇”的东西。
要是把五星级饭店的厨师和食堂的宫保鸡丁做比较,你会发现,可能原材料差不了多少。无非都是鸡丁,黄瓜块,花生米等等。但是差别可能就在于火候的拿捏,原料比例的搭配,调料顺序的不同。很多时候药方和做饭类似,有没有效果可能就在于一两味药的差别,药量的不同,煎药方法的不一致。所以才有医家的不传之谜在于药量一说。比如伤寒论里面,常用的桂枝汤,去芍药就为桂枝去芍药汤,倍芍药加饴糖就为建中汤。一两味药或者一两味药量的变化,则对应治疗不同的疾病。所以跟诊第二步,就是领略方子中那些精妙的东西。
当然,做到前两点,已经能够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医生了,但是如果要更进一步,还应该博采百家,每个病例都和书上的东西印证一下,如果是自己应该怎么看病,别的流派应该怎么看病。学习老师而不拘泥于老师,那便是真正的高手了。拳里面叫做“招数到懂劲,进而渐及神明”。也很类似于前面说的几个阶段。手头没有桂枝汤就不能用别的东西发汗了吗?我看也未必。前几天有一点风热感冒,但是手头没有银翘散,想起张锡纯有个观点说麻杏甘石汤是伤寒论里面治温病的起手方子,因为猜测当时没有辛凉解表的药,所以用辛温发表的麻黄和凉性的石膏取辛凉解表的含义,昨天晚上我就盖厚被开空调,模拟麻黄石膏,今天发现好多了,医者意也~
看楼主添加了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中医老师很多厉害的老师的。就是像我这种外行都学了不少东西,更不用说楼主了。加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2-26 07:57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实话,就算有点基础,他不讲的话许多东西也是想不通的。。。。
我就举个例子吧:
我一次咳嗽,喉咙痒就咳,就跑去找那个高人去了,他当时有点随意,就看了下左手脉,然后就让我去旁边写方子,问我怎么回事儿,我就说喉咙痒咳嗽,他知道我是学中医的,就念方子我写。旁边还有个小徒弟和我差不多,写完了就给他检查一下。然后我就回去喝了。
第一天喝了,然后当天开始痰就明显加多,咳嗽也加多,说话声音都有些发蒙。第二天还是这样,就没敢喝,下午去问怎么回事。
我当时其实心里也是发怵的,右边的肺脉也没看,也没详细问痰的颜色舌苔什么的会不会是开错了?会不会是方子里面寒凉的药多了导致病情加重?但是由于之前对他的深厚信心,我下午就去问了。
下面是我拍的方子,大家也可以猜下是什么问题。


然后见了面,他问我是不是痰加重了?看了方子,说是我当时听错了,徒弟也没检查出来,甘草是四克,不是十克,炙甘草助痰湿,重了就会压住排痰的药。
说实话,当时我听了还是有所怀疑的。。。我以前为了给老妈治咳嗽,也算是专门做了点准备翻了点书的,真没听说这小小的炙甘草改变几克就能药效相反的。但既然他这么说了,我就回去喝吧。
回去第二天开始喝,当天就开始起效果,痰变少,咳嗽变好。把三包喝完就好了。。。我从此明白了,就算我自学看书研究再深,可能也到不了他这种精细的程度。。。。
所以啊,题主如果可以的话,争取跟这个医生打好关系,尽量增加相处机会,有什么不懂的就问,最好问他有什么推荐的书没有啊,这样他要教你也省很多心,要不然你看这个体系他用那个体系也是白搭啊。
然后如果堆友好度实在达不到激发指点任务程度的话。。。。那就只有自个儿多拍方子回去研究,然后多积累把脉面诊的这方面经验,一边回去翻书研究了。。。。助题主好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2-26 0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做中医学生很久了,请你们千万别跑偏了。
中医大夫,首先是一个医生,然后才是中医。
跟中医导师门诊,最重要的是先了解西医疾病,然后才是学习中医辨证思路。
一个患者过来,首先需要的是辨清患者到底是什么疾病,这个病病因病机是什么,怎么治疗,然后才能开始学习中医大牛们的辩证思路,辨证论治。
在我们才学尚浅的时候,一定要一步一脚印的“走”,所有的老中医的经验、思路,都像是在“跑步”,你需要一边“走路”,一边学习、模仿、实践,才能知道老中医们是怎么“跑步”的。虽然老中医可能不会西医,虽然他们可能仅仅就用中医辨证思路开药就能药到病除,可是如果你仅仅就是学习了一点点中医,就开始瞎闹,觉得自己已经学到老中医经验了,已经会“跑步”了,呵呵,摔不死你们。
要知道,西医的储备知识,是为了让纯中医学子们,在还没有学会“跑步”的时候,不至于摔倒的。
直接开始“跑步”的人,要不就是国医大师,要不就是江湖神医,当然,最多的还是江湖庸医,并且,这类人占到了直接“跑步”的90%以上。
举个例子,男性少弱精子症。精子在睾丸当中完整的生成周期大约46-72天,在附睾当中成熟需要6-10天。睾丸当中生成,主要是对应的少精子症,附睾成熟,主要是给精子提供向前运动的能力,主要对应的是弱精子症。也就是理论上来说,提高精子活力可能很快,服药当天就有效的话,大约10天精子活力就能提高。可是提高数量就很难了,即使服药当天就有效,也至少需要90天才能看出来。
可如果你不知道这些知识,一味的按照补肾填精、温阳助孕的法则去治疗,即使能够蒙对治疗方法,可是1个月无效,2个月无效,到时候别说患者想弄死你,你自己都不会开药了。
安安静静学习吧,世界上成材的路,没有捷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2-26 07:58 | 显示全部楼层
1.打好基础,以下所述的一切前提都是打好基础。
2.看老师的思考方式,是偏学院派的辨病+辨证呢,还是偏经方派的抓主症,方证对应。前者主要要注意一些细化的东西,比如某症用某药、某药对,还有要看辨证时是否同时用几种辨证方法,比如脏腑+经络什么的;后者要注意经方辨证的着眼点和鉴别点,就是要提高辩证的准确率。
3.跟完一次,做一个总结。一段时间后,整理总结。不懂的,查。还是不懂的,问。病人多可以在看完病人后下班时再问。
4.如楼上白蒺藜兄台所说,自己心中要有定见。四诊完毕你自己也要做出诊断开方,并和老师的方从辨证方式、用方、用药几个方面做比较。病人服药后可能出现的好转或恶化,先自己想好,等二诊来验证。特殊的病人,你可以自己做随访。
5.有定见,但不要有成见。每个老师大概都有某些擅长的领域及手段,汲其精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2-26 07:5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自己没什么基础的情况下跟诊确实不太容易学到什么……
不过跟诊是一个接触临床的过程,可以一点儿一点儿学习。比如学了中诊,自己练诊断;学了中药方剂,看老师是怎么配伍的。
然后了解一下老师是哪个学派的,老师的用药风格啥的,可以在此基础上深入了解一下。
再然后有一定的基础上,来了病人,你可以试着自己诊断,自己开方,然后看看和老师有什么区别,估计一下老师的方子吃完下次来会有什么反应。
另外,比较重要的一点,是不要迷信老师,可以有自己的想法。临床很灵活,老师的方案不是绝对的,也不是唯一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