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636|回复: 5

[分享] 为什么有些生物交配的过程很痛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1-4 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4 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鲸鱼交配比较困难,下面要有个鲸鱼托着上面两条鲸鱼交配,否则就不能顺利完成。
帮忙的鲸鱼叫工具鲸,也叫雷锋鲸。
不知道工具鲸是否痛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4 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知道蜜蜂的交配过程吗?
蜂王(蜂后)在出生后大约10天就能达到性成熟,它会在一个晴天的午后飞出蜂巢,在空中与雄蜂交配,称之为“婚飞”。



蜂群中的蜂王(红圈)和雄蜂(蓝圈),数量占绝对优势的是工蜂

由于“蜂王信息素”的作用,蜂王的出现会立即吸引附近的雄蜂,雄蜂们会争先恐后地追向蜂王。蜂王的“婚飞”持续约半个小时,期间通常会与7~17只雄蜂交配,直到蜂王体内的贮精囊装满了精液,足够终生产卵使用为止。
以上,是从蜂王的视角来看待的。若从雄蜂的视角来看,是这样的:
雄蜂在与蜂王成功交配的一瞬间,雄蜂生殖器会脱落,并被拉断,雄蜂也在这一瞬间死去……脱落的生殖器会用来堵住蜂王生殖孔,以阻止精液外流。当有第二只雄蜂再与之交尾时候,要先将其拔掉,再重复以上动作。



用一根细线拴住蜂王,就会立刻引发雄蜂对蜂王的追逐,并与蜂王交配(图片来自网络)

蜂王的一次成功交尾,就意味着有十几只雄蜂也在争相“赴死”。
从人类的角度来看,雄蜂的交配过程都不能用痛苦来形容,简直可以称为惨烈
实际上,我们之所以觉得痛苦甚至惨烈,是因为人类拥有远超动物水平的大脑,赋予了人类丰富的情感和理解能力,以及强大的分析判断能力。
但对于绝大多数动物来说,大脑能处理捕食、避敌这样的基本能力就很不容易了,根本谈不上“情感”这个高度。



被工蜂簇拥着的蜂王

对于昆虫这样的动物来说,交配就是按照本能去执行的,雄蜂根本不知道交配过程会发生什么,更不会理解交配后会发生什么。雄蜂只是本能地被蜂王分泌的信息素吸引,本能地追逐蜂王……
总结起来,雄蜂只是在是“本能地想要将基因传递下去!”
可能有人会觉得,交配只是对雄蜂很残忍,对蜂王来说就友好得多呀!所以,蜜蜂才会保留这种看起来残忍的交配方式。
可实际上,蜂王在婚飞过程中并不轻松,很可能会因婚飞而死亡:
1.蜂王飞出蜂巢后出现意外的概率比巢内大得多,如遭遇天敌、突发性的天气变化;
2.交配过程中,雄蜂会和蜂王“抱对”,导致飞行不稳,甚至跌落到地面,如果刚好落到水面上,大概率直接双双殒命;
3.返回蜂巢时,若蜂王定向能力差,容易误入其他蜂箱,由于“群味”不同,会被别人家蜂巢里的工蜂群起围攻而死。



婚飞后返回蜂巢的新蜂王

由于新蜂王在出生时,就已经经历过一场残酷的竞争,此时蜂箱里并没有后备新蜂王,一旦蜂王在婚飞时出现上述任意一种意外,所在的蜂群都是一场灭顶之灾!
所以,蜜蜂的交配方式,对雄蜂来说非常惨烈,对蜂王来说也并不友好。
那么,问题来了,蜜蜂为什么要把交配过程搞得这么复杂?
蜂王和雄蜂直接在蜂箱里交配不就好了吗?这样既可以提高交配成功率,还不用飞出巢外直面危险。
这种想法乍一看确实可行,但亿万年的自然选择之下,蜜蜂选择复杂且危险的交配方式,其实是为了更有利于种族的繁衍:
1.避免近亲繁殖。
新蜂王和同群雄蜂都是老蜂王的后代,是典型的“兄妹”关系,只有蜂王飞出巢外,才能有机会和其他蜂群里雄蜂交配,避免近亲繁殖,使得后代更健康。
2.筛选掉不健康的雄蜂。
在蜂王婚飞时,周围5千米半径内的所有雄蜂,理论上都有参与交配的机会,但只有飞行能力最强的十几只雄蜂才有机会与蜂王交配。于是,蜂王通过这一方式,成功筛除了那些行动力差、有疾病的劣质雄蜂基因,能参与交配的雄蜂,都拥有更优秀的基因。
3.增加种群基因丰富度。
蜂王交尾成功后,将十几只雄蜂的精子都储存在体内的“储精囊”中,供其一生使用。此后,除分蜂、飞迁等特殊情况外,蜂王终生不再飞出蜂巢。蜂王所产后代,虽然同属一个母亲,却分属十几个不同的“父系”,也就大大提高了后代基因的丰富程度,对于提高蜂群整体的抗病力、适应力意义重大。



交尾成功后的蜂王(2021年6月摄),注意蜂王腹部拖着的一条细线,这其实是雄蜂精液凝固后形成的,被称为“交尾标志”



一只将腹部插入巢房,正在产卵的中蜂蜂王



蜂巢中整齐排列的蜂卵。蜂王交尾约3天后就能产卵,在高峰期每昼夜可产卵1500~2000粒,成为真正的“产卵机器”

看似复杂且不人道的交配方式,对于蜜蜂家族的整体繁衍、壮大却是非常有利的!
因此,对于雄蜂来说,交配意味着死亡,但雄蜂仍会飞蝇扑火般地去执行。这些生物也就更不会因为“拒绝交配”而灭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4 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硕士期间主要研究鸟类,博士期间改行主要研究兽类,因此我生命当中最美好的青春都献给了禽兽。

很多人不屑与禽兽为伍,我却发现它们的世界很精彩。我到过咱们中国很多的保护区,也看到过很多的珍禽异兽,我发现无论何种动物,它们对待人类的态度都是一样的,就是看到人类就跑。

在咱们国内,人与动物之间的距离,它是如何产生的呢?我们今天谈绿水青山,谈生态文明,那么什么是绿水青山,什么是生态文明?

为求偶而遭天敌猎杀





2013年的时候,我在新疆木垒县荒漠草原观察一种鸟,这种鸟它叫波斑鸨。它们的身上有一种天然的保护色,可以和环境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这也给我们平时的发现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但是到了繁殖期的时候,我们却很容易发现这种鸟。我们只要注意到草原上那一团飞舞的白色羽毛,一定能找到波斑鸨。


这是为何?原来在繁殖期的时候,雄性波斑鸨为了吸引异性的注意,它会进行炫耀,会将胸前白色的羽毛尽情地展示。白色在野外穿透力很强,这样它就会把周围的雌性波斑鸨给吸引过来。





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个问题,不仅周围的雌性波斑鸨可以注意到它,天敌也能注意到它。因此每当求偶期的时候,都会有很多的雄性波斑鸨被天敌所猎杀。这也验证了我们人类当中的一句话,叫做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很多时候动物它们的求偶,并不像我们人类理解的那么简单,它们有时候也需要为爱情付出,甚至会付出生命的代价。

要做爱,不要战争

求偶之后,动物就开始进行一生当中最为重大的时刻——交配。交配在人类当中被赋予更多的社会和文化意义。比如我们人类说,行周公之礼,赴巫山云雨。

在人类当中,交配那不仅仅是为了繁殖,据说还能带来很多快乐。难道动物的交配仅仅是为了繁殖吗?




我们看这种猴子,它叫藏酋猴。我前段时间到四川白水河国家级保护区去寻找这种猴子。我在一个河坝里看到了这一群猴子,它们正在交配。这群猴子,它不仅在这个时节交配,它一年四季都可以交配,但是它们只能在一月到八月份才能进行生育、产仔。

这就意味着藏酋猴,它的交配不仅仅是为了繁殖,还有其它的目的。


在藏酋猴的社会当中,雌猴它会通过性关系和群体内的高等级雄猴建立一种友谊,给自己寻找一个靠山。




在猴群里高等级的雄性和低等级的雌性之间交配的几率,要远远地大于低等级的雄性和高等级的雌性交配的几率。这可能有些拗口,换句我们人类的话说,就是富家子和穷家女在一起的机会要远远地大于穷家子和富家女在一起的机会。

这种事情不仅在猴子当中出现,在我身上也曾经出现过。我上大学时候,有一个同学是校长的儿子,他每过几天就可以换一个女朋友,而我追一个女生,苦苦地追了三年也没有追上。


说到交配,更为神奇的是倭黑猩猩,在倭黑猩猩的世界当中,它们的交配更加随意,更加的具有社会性。

在倭黑猩猩的世界当中,它们通过性关系来表示慰问、表示道歉、来表示获取食物,也就是说在它们的世界当中,奉行一个原则:要做爱、不要战争。


母爱不分物种

动物交配完之后,有些动物就要成为母亲了。我们人世间母亲是伟大的,母爱是伟大的,那么动物它有母爱吗?它的母爱是不是也伟大呢?

滇金丝猴生活在中国的云南和西藏地区。这是两只青年猴,在冬季的时候它们抱团取暖。我们组从2008年开始主要研究滇金丝猴。




2012年的时候,我们发现有一位滇金丝猴母亲,刚产下的孩子不久后夭折了,而这只母猴它抱着死去的婴猴,不肯放弃、不肯遗弃,一直在携带。

不仅我们难以理解这种行为,就连这只母猴的家庭也难以明白,因为这种行为不具备多少生态和行为上的意义。携带死去的婴猴会额外消耗母猴的能量,并且死去的婴猴还有可能在种群内传播疾病。




那它为何还会有携带死婴这种行为?其实这仅仅是母猴在产后激素刺激下的一种单纯的母亲的行为。此刻我明白了,母爱的伟大是不分物种的。


如何区分人性和兽性?

滇金丝猴是以家庭为单位的,我们还有一次观察到有一只八个月大的小婴猴离开了自己的家庭,跑到别人家庭去了。而没过多久,这个家庭接纳了新来的小婴猴,并且这个家庭里边的母猴还会亲自给新来的小婴猴喂奶。




这让我想起了孟子的一句话:“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想说动物界它们也拥有人性,人类当中的几乎所有的行为都可以在动物当中找到原型,这是有进化依据的。那么同样人类也有兽性。

那么如何区分人性和兽性,一句话可以解释得很清楚。人世间但凡能用物质和利益衡量的事情,用进化论大多数能解释得清楚。也就是说这种行为在动物上也可能发生。

人性的光辉就闪耀在那些用进化论无法解释的地方。比如说尊老敬老,比如说关爱残疾人,这种现象在动物当中很少能够找得到。人类社会当中,如果老人倒下都不去扶,这种行为不属于人性的光辉。

猫头鹰会带来厄运?

动物拥有人性,而人类由于自己的高傲不能去正确地认识动物,对动物充满无知,这是造成人与动物距离的一个原因。人类不仅对动物充满了无知,还对动物充满着误解。





在中国受误解最深的几种动物中肯定有猫头鹰。时至今日,在一些偏远落后的地区还流传着猫头鹰是害鸟的谣言,认为猫头鹰是不祥的凶兆,猫头鹰只要进家,就没有什么好的事情。关键是这种谣传,这种不科学的认识,对猫头鹰的生存正在带来巨大的伤害。

我有一个好朋友,他非常爱护鸟类,有一只猫头鹰在他家里筑巢已经三年了。但是迫于周围邻居的压力,他不得不将这只猫头鹰赶走。这也就是说,对动物的误解已经深深地伤害到了动物。人对动物的误解是造成人与动物之间距离的又一原因。




很多时候动物它不会说话,无法给自己辩解,因此作为研究动物的人,我要为它们说话,为它们去代言。


就为了贪图那一口肉?

如果说人类对动物无知和误解会造成伤害,但是还不会产生大规模地屠杀,但是人类还千方百计地去利用动物,去消费动物。




看我们图片当中,这是一只穿山甲。在古代缺衣少药的年代,古人就把穿山甲当做一种药材,尚可以理解。那么时至今日,国人对穿山甲的迫害、食用已经到达令人发指的地步。

中国境内的穿山甲已经几乎被吃绝了,现在国人开始转向去吃东南亚的穿山甲,去吃非洲的穿山甲,也给那些地区的穿山甲带来了灭顶之灾。


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不能因为自己的一己之私给万千生灵造成伤害。药用价值不是选择杀戮的借口,并且现代医药发展的今天,有很多药物可以作为一个替代品。

和穿山甲共同命运的是这只黄色的鸟,它叫禾花雀,学名叫黄胸鹀。




早在2000年的时候禾花雀是南方很常见的一种鸟类,到了2004年的时候,它就成为了近危物种。到2008年的时候又成为易危物种,易危物种什么概念呢?我们的国宝大熊猫就属于易危等级。到了2017年的时候,禾花雀直接成为极危物种。极危物种什么概念,再往前走一小步,那就是野外灭绝。

人类仅仅因为贪食这一口肉就将上百万年来进化的物种即将吃绝,想想这是一种怎样的悲哀!这是一种怎样的讽刺!人对动物无限制地利用和消费是人与动物之间最大的距离。


动物尚且懂得与环境和谐相处

人与动物存在距离,很多时候动物也不愿意与人类为伍。动物有很多智慧,很多时候它的表现远远超过人类。动物的一大智慧在于它懂得与环境和谐相处。我们组常年在白马雪山研究滇金丝猴,画红圈的地方就是滇金丝猴。




滇金丝猴很懂得与环境的和谐相处。滇金丝猴的主要食物是松萝,松萝寄生在冷杉和云杉之上,如果松萝增长过快,它会对树木、对森林造成危害。如果滇金丝猴把这一块区域的松萝全部吃光,那么就会影响它下一轮的食物。




因此在常年的进化当中,滇金丝猴会定期地游走,就类似于人类的搬家。它不等到在这一块地区的食物吃光,就会迁到下一块地方,这样既能满足自己的食物需求,又可以保护森林,真正地实现与环境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


很多人可能会提出疑问,你是不是有选择地报道物种,据我们所知,像蝗虫、老鼠、旱獭这些所谓的害兽也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其实在自然界当中,这些无论蝗虫、老鼠、旱獭由于受到复杂的食物网和环境因素的控制,它们很难为害。




我们以旱獭为例,旱獭它是几十种猛禽和猛兽的食物,它处在一个复杂的食物网控制下,它很难对环境带来破坏。反而是由于人类进入草原之后开始大规模地投毒灭鼠,间接地将旱獭的天敌,猛禽、猛兽驱逐杀害,造成了旱獭的繁殖失去了天敌的控制,无限期地繁殖,破坏了草场、传播了鼠疫,人类反过来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怎样找准自己的生态位?

动物不仅懂得与环境相处,它们还懂得如何找准自己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在遥远的新疆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叫做卡拉麦里。在卡拉麦里有一块美丽的红山,我们研究猛禽的时候称它为鹰山。




2013年的时候,我到达这块地方,让我很惊奇。我发现这一块小小的鹰山是几十种猛禽的巢穴,这里边有金雕,有棕尾鵟,有大型猛禽,也有小型猛禽,那么这么多猛禽,如何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生存的呢?

在长期的进化当中,每一种猛禽都能找准自己的生态位,大致地等同于人类当中根据自己的喜好、性格特点去找工作。大型猛禽像金雕,它偏爱一些大中型的兽类,比如说鹅喉羚,比如说旱獭。





那么像棕尾鵟偏爱于像田鼠之类的;像再小一些的红隼、黄爪隼,它们偏爱一些蜥蜴,一些爬行动物。即便是同一种猛禽,比如说像金雕,雌金雕要比雄金雕体型略大,因此雌金雕它的食物比雄金雕也略大。动物就是通过精准地选中自己的生态位而错开这种恶性竞争。




反观我们人类社会,由于找不准自己的生态位,众多学子选择专业不是根据自己的喜好,不是根据自己的能力,而是盲目地追崇社会热点。

平时还好,一到了毕业季,往往会产生恶性竞争,受社会所尊崇的一些热点行业,几千人趋之若鹜。一些真正社会需要的冷门行业,比如像我们动物保护,就很少有人来问津。


如果绿水青山里没有动物

动物这么聪明,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能够找准自己的生态位置,那么作为高智慧的人类,他难道不知道吗?其实不然,人类也知道如何与自然相处。




早在古代,中国的古人们就坚持天人合一的观念,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只是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加强了,人类开始狂妄自大,开始崇尚人定胜天,开始无节制地破坏自然、利用自然。

前面的鹰山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2014年的时候就已经被夷为平地。利益让人类蒙蔽了智慧的双眼,正如圣雄甘地所言:“大自然可以满足人类的一切需求,却无法满足人类的贪婪。”时至今日,人类也开始慢慢地反省,也开始知道保护环境,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现在我们倡导绿水青山,我们倡导生态文明。那么什么是绿水青山?什么是生态文明?绿水青山是人和动物共同的追求。如果绿水青山里边没有动物,那只是一片绿色的荒漠。如果人类满脑子里想着金山、银山,那也不可能拥有绿水青山。


人与动物的距离是衡量生态文明的标尺,时至今日,如果人类依旧不能平等地看待动物,依旧对动物充满无知和误解,依旧想着去消费动物,去利用动物,那么生态文明也就无从谈起。


喜欢以上内容可以加我微信:(CChailo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4 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时又要介绍海扁虫了
交配之前先打一架,打输的那个变成雌性
所以交配其实是打输的惩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4 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过一个纪录片,为了验证狮子是否意识到自己的交配行为是为了繁衍后代,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系列实验。
研究结果显示狮子是意识不到自己的交配行为是会导致繁衍生命这一结果的。它们到了发情期,出于本能做出了交配这一行为,至于为什么交配,它们是不懂的,在本能的驱使下,干就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