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9日-12日召开的中华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上,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的娄加陶主任以“液体活检在肿瘤诊治中的运用”为题,为与会人员详细讲解了这项新兴技术。 液态活检主要包括血液中的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和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等。ctDNA携带有癌细胞特异性的分子遗传学改变,这些变异可能决定着疾病进展、治疗反应、复发转移以及病人的生存期。所以ctDNA像是癌细胞留在血液中的指纹,可以凭一管外周血去追查分析癌症的各项特征,从而为消灭癌症提供不可或缺的信息。由于ctDNA含量还不到全血总的游离DNA的0.1%,以往的分析方法因技术敏感性不足极大的限制了ctDNA的研究。近年来,随着新一代测序方法和数字化PCR的出现,ctDNA由于微创灵敏、经济便捷、特异性高、重复性好等特性,相对于传统肿瘤标志物的巨大优势日益凸显。对ctDNA进行定性、定量追踪,可以更好地预测早期罹患癌症风险、制订治疗方案以及监测耐药,有效评估疾病预后。 CTC在临床上的应用主要包括早期肿瘤筛查、治疗效果评估、监测癌症转移复发风险以及耐药。CTC在肿瘤诊断、治疗和监控等方面的临床表现已逐渐崭露头角,是目前最具发展潜力的肿瘤无创诊断和实时疗效监测手段。《ASCO年度报告:2015临床肿瘤学进展》中,将液体活检列为临床诊疗领域的下一个十年趋势之一,这说明液态活检已逐渐从科研走向临床。 文章整理自《中华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