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来,最深刻的影响是确立了检验医学
2015-8-31 23:23|
编辑: 小桔灯网|
查看: 1385|
评论: 0|来源: 科学时报
摘要: 显微镜、光电比色计、培养箱,这是改革开放前医院检验科的主要设备。30年后,在大多数检验科中,取而代之的是先进的自动化仪器。
我国著名检验医学专家和临床化学专家杨振华教授认为,检验科最根本的变化就是从人 ...
显微镜、光电比色计、培养箱,这是改革开放前医院检验科的主要设备。30年后,在大多数检验科中,取而代之的是先进的自动化仪器。
我国著名检验医学专家和临床化学专家杨振华教授认为,检验科最根本的变化就是从人工操作到自动化,其间,服务的量和水平都大幅度提高了。
“改革开放前,因为当时都是手工操作,那时每天肝功能检测的数量都有所限制。比如我们当时每天只能作100个。而现在的检验科能作到每天24小时服务。”杨振华回忆当时的情景。
但如果从检验医学的整体发展来看,杨振华认为,30年来最大的变化在于理念的进步。
先进理念传进来
管理模式推广开
中国检验医学的发展,要永远感谢将国外先进思想引进国内的老前辈们。
1982 年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正式成立,我国检验医学界泰斗、中华医学会检验学会第一任主任委员叶应妩教授担任中心主任。此后,全国各省市相继成立了省市临床检验中心,这对我国以行业行政措施对全国临床实验室推行和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提高临床实验室诊断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一直持续到现在。在我国检验医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上世纪80年代初,叶应妩教授通过世界卫生组织(WHO),在中国举办有关检验科质量管理的培训班。邀请国外检验专家来华传授检验新知识、新理念,把国际上先进的质量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引进到中国。
逐渐的,中国不仅邀请国际上的专家到国内来传授经验,同时还派遣领域内一些人员出国学习。
20世纪90年代初,中华医学会检验学分会、卫生部临检中心系统地举办了中日、中美、中欧等学术交流会,并且千方百计地组织人员走出国门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会议。
“这样,越来越多的检验界人士接触到国际上的先进理念和经验。无论是在管理水平上还是在技术水平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杨振华告诉记者。
从医学检验到检验医学
无论是在行业内还是行业外,医学检验的叫法喊了很多年。而事实上,将医学检验作为学科名称,意味着只要求实验室作准检测结果即可,对检验结果的解释和应用不是实验室的任务,这与现代检验医学概念相差甚远,是对检验医学内涵的误解。
2000年,《中华医学检验杂志》正式更名为《中华检验医学杂志》,检验医学作为学科名称正式确立了。杨振华说,这是一件具有深远影响的事情。
事实上,医学检验这一名称之所以使用了这么多年,其中有着深厚的历史根源。
“检验的发展很早,从19世纪末开始,临床医生就用显微镜等仪器进行化验。当医生很忙的时候就找来一些助手协助他们完成这项工作,比如解放前找一些小学生、初中生。逐渐的,这些助手就成为了附属于医生并且辅助临床医生进行工作的一个群体。延续下来后,就构成了没有医师编制的检验科人员。”杨振华告诉记者。
也正是这样,由于学历、专业素养等原因,使当时检验科人员与临床医生之间的对等交流形成了障碍。
而迅速发展进步的现代科学技术,使检验设备仪器日新月异。作为临床医生,很难对检验仪器有非常细致、专业的了解和操作应用技术,这就需要专业的人员来完成这项工作。
检验医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在西方国家很早就确立的检验医学学科,在中国却经历了漫长的理念接受过程和实践的过程。
“20世纪80年代初,在北京某大医院,检验科放着先进的血球仪不用,依然用计算盘来为一些重症患者进行化验。原因是,临床医生宁愿相信人工操作的结果。”杨振华举了一个例子。
现在大家都了解,肌钙蛋白的检验对于心脏病的诊断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末,一些权威专家甚至都没有认识到它的价值。1997年,当时杨振华撰文提出有关肌钙蛋白检测对心脏病诊断的重要性时还遭遇了一番争论。
学科的进步带来人员素质的提高。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逐渐加入到到检验医师的行列中,同时也要求检验技师的水平能够适应科学发展,这才是学科向前发展的最根本一点。
检验医学参考体系
紧跟国际前沿
20年的发展,为检验医学的飞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2年,国际上国际检验医学溯源性联合委员会(JCTLM)成立,卫生部临检中心和临床检验标准化委员会抓住了这个机会,在中国开展检验医学参考体系的建立。
杨振华把这一过程称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发展。
回过头来,杨振华分析,最近几年,国际上在检验医学参考体系方面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采取了有效的措施。而我们国家检验医学领域在认识方面并不落后,积极地参加了这些活动。但是在参考体系建设方面,当时我国远落后于先进发达国家。比如,美国已经制定了近200个检验医学方面的标准,研制出著名的参考血清,如S909参考物质。欧共体制定了不少国际水平的参考方法,在比利时欧共体的标准局研制了血清酶测定的有证参考物质。日本在参考体系如何传递到常规临床实验室方面做了不少工作。虽然它从上世纪90年代才开始做参考体系,但是已落实到不少常规检验项目。
在检验医学方面,国际上最有权威的管理参考体系的机构就是JCTLM,中国与国际的接轨,能够把国际上的信息和观点迅速地传达到国内,并且很快跟上国际步伐。在国内启动参考方法的制定、参考物质的研制和参考实验室的建立这些工作,也需要国内多方面共同来做,集合各方面力量、各方面专家群策群力促成此事。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生化和临床血液国家溯源体系。可以说,中国的溯源工作在紧跟国际前沿。”杨振华说。
|
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小桔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转载需联系授权。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小桔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所有再转载者需自行获得原作者授权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