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联影集团在武汉光谷签约建设全球创新高端医疗装备智造基地。基地六大项目中,精密科学仪器国产化产业基地直指质谱仪、波谱仪等被国际巨头垄断的高端科学仪器。 联影集团一直实行武汉与上海双总部战略。自2013年重仓湖北、在光谷设立武汉总部以来,联影已累计投入超70亿元,其中研发投入超50亿元,7月在光谷新增4家创新主体,构建起覆盖高端医疗影像设备、全域外科智能诊疗装备、医疗AI、科学仪器等完整产业生态,旗下联影智融、联影科学仪器等子公司总部均落户湖北,共有员工近3000人。 目前来看,联影在质谱领域也是上海与武汉的双布局。联影旗下聚焦质谱的越质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在上海与武汉均有公司,另外联影也积极在两地招募质谱人才。上海总部发布的质谱产品经理岗位,薪资水平达到20-35K·14薪,反映出联影在高端人才争夺中的决心。值得注意的是,岗位描述中明确将"AB Sciex、赛默飞、安捷伦、沃特世"等国际巨头列为优先背景,显示出其"技术反哺"战略——通过吸纳具有国际经验的专业人才,快速缩短技术代差。 联影越质科学仪器旗下品牌“越质生物”聚焦小型化质谱仪研发,其产品体积较传统设备缩小70%,成本降低50%,突破临床场景的空间与成本限制; 合作网络:与复旦大学、中山医院等机构合作开发基于离子迁移质谱的快速检测方案,例如新生儿遗传病筛查时间从48小时缩短至2小时,临床反馈数据已积累超10万例。 联影在质谱领域的技术突破呈现两大核心路径:
延时校正专利:其申请的“延时校正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专利,针对飞行时间质谱仪(TOF MS)的精度痛点,通过算法优化提升质量分辨率与灵敏度,技术指标已达国际主流产品水平; 垂直创新体系:借鉴CT、MRI领域核心部件100%自研经验(如8MHu以上球管),联影正推动质谱仪高压电源、真空系统等关键模块的国产化替代。
联影越质的新型质谱仪是基于离子迁移谱(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 IMS)技术。这是一种基于气相离子分离的高效分析技术。其核心原理为:样品分子经电离形成气相离子后,在电场中漂移并与逆流的中性气体分子发生碰撞;由于离子的大小、结构形状及质量电荷比(m/z)存在差异,不同离子的漂移时间各异,从而实现精准分离。这一特性使其即便面对质量相近的分子,也能通过结构差异实现清晰区分。IMS技术以快速检测与实时监测见长,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疾病标志物筛查)、科研(化合物结构解析)、工业(食品添加剂检测)、公共安全(禁毒反恐)、农业食品(品质鉴别)及环保司法(污染物溯源)等领域,成为现代分析科学的重要工具。 越质生物首创的GA2200高效离子迁移谱,基于电喷雾电离(ESI)技术,为快速微量检测提供了革命性方案。其核心优势包括:
设备操作简便,支持自动化定量及可选配自动进样器,更搭载AI+功能,可关联检测数据与产地、品质、年份等信息,实现“信息-谱图-物质”的智能关联。GA2200适用于非靶标(如食品指纹谱图绘制、环境污染物识别)与靶标(如农残检测、临床标志物筛查、**鉴定)检测,并支持车载现场分析,从科研实验到成果发表全程提升效率,为用户节省时间、精力与经费,是快速检测领域的创新标杆。 在2025年美国质谱学会(ASMS)年会上,联影越质科学仪器首席科学家吴青博士也披露新型质谱仪研发进展,强调离子迁移谱(IMS)技术将成为国产替代的关键支撑。越质生物开发的全球首创离子迁移质谱仪已直接应用于妇幼、内分泌、心血管等临床领域,并与国内多所院校共建快速检测大数据库,推动方法学标准化。 当前国内质谱市场进口率超95%,联影若能在3年内实现临床质谱仪国产化率15%,将带动产业链规模超50亿元,联影在影像设备领域主导制定多项国际标准,其质谱技术突破或推动中国标准走向全球,重构科学仪器产业竞争格局。 从医学影像到质谱分析,联影医疗的每一次跨越都在书写中国高端装备制造的突围史。国产高端质谱仪,这不仅是联影的里程碑,更是中国科学仪器产业迈向自主可控的重要一步。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双重驱动下,联影正用行动证明:中国企业不仅能做好“跟跑者”,更有望成为“领跑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