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小桔灯网 门户 资讯中心 杂侃天下 查看内容

分子POCT获CLIA豁免10年,走了多远?

2025-7-31 15:08| 编辑: 归去来兮| 查看: 315| 评论: 0|来源: 360Dx

摘要: "这个领域缺乏激情与愿景,无人真正思考如何开拓分子检测新市场。"

据首款分子即时检测(POC MDx)获得CLIA豁免认证已逾十年,这场曾被预言将重塑诊断行业的革命却始终未能降临。  

理想与现实的鸿沟

2015年分子POC检测首获CLIA豁免时,业界憧憬其将取代低灵敏度免疫快检、终结耗时实验室流程,为结核病、淋病等传染病提供即时诊疗方案。但现实残酷:基于核酸扩增的检测适应症拓展缓慢,用户对高成本与新流程的抗拒,与未经确证的临床收益形成尖锐矛盾。  

"症结不在技术,而在管理思维,"全球诊断联盟FIND商业情报主管Kavi Ramjeet直言。前Cepheid首席执行官John Bishop更犀利指出:"这个领域缺乏激情与愿景,无人真正思考如何开拓分子检测新市场。"  

临床效用的恶性循环

实验室端的抵触源于确证性临床结局研究的缺失。美国传染病协会(IDSA)A族链球菌指南自2012年未更新,导至分子检测问世十年后仍需培养确认——这种"无指南则难推广,难推广则无数据"的死循环,成为技术落地的最大桎梏。  

新冠疫情带来虚假繁荣:Thermo Fisher以5.5亿美元收购Mesa Biotech,Pfizer买入Lucira,但疫情退潮后多数企业陷入商业化暂停或项目关停困境。Talis Biomedical、Cue Health、Tangen Biosciences与HiberGene同样折戟。  

逆势布局的新赌注

尽管前路崎岖,业界巨头仍在加码:  

OraSure收购Sherlock Biosciences的CRISPR诊断技术与常温等温扩增平台,并投资由前Alere CEO Namal Nawana执掌的Sapphiros  

QuidelOrtho放弃研发15年的Savanna系统,转购LEX Diagnostics的10分钟PCR平台  

FIND数据库显示:分子POC设备三年内从80台激增至180台,94款系统通过全球监管审查—11款获FDA 510(k)许可,9款保留EUA授权。

"我们正见证转型开端,"OraSure首席执行官Carrie Eglinton Manner断言市场增长取决于三重平衡:设备可负担性、快速出具结果、检测菜单广度。  

破局之道:从技术崇拜到需求洞察  

早期采用者初见曙光:亨利·福特医疗体系自2015年部署Roche Cobas Liat后,至今仍用于流感快检。"但整体采纳速度仍远低预期,"项目推手Linoj Samuel坦言。  

阿拉巴马大学实验室主任Barbara Van Der Pol直指支付机制脱节为核心障碍:"当检测成本转嫁至诊所或患者时,顶尖技术也难推广。"她强调必须用结局研究证明:"检测支出需被精准治疗、减少传播和降低复诊率所抵消。"  

Bishop提出更锋利的洞见——患者需求才是终极驱动力。回顾为推广Cepheid Omni深入南非祖鲁村落、在伦敦Dean Street性病诊所实现GeneXpert可视化检测的经历,他主张:"当高精度、多靶标检测的价值被看见,成本争议自会消解。"  

创新者的冷思考

自诩"革新派转型者"的Ramjeet给出清醒警示:  

> "颠覆性技术鲜少能撼动先发者市场。Pfizer收购后关停Lucira证明,无法快速转型的企业终将消亡。缺乏真实应用场景的创新等同归零。"  

随着居家检测、免扩增分子可穿戴设备等突破性技术涌现,分子POC检测或许正逼近转折点。但正如Bishop所警醒:"技术从不独自颠覆行业,它需要管理者注入灵魂——不能如顺流落叶般飘零,必须有人执舵前行。"  

行业数据:

IVD从业者网编译

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小桔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转载需联系授权。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小桔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所有再转载者需自行获得原作者授权并注明来源。

最新评论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