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IVD小虾米 来源:原创投稿 首发公众号:陈在不在
前文发出后,九叔说反响热烈,希望我再接再厉,谈谈IVD当下的困境和出路。 作为在IVD行业扑腾多年的“小虾米”,面对九叔这样的行业大咖珠玉在前,我就斗胆说几句实在话。 困境:是行业周期,还是时代终结? 这个问题,决定了我们是咬牙熬过短期阵痛,还是坦然接受“今年已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 从情理上来说,当然希望困难是短期的,挺一挺就能云开月明。 从现实上来讲,IVD的黄金时代确已落幕,可预见的未来,IVD的市场和政策环境不可能变好。 IVD行业靠着医保体系发展和存活。医保缴费人数和支出金额即将失衡,金主断臂自救,医药行业一片哀嚎。 未来主流的IVD行业,注定走向集中化,寡头化。
20年前,遍地的创业计划,10年前,遍地的代理窗口,早已烟消云散。 再往后10年,规模化,集团化才有可能摊平研发,人力,营销的巨量成本。 曾经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纺织,家电一般,普世化了。 生产不再是难题,唯一需要考虑的问题是,新项目到底谁来买单? 那么,市场有没有迎来新的买主?有。 三大出路:弱不禁风,但不得不闯 相对于传统的IVD主流客户,新的买主,只有三个,当前条件下,各个弱不禁风。 第一个:门诊自费项目。 众所周知,门诊方向的诊疗费用暂时还没有纳入医保DRG/DIP考核。对于筛查,诊断,预后随诊的代表临床刚需的检验项目,还能活的相当滋润。 典型代表为血球,炎症标志物,心梗标记物,病原体检测。 从门诊上考虑,做部分筛查,诊断项目不失为当前的一个好方向,特别是当前方案的自动化程度,检测时间,样本前处理时间存在痛点的时候,往往预示着新的市场机会。 第二个:居家检测。 人头攒动的居家检测会议,一方面代表了传统IVD基本盘的坍塌,另外一方面显示了新兴市场的繁荣。 战争的迷雾还笼罩在这个领域,未来在哪里,没人知道,游戏规则如何,没人清楚,终点在哪里,更无人知晓。 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未来在哪里的迷茫远比不上那里没有未来的绝望。 居家检测的竞赛才刚刚开始,在销售者的心智上,当前太多太多的品类存在空缺,对于业外人士,谁是HP检测第一品牌?谁是呼吸道检测第一品牌? 没有答案,对于大部分企业就是最好的答案。 而哪些有答案的品种,后来者干起来非常辛苦,通常也不太可能取代心智首个品牌的市场地位。例如:谁是CGM第一品牌,有且仅有雅培。 居家检测就像马拉松,开赛的时候,乌泱泱一群人,越跑到后面,同行者越少。品牌和心智的积累要靠长时间的宣传和投入,特别是医疗品种,金杯银杯不如医生和患者的口碑。 第三个:出海 老生常谈了,人人都觉得海外人傻钱多,出海就是围城,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各家有各家的苦。 这个板块我不了解。但是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海外市场,聚沙成塔,聚腋成裘乃是必经之路。市场洞察,产品,营销体系,售后,缺一不可。 渴望海外市场,ALL IN一把,立马赚钱,大概还是活在5年前的梦里。 如果,你问我应该怎么办? 给IVD人的血泪建议 第一,不要瞎折腾!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时候不瞎折腾,也是一种策略,寒冬资源不够,狗熊都知道要冬眠。 失血的时候,动的越多,死的越快。 第二,留好后路。 离职的时候,和公司好聚好散,该拿的补偿拿到手,直奔4S店,买上一辆秦L,明天注册就能上岗。 第三,远离IVD。 如果离开了,不要舍不得,IVD现在就是后妈养的,爹不疼,妈不爱,找一个其他有增速的市场,体面的和IVD说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