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体外诊断的方向是简单、灵敏度、特异性(3S原则)以及最为重要的“自动化”,而纳微米磁性颗粒因其表面的特性、磁学响应等被广泛用于流式细胞仪、多因子荧光检测、单分子免疫悬浮芯片阵列、磁微粒化学发光、核酸提取、细胞分选、药物递送和蛋白纯化等。 Dynal建立在彻底改变了生物材料分离的重大突破上。1976年,挪威人John Ugelstad教授首先成功生产了一种大小均一的聚苯乙烯微球——而在此之前,只有美国航天航空局的专家们在无重力的情况下才实现过。之后,另一项惊人的成就随之而来,即生产大小均一的磁性微球。今天我们先介绍一下磁珠的一些基本性能。 磁性微球被磁场分离后,磁场撤去,磁性微球恢复至单分散状态,而不聚集,这种特性被称为磁珠的超顺磁性。超顺磁性(Superparamagnetism)是指颗粒小于临界尺寸时具有单畴结构的铁磁物质,在温度低于居里温度且高于转变温度(Block Temperature)时 表现为顺磁性特点 当磁场撤去,未能恢复原始的单分散的状态,而出现明显的聚集,则不能被称为超顺磁性。
超顺磁性(superparamagnetism):如果磁性材料是一单畴颗粒的集合体,因为在正常顺磁体中,每个原子或离子的磁矩只有几个玻尔磁子,但是对于直径5nm的特定球形颗粒集合体而言,每个颗粒可能包含了5000个以上的原子,颗粒的总磁矩有可能大于10000个玻尔磁子。所以把单畴颗粒集合体的这种磁性称为超顺磁性。
超顺磁性行为有两个最重要的特点:一是如果以磁化强度M为纵坐标,以H/T为横坐标作图(H是所施加的磁场强度,T是绝对温度),则在单畴颗粒集合体出现超顺磁性的温度范围内,分别在不同的温度下测量其磁化曲线,这些磁化曲线必定是重合在一起的。二是不会出现磁滞,即集合体的剩磁和矫顽力都为零。当铁磁体或亚铁磁体的尺寸足够小的时候,由于热骚动影响,这些纳米粒子会随机地改变方向。假设没有外磁场,则通常它们不会表现出磁性。但是,假设施加外磁场,则会被磁化,就像顺磁性一样,而且磁化率超大于顺磁体的磁化率。 磁性微球的粒径是重要指标之一,可以通过SEM(扫描电镜)、TEM(透射电镜)和NIST(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测试粒径等进行分析。当然宏观上,我们可以通过马尔文粒度分布仪进行测量。
胶体:粒径在1nm~10μm之间的分散质粒子与相应的分散相(连续相)组成的分散体系 DLVO理论:(Derjaguin & Landau, 1941 Verwey & Overbeek, 1942) (1) Van der Walls 引力(远程力) (2) 静电斥力(近程力) 两者总结果,形成能垒,是溶胶的稳定点 Double Layer 双电层 ● 双电层的厚度决定微球之间的静电排斥的强弱 ● 微球双电层的厚度随盐浓度的升高而显著降低 ● 粒径越小的磁珠对盐浓度更为敏感
DLVO理论应用 ● 微球在低离子浓度下更为稳定 ● 在高离子浓度环境下,不足以抵抗范德华力的吸引作用,会出现团聚 ● 偶联了探针/抗体/抗原的微球仍可视为胶体,适用于DLVO理论 重力产生的沉降 使微粒分散体系的物理稳定性下降
V-微粒沉降速度;r-微粒半径; ρ1、ρ2-分别为微粒和分散介质密度; -分散介质粘度;g-重力加速度常数。
粒径较大的微粒受重力作用,静置时会自然沉降,其沉降速度服从Stoke’s定律 r愈大,微粒和分散介质的密度差愈大,分散介质的粘度愈小,粒子的沉降速度愈大。
表面暴露的磁性氧化铁或者泄露的铁离子会导至: ● CLEIA和EIA的背景信号增加, ● 会抑制PCR反应中酶的活性。 黄色——棕色——黑色 γFe2O3——γFe2O3/Fe3O4 ——Fe3O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