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PT的检测流程通常涵盖以下步骤:(1)血液样本的采集与保存;(2)血浆分离,即血液样本的前处理,从全血样本中分离得到上层血浆;(3)DNA提取,即从血浆中提取核酸;(4)文库构建,通常遵循全基因组文库的构建流程;(5)文库质控,确保文库的可靠性;(6)Pooling,即将不同的DNA文库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混合;(7)上机测序,即将混合后的pooling文库进行测序操作,从而降低测序成本,提高测序通量;(8)生物信息学分析,即对测序结果进行数据分析。这一系列精确而有序的操作确保了检测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在实验室常规处理流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血浆分离、DNA提取、文库构建、文库质控、Pooling,随后是上机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在这些环节中,上机测序前的步骤通常被统称为“湿实验”,这些环节对自动化的需求尤为迫切。 血浆分离 血浆,作为抗凝全血经过离心后获得的上层清液,富含纤维蛋白原及其他凝血因子。由于其保留了血液成分的原始状态,并且产量优于血清,血浆在血液成分检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一特性使得血浆成为临床诊断和研究中的重要样本类型。 为了进行血浆中游离核酸的测序,所需的血浆必须高度纯净,避免母体基因组DNA的干扰。因此,在血浆分离过程中,必须严格避免接触白膜层。同时,为了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所需的血浆量相对较大,通常需达到500μL-1mL以上(因此,在血浆分离和提取阶段,操作通常采用离心管进行。而到了文库构建环节,由于所需体系体积较小,PCR管成为更合适的选择。这一转换过程,从大体积离心管到小体积PCR管的操作,可能会为实验人员带来一定的操作不便)。 一般推荐的血浆分离方法是两步离心法。孕妇外周血在4℃条件下进行1600× 分离完的血浆样本可在-20℃暂存1周,应避免反复冻融,可在-70℃以下长期保存。此步骤操作应双人复核标本信息。正常血浆呈透亮的黄色或淡黄色,无明显溶血;如有严重溶血或颜色异常等情形,须登记注明标本状态并重新采血。 痛点分析 在血浆分离过程中,为确保游离核酸测序结果的精确性,必须获得高度纯净的血浆,避免母体基因组DNA的污染。这一过程要求操作人员极为细心,严格避免触及白膜层,这是一项对技术熟练度有较高要求的专业操作,对于初学者而言,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自动化解决方案 在当前自动化血液样本组分分装领域,已知的有Hamilton EasyBlood高分辨成像血液分装系统,它专长于对离心后的全血样本进行血浆和白膜层的自动识别与分装。此外,Hamilton EasyBlood系统具备与自动化开盖机和二维码阅读模块(Hamilton LabElite IDCapper)的无缝整合能力,能够实现血液样本管条码识别、分层界面识别、吸取、分装、留样以及开关盖等操作的全面自动化。 这款设备我尚未亲自体验,非常欢迎那些已经使用过的朋友们留下您的宝贵意见,分享您的使用体验。 在处理大批量样本时,人工开启样本管盖的操作不仅繁琐,而且极为耗时。因此,采用自动化仪器进行样本管的自动开盖,能够显著提升工作效率,成为更为理想的选择。另外,自动化操作流程中,将血浆直接分装至深孔板,可简化后续的提取步骤,提高实验操作的便捷性和效率。尽管如此,剩余的样本仍需分装至EP管中,以便进行妥善保存。 DNA提取 DNA提取技术多样化,在市场上广泛应用的提取方法主要有磁珠法、硅胶膜离心柱法等。其中,磁珠法在核酸提取过程中表现出较高的自动化兼容性,使得操作更加便捷和高效。 正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中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通量高、时效性要求高的特点,对核酸提取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效、便捷、大通量,原有的手工提取核酸的方法,已经很难满足大规模、高通量的实验要求,在这种背景下,自动化核酸提取应运而生。 磁珠法自动核酸提取技术已达到高度成熟,根据移液特点主要分为磁棒法和移液法两种类型,前者转移的是磁珠,后者转移的是液体。 磁棒法自动核酸提取仪相对应用较多。以ThermoFisher KingFisher Flex系统为例,该设备利用特质的一次性磁套和磁棒进行操作,每批次能够高效处理24至96个样本。 操作流程包括将样本与功能化磁珠及试剂混合后,均匀分配至板孔中。在启动运行时,系统会自动装载磁套。仪器通过磁力作用从溶液中捕获磁珠,随后将其精准释放至含有下一步分离所需试剂的板孔内。这种磁珠的收集与转移机制,确保了洗涤过程的高效性、洗脱步骤的快速性以及整个处理流程的顺畅性。 相对于移液法,磁棒法的优点在于:(1)每一步的液体不会残留,因为磁棒只带走磁珠,然后转移到下一个步骤相应的反应孔中;(2)其编程简单,易维护,机器设备成本更低。 缺点就是不能将手动法磁珠提取试剂直接拿来使用,而需要根据机器特点优化试剂操作。 移液法自动核酸提取仪主要通过移液工作站来实现,如Beckman, Tecan, Hamilton等设备,它利用移液器精确转移液体,以完成核酸的分离与纯化。 相较于磁棒法,移液法的优势体现在:(1)移液过程中有效避免了液体滴落导至的交叉污染;(2)兼容多种磁珠法核酸提取试剂,几乎所有适用于手工操作的试剂均可在该类设备上使用。 然而,这种技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容易在设备中残留废液,残留的洗涤液中的盐分和乙醇/异丙醇可能会影响后续的洗脱效率和PCR反应的成功率;(2)操作时间相对较长;(3)需要专业的编程和维护,导至设备成本较高,同时移液法在操作过程中消耗大量吸头,使得耗材成本也随之增加。 不同的操作流程可能因所选平台而异,如某些平台采用无需PCR扩增的建库技术。细究这些步骤,它们本质上是由移液、混合、磁珠分离、温度控制等基本实验操作组成。这些操作的标准化也使得它们能够通过自动化仪器高效地执行。 目前,文库构建的自动化技术已达到较高水平,例如华大智造已推出了多款设备。鉴于NIPT通常需要较高的通量,MGISP-960在这一应用场景中显得尤为适合。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对这款设备进行详细解析,敬请各位读者关注。 文库质控 质控步骤虽不至复杂,但对于后续的上机测序而言,却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因此,在NIPT的全流程自动化设计中,有必要将质控自动化纳入考量,以确保整个流程的高效与精准。 文库质控主要分为两个层面:质量评估和浓度测定。质量评估着重于检查文库片段的大小分布以及是否存在任何杂峰,这一步骤通常借助Agilent 2100、Qsep 100等设备来完成。而浓度测定主要是确定文库的浓度,主要通过Qubit 3.0/4.0定量检测仪或荧光定量PCR(QPCR)来实现。 目前,市场上已经涌现出多款质控模块。在即将发表的模块分析系列文章中,我们将深入剖析各品牌的自动化质控模块,以及它们在不同应用场景中的适用性。 Pooling Pooling是将不同的DNA文库按照一定规则进行混合,其目的是为了将混合后的文库进行测序。这种方法不仅能有效降低测序成本,还能显著提升测序的通量。 常见的移液工作站,如Beckman、Tecan、Hamilton等品牌设备,均能执行Pooling操作。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那些不需要进行PCR扩增的文库,在Pooling过程中所涉及转移的体积往往较小,这就对移液的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当移液体积小于1μL时。 总结 通过血浆分离、DNA提取、文库构建、文库质控、Pooling等一系列步骤的紧密配合,我们便能够完成NIPT上机测序前的流程。更进一步,我们还可以将上机测序、生信分析步骤整合其中,从而实现从样本处理到数据获取的全流程自动化。 我们可通过多种策略来实现NIPT全流程的自动化: 一、通过为每个流程配备专用仪器,并采用手工转移样本与耗材的方式,得以实现全流程的自动化操作。 二、用一台单一设备覆盖上机测序前所有流程,如安诺优达ANNOSTAR自动加样系统(注册号:浙械注准20202220056),后续上机测序步骤可由人工操作或借助协作机械臂自动执行。 三、借助自动化设备与机械臂的精准协同作业,使得样本与耗材在不同工位间的流转顺畅自如,确保整个操作流程的连贯和高效(华大基因)。 参考资料: [1]华大基因: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IPT行业分析报告. [2]孕妇外周血胎儿游离DNA产前筛查实验室技术专家共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