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小桔灯网 门户 资讯中心 企业杂谈 查看内容

你不认真琢磨的公司经营常识,会让你付出血的代价

2024-10-10 15:57| 编辑: 归去来兮| 查看: 359| 评论: 0|来源: 小红马观察

摘要: 一味说自己的技术好,产品好,忽视客户的需求。


前段日子,看到了“自带光源猛博士”的《五十不惑》这篇文章,很有感触,又把猛博士的以前文章翻出来看了一下,心中有不少感悟。思考了许久,总感觉很有共鸣,以至于不吐不快,于是写了这篇文章。


文章中借用了猛博士的一些关于常识的句子,总结了一下猛博士的观点(哈哈,但愿猛博士不要认为我这个是抄袭吧)。我梳理了一下猛博士的文章,提炼出几个常识,再加上我自己的经历,凑成了公司经营的九个常识,和大家共勉。


常识一:一味说自己的技术好,产品好,忽视客户的需求。


技术再领先,并不能保证产品的成功。猛博士自嘲说自己好像在拿着药,到处去问别人“你有病吗?你有病吗”。你才有病呢!这个比喻太生动了。不愧是博士,一句话就点出了当下技术派的问题所在。


客户第一,市场优先并不是一句口号,这个常识让猛博士付出了血的代价,但我希望其他老板们不要重蹈覆辙,再去趟坑。任何产品首先必须要正视客户需求,帮助客户解决问题。尤其要解决客户在使用竞品产品中的痛点,或者帮助客户解决他无法用现有手段处理的问题,或者让其更方便快捷或更低成本解决问题,否则,再好的技术,再好的产品,都无法叩开客户的心窗。


这里客户的需求,其实就是指产品价值。我们经常说,客户刚需。刚需即刚性需求的简称,字面意思即是:现在刚刚好有这个需求,不是以前有,也不是以后有,而是现在,必须要解决的需求,此类客户需求第一,市场第二。不管市场好坏都要出手的一批客户。他有两层含义。一是相对弹性需求而言的。即这种需求的伸缩性不强,往往具有在一段时间内比较固定的特性。短期内其价值受价格的影响较小,价格变动的余地也不大。二是可以理解为一种基本需求。即这种需求是每个人都离不开的。它不以个人的兴趣爱好为转移。比如我们传统的需求:衣食住用行等。这些都是刚需。当然,刚需既有产品的实际使用价值,也有情绪价值,符合任何一种刚需都是好产品。


但关键是哪些是真正的刚需,哪些是伪刚需,甚至不是刚需,弱刚需或者辅助需求,这些是需要真正沉入市场,深入客户调研,甚至亲身经历才可以了解到的。从客户需求出发,再结合先进的生产技术,才算了真正拥有了好产品,这个才是产品成功的基础。



常识二:越高端的东西,市场容量越小。


市场容量对于公司的生存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没有一定的销售业绩,自然就无法谈规模生存,更谈不上发展了。初创企业,找到一个可以活下去的细分市场让自己生存并发展。


这是创业者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当然,从发展的眼光看,现在市场容量较小,或许你看准了未来发展趋势,以后的市场容量会越来越大。很多高端的东西就属于此类产品。但这里的关键是,你判断的未来发展趋势是正确的吗?如果错了呢?即便如此,这个需要多久才能到来。君不见,中关村刚开始做互联网的那些先锋公司基本都消失了,而真正成功的都是后来的公司。因此,如果市场容量太小,你是否可以熬到那个时候就变成了致胜的关键。很多公司都是倒在了黎明时刻。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选择越高端的东西,市场容量越小,这就越考验你的资本和坚持了。因此,这类产品,可以成为新的增长点,而不是公司的产品的全部。


对市场进行细分,对客户进行细分,并对细分市场进行详细的调研分析,同时更要进行现有和未来可能的竞争对手的调研分析。如果没有一定的先进技术,一定的产品力,千万不要贸然进入这个细分市场,因为在蓝海领域,品牌力才是致胜的关键,而新进入的企业往往就是品牌力不够,这会导至营销推广成本巨大,需要的时间更多。不要太忽视蓝海市场品牌力的深度影响,这是人家品牌经营多年,有些甚至是几十年的功力。不要妄想自己在一到两年的时间就达到人家数十年的品牌力。任何一个竞争对手都不是泥捏的,人家也是经历了风吹雨打过来的。你不比人家高明多少。只有足够的市场容量,才可能会有生存的缝隙,才可能有你生存的空间。趁对手忽视的时间和空间快速成长,才具备后来一拼高下的机会。


市场容量,决定了公司生存和发展的难易度。


常识三:做企业是要赚钱的。



缺乏成本意识,是难以保证产品成功的。有不少企业,上来就是亏本经营,据说是先赢市场再赢利。不少人以京东多年亏损来说事,殊不知人家后面有大财团在支撑,有美妙的未来在股市说故事。你什么都没有,就敢先亏本经营?


说到这里,就要提一下现金流的问题了。很多公司的垮塌恰恰是因为现金流枯竭,而不是因为销售或产品不行造成的。因此,成本意识是任何一个企业,尤其是创业企业必须首先关注的问题。要缜密地进行财务测算,看看企业成本和现金流可以支持多久。近三年来,生物制药和IVD企业因为这个原因倒闭了不少,未来还会有更多。


而成本,涉及到各个方面。生产成本,人力成本,设备成本,运营成本以及营销成本都是需要认真考虑的。尤其是营销成本,在目前这种内卷和困难时期,更是要认真计算。目前生物行业的现状是,产品同质化非常严重,产品力几乎都差不多。当然产品力也是需要花费一定的成本才可以做到产品力比人家强。但即便如此,营销依然是一个巨大的难题。宣传成本,获客成本,留客成本,售后服务成本更是你很难想象的花费。


无论怎样,都不建议你亏本销售。偶尔一笔可以考虑,但绝对不能长期亏本。没有造血功能,只靠外来资金,政府补贴等是无法度过难关的,对未来的期望不可过大,要保证现阶段的生存问题。在这个时候,进行财务预算是一个很好地预防现金流枯竭的手段,就算不能把每个成本都考虑清楚,至少需要把大致预算搞清楚。


除开成本,还需要考虑一下应收货款的问题。在目前形势下,破产企业的应收,科研单位的延迟付款,这些都是导至你现金流枯竭的地方。


所以,成本意识就是危机意识,不赚钱的企业很危险,尤其是较长时间不赚钱的企业,倒闭那是分分钟的事情。


常识四:贪多求全,不如聚焦做精做强。

目前生物行业有一股风潮,就是好卖的产品,单价高的产品都掀起了贴牌的高潮。各生产方,各经销商,为了所谓的控制权和主动权,有些是为了全产业链的利润,都开始了贪多求全,试图玩一站式服务的游戏。


这里是有一个误区的。很多人认为我的客户反正都有这些需求,反正我都是跑一次客户,为什么不多一些产品呢?说不定,东方不亮西方亮,不定哪块云彩下雨。


其实,同样的客户当然有很多需求,但你是不可能都覆盖到了。请问,你的客户也同样需要柴米油盐,你怎么不去卖呢?有人会说我在抬扛。我只是在讲一个道理。客户需求太多了,你无论怎样都是覆盖不完的。多一些产品自然是好事,但有三个问题,请想清楚才开始做这件事。


一是精力问题。精力分散会导至重点不重,其后果是每件事情都没有做好。军事上有一句名言: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这个意思就是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情,而且把它做到极致。因此,分散精力在执行上是一件很难平衡的事情,相信很多经销商在代理多个品牌如何分配精力的问题上大伤脑筋。


二是平庸的问题。产品众多但都平淡无奇,变成了万金油,好像可以包打天下,但一旦碰到精锐对手就溃不成军。这样的产品对于品牌方而言,再多也没有意义。目前所谓内卷,很多企业不就是在头疼产品力的问题吗?最关键的是这样下去,公司如何建立品牌力!


三集中资源打造精品。生物行业有不少这样的例子。如lipo2000这样的转染试剂,如蛋白marker,如琼脂糖。打造一个精品胜似一万个产品。聚焦做精做强,一定是未来中小微企业成功的关键。西方很多家族公司就是这样成功的。


常识五:不要一味强调技术的高大上,只需领先半步即可。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技术人员与营销人员,甚至老板,对于这个问题争议很大。猛博士认为这样做很容易变成先驱,变成先烈。而我们应该做先进。只需领先半步即可。


猛博士的这个观点我是高度赞同的。对于某个产品而言,无需比竞争对手高出太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高出太多会需要生产方付出太高的成本,而客户则往往不愿意付出更高的价格。与其这样,不如把产品阶段性地升级换代,搞1.0版本,2.0版本,3.0版本等。每次都比市场领先半步,还可以吸引眼球,慢慢拉升客户期望和价格,还让对手永远追不上。


苹果手机我就相信新版本有些功能是其早就研发出来了,只是一点一点释放而已。最有意思的例子是有个撑杆跳高选手,每次把世界纪录打破一厘米,每次都拿冠军还破记录。把一次破纪录奖金和名声重复了几次来拿。这样操作它不香吗?用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多的收益,这才是商业高手!


当然,领先的那半步是什么,这才是需要市场与销售认真考虑的东西。它必须对客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够引起市场浪潮,又让竞争对手无可奈何!


常识六:关系型销售加上技术型销售,才是如虎添翼。


这个常识或许应该算与时俱进。前20年,客户关系基本都是销售高手的杀手锏。近年来,随着客户的进步,对技术的要求和售前售后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技术型销售开始有一定的市场了。客户变懒了,不想做太多的学习,需要销售人员直接帮忙处理了,甚至开始依赖销售,这个趋势越来越明显了。


另外,平台的兴起,审计的加强,让购买过程和价格透明化也开始削弱客户关系的重要,产品品牌力的增强也对关系销售是一个负面影响。现在看来,客户关系更多是敲门砖,可以让客户愿意听听你的介绍,否则生人连与客户深度交流的机会都没有。但客户购买则更为慎重,多方面的比较才会决定买单。


因此,对销售人员加强产品培训,增强公司的技术支持同样也是很重要的。目前AI客服与技术支持算是一条出路。关系和技术,只有有机结合起来,才是销售提升的关键。


常识七:技术转化为产品,是需要迈过成熟度这个坎的。


猛博士认为,作为产品,稳定性,易用性,可生产性,可维护性等等才是关键,否则早晚被市场淘汰。从这个意义上说,目前生物行业,很多企业产品还处在凑合用的这个阶段。这个观点我和猛博士一致,所以现在才会感觉很内卷。真实原因就是产品的成熟度没有达到。很多客户的丢失就是因为产品方面各种原因让其不满意,所以才会有新品牌兴起的土壤。


这一点,国内替代近年是风头,但这个问题才是国内替代彻底挤走国外知名品牌的门槛。而要迈过这个门槛,需要人才,技术,成本,更重要的是需要时间。时间是检验一切的标准。不好的产品,终究是要被淘汰的。


生产管理是一门大学问。药物质量就是依靠GMP制度才让其有了质量的保证,才让其达到了产品成熟度。对于科研产品,当然不必那么教条,非要按照GMP标准来操作,但至少要学习这个制度的精髓,让你的产品尽快度过成熟期这个门槛。


在药物试验中,有一个中试的说法,其实说的就是这个问题。实验室产品和工厂化产品绝对不是一回事。相信很多质量管理和控制部门会很同意这个说法。他们的存在和作用就是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常识八:没有具体方法和思路的指导,所有的管理都是假大空。


原则上的“既要,又要,还要”在具体实践中是很难把握和平衡的。这样的上级意见纯属纸上谈兵,狗屁不值(有点绝对,不接受抬杠)。


我们做市场促销方案时,相信经常碰到此类领导。他要求你做的市场促销方案,既要保证有很好的市场宣传效果,又要让销售部提升很好的销售业绩,还需要促销让利不能太多,不能让公司赚得太少。这种要求想必很多市场部同事都遇到过。你们是不是无语?


产品研发部也是同样的问题。很多领导要求新产品既是市场爆款,技术先进,质量很高,但又要求成本必须低。试问这种产品很容易就研发出来吗?


对于这种“既要,又要,还要”的领导,如果没有具体该如何做,没有相关的思路和方法,只有一味的原则上要求。我的做法是置之不理,内心则是嗤之以鼻。


做事最难的就是掌握其中的平衡。而领导则恰恰不告诉你如何做才能平衡,这样的领导,这样的管理,我要你何用!


遗憾的是这样的上级领导太多了!希望你不是这样的领导!



常识九:留不住人才,你的企业永远是个体户。


我有不少生物行业的朋友,很多企业的销售都是波浪形销售曲线。仔细一问,原来是业绩好的时候有几个好销售,等这几个好销售离开了,销售就变成波谷了。经过一到两年的锻炼,好销售出现了,业绩也就上来了。反复循环,结果业绩基本都是这样波浪式前进,当然,在行业好的时候会有一些缓慢提升。


这个其实就是人才的问题。技术人才和营销人才都是如此,只是销售人才对业绩的提升更有数字化的感受而已。


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其实是老生常谈。谁都清楚,但比较难的则是怎么才能留住人才。生物行业发展的这三十年,发展到现在,这么多企业,这么多老板,其实归根结底就是企业留不住人才的问题。所以我们这个行业小微企业很多,背包客,夫妻店很多,都是无法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这个问题导至的。


前几天,国家出台政策鼓励兼并收购做大做强。如果没有很好的人才机制,兼并收购的最后只会是一个空壳。人才过两年又出去创业了,又会冒出一批新公司。


因此,无论大老板和小企业,为了发展,务必找出一条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制度与办法,只有这样,才可以发展壮大,把蛋糕做得大大的。否则,你永远是小微企业,永远是个体户!



啰啰嗦嗦说了这么多。感谢你看下来了。以上这些常识,也是我和业内朋友交流时经常提到的问题,当然,关于公司经营的常识还有不少,限于篇幅,这次就先写这么多!


谨以此文致敬猛博士!也祝福所有的公司老板们生意兴隆!

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小桔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转载需联系授权。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小桔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所有再转载者需自行获得原作者授权并注明来源。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