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小桔灯网 门户 资讯中心 创投论道 查看内容

海通证券,风暴空前 | 棱镜

2024-4-14 01:58| 编辑: 小桔灯网| 查看: 1682| 评论: 0|来源: 棱镜丨作者: 温世君

摘要: 上海黄浦区中山南路海通证券办公楼,“海通”之名,取自其筹建方交通银行上海分行。来源:视觉中国作者|温世君编辑 | 王伟凯出品 | 棱镜·腾讯小满工作室海通证券的高管们正在经历职业生涯最艰难的时刻。 但即便背 ...


上海黄浦区中山南路海通证券办公楼,“海通”之名,取自其筹建方交通银行上海分行。来源:视觉中国

作者|温世君  编辑 | 王伟凯

出品 | 棱镜·腾讯小满工作室  

海通证券的高管们正在经历职业生涯最艰难的时刻。   


但即便背负着净利润浮亏3.11亿元,大幅下滑105.99%的重担,海通证券依然在4月12日上午如期召开了2023年度业绩说明会。


这是海通证券进入本世纪以来,首次录得净利润亏损。如果计算归属母公司股东口径,海通证券2023年全年扣非归母净利润虽然是个正值,但2.7亿元这个数字,依然是2007年IPO以来最低。


而就在2021年,海通证券净利润还高达137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依然有124亿元。到了2023年,业绩已经不及当年的零头。


两年之间,百亿级的利润降幅,是什么概念?要知道,就2023年财报数据看,中金公司加上申万宏源两家券商,扣非归母净利润之和,不过106亿元。




高层剧变,三位老将晋身副总


业绩风暴之下,水面却有几分平静。至少从2023年财报看,广义的“裁员降薪”在这个财年,并没有深度波及海通证券。


海通证券是个万人“大厂”,员工人数还在增长。截至2023年末,海通证券员工总数(包括高级管理层)13637人,这个数字比上个年末增加了1494人。


海通证券为此支付的薪酬总包,自然也随之水涨船高。不过在2023年财报中,海通证券微微做了一些“手脚”:在业务及管理费明细项中,将往年使用的“职工薪酬”项目,改称为“职工费用”。   


这个变动自然不是无缘无故——相较于2022年“职工薪酬”的57.85亿元,2023年的“职工费用”是63.41亿元,增幅9.6%。


2023年人均“职工费用”46.5万元,相较于2022年的人均“职工薪酬”47.6万元,微降了2.3%。虽然不及“一哥”中信证券2023年人均79.73万元的高薪,但这个数字在券商中也在中位数区间。


高管们薪酬也降了,但幅度不大。2023年,海通证券董事长周杰收入(均为税前,下同)是85.68万元。虽然比2022年的91.87万元降低了6.7%,不过,这个数字不包含往年递延薪酬部分。周杰在2023年拿到了往年的递延薪酬52.36万元,比2022年的60.34万元少一些。


现年57岁的周杰2016年就出任了海通证券董事长,此前曾长期在上海国资系统企业任职,在赴任海通证券之前任上海医药董事长。


总经理李军比周杰小两岁,是监管系统出身的高管。2021年9月出任海通证券总经理之前,曾任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上海市金融工作局副局长。


李军之前的两任海通证券总经理,皆有监管背景。前任瞿秋平曾任证监会部门主任,再上一任李明山,曾为上交所副总。而董事长周杰的前任,“一手带大”海通证券的“元老”王开国,此前亦为原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政策法规司政研处处长。


2023年,李军税前薪酬92万元,比2022年的98.19万元降低了6.3%。同样,这也不包含李军在2023年拿到的往年递延薪酬 17.37 万元,这个数字在2022年是15.33万元。   


虽然海通证券目前处于没有实际控制人的状态,但其依然有着深厚的上海国资背景,用董事长周杰的话说,是“一家立足上海的国有证券公司”。因此其“一、二把手”的薪酬自然也波澜不惊,但看似平静的水面下,是2023年海通证券高层调整的汹涌水流。


2023年,海通证券原副总经理任澎、原总经理助理林涌、原首席风险官李建国、原副总经理兼合规总监李海超先后离任。与此同时,多位干部获得了提拔,基本都是“老海通”。


比如,三位老将晋升为分管核心业务的副总经理,分别为原总经理助理、原董事会秘书姜诚君,原总经理助理潘光韬和现任财务总监张信军。三人在海通证券均有20年以上的工作时间,分别成长自投行、自营、财务条线。


值得一提的是,姜诚君的董事会秘书职位,由卸任的副总经理裴长江接任。4月12日的这场业绩说明会,正是由裴长江主持。裴长江1965年出生,2003年就已任华宝兴业基金首任总经理,是“初代”公募基金负责人。此次与姜诚君对调,是为“一正三副”让出了一席。


2024年1月,裴长江又卸任了海通资管(上海海通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但截至目前,他仍是富国基金(海通证券为第一大股东)董事长和法定代表人。


接任首席风险官的,是海通证券稽核部门负责人侍旭,他于1999年加入海通证券,从职员逐步成长为部门总经理。


新任合规总监赵慧文是监管出身,曾任证监会稽查局干部、副处长、处长,发行监管部处长,证券基金机构监管部处长。在加入海通证券前,任东兴证券副总经理、首席风险官、合规总监。  

 

潘光韬、张信军、侍旭、赵慧文都是“70后”。即便大多已经年过五旬,但他们的走马上任,也被市场认为是海通证券干部年轻化的变革动作。


当然,这些专业干部2023年的薪酬都在百万级别:姜诚君197.74万元(另有递延薪酬140.27万元),潘光韬197.26万元(另有递延薪酬126.15万元)、张信君185.51万元(张信军126.52 万元)、侍旭115.18万元(另有递延薪酬40.67万元)、赵慧文95.63万元。


虽然赵慧文是其中唯一不足百万的,但已经比其前任李海超(同样证监会背景)2022年79.20万的年薪高出不少。

   



为甩掉的包袱买单


人事的巨变验证了一个常见的规律:在公司业绩出现波动的时候,往往是人事布局的节点——改变的阻力更小。这个时候,技术干部拿不出业绩的谈判筹码,“老人”容易萌生退意,管理层也可以将“改革”作为提拔新人的理由。


但回到问题的更底层,2023年海通证券录得本世纪最差业绩,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在4月12日的业绩说明会上,海通证券方面除了宏观和行业等笼统因素外,特别给出了“公司境外金融资产估值下降幅度较大”“公司财务成本受欧美央行连续大幅加息影响,同比大幅增长”等理由。   


这些理由,进一步做实了市场的判断:海通证券2023年业绩巨震的最重要原因,是在为其境外实体海通国际(0665.HK,海通国际证券集团有限公司)在港股的退市买单。


国际化一度是海通证券的核心策略。2008年,海通就已设立海通(香港)。2009年底,海通(香港)收购香港老牌上市券商、周大福郑氏家族控制的大福证券,更名为海通国际,“变相借壳上市”,这在当时曾开创中资券商收购香港券商的先河。


到2024年1月11日,海通国际从港交所退市,整整十五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退市的整个过程非常快。2023年3月28日,海通国际发布2022年财报,净利润亏损65.41亿港币,按照当时的汇率是58.42亿元人民币。


海通证券财务总监张信军当时就给出了“官方”解释,海通国际巨亏原因有三:香港IPO和证券交易市场的不景气,导至相应的收入下降15.4亿港元;投资亏损,包括股票和债券投资亏掉34.4亿港元(特别是不断暴雷的中资地产公司美元债),私募债权与股权投资和另类投资估值损失16.5亿港元;以及抵押品减值的15.9亿港元。


简言之,就是“开源节流”的反面:收入萎靡,资产缩水,投资还亏了。而且,随着美元利息的持续高企,债务成本的压力亦如剑悬顶。

管理层一开始似乎还想救场,解决告急的资金压力是最核心的问题。2023年初,海通国际已经向银行财团贷款160亿港元。再想拿到一笔新的贷款,困难不小。  

 

大股东只能直接下场。先是海通国际向母公司发行一笔2亿美元的次级永续债,后是2023年3月28日这天,海通国际启动“10供3”的供股计划融资(现有股东按持股比例认购新股)。


实际上,也只有大股东愿意接盘。正如海通国际在公告中称“公司其他股东的支持相对冷淡”,“10供3”供股计划募集的11.6亿港元中,10.94亿港元来自海通证券。这一举将大股东对海通国际的持股比例,从67.92%增加至73.40%。


这已经接近这种注资方式的上限,按照港股《上市规则》,上市公司必须维持最低25%的公众持股。


但外部市场并没有好转。而且使得2022年亏损的几大因素,在2023年有增无减。


即便海通国际资产管理部主管及董事总经理王胜祖在年中接受彭博采访时候表示,海通国际已经在不断减低对中资房企美元债的敞口,并将资金转移至美国长年期国债或投资级别的债券。但这样的腾挪,既需要时间,更需要资金。


而且市场的“新雷”不断,在继续亏损的预期下,海通国际维持上市公司地位其实已经没有意义——公开募资功能几乎丧失,融资信用完全依赖母公司,而且还要承担上市公司严苛的披露义务、繁杂的法规约束和以及高额的成本。


私有化当然需要一笔资金。2023年8月,海通证券决定动用其境内自有资金,向海通国际的大股东海通国际控股注资10亿美元。有了资金,9月海通国际停牌,10月提出每股1.52港元,相较停牌前0.71港元溢价114%的私有化方案,小股东自然乐见其成。   


2024年1月,海通国际正式退市。


随着海通证券2023年报的披露,这场闪电退市中一些更加赤裸裸的数字呈现在外界面前:


2023年,海通国际亏损比2022年还多——净亏损72.91亿元人民币。假设海通国际没有退市,当这样的业绩公布时,在异常冲动的港股市场,势必会引起惊涛骇浪。


这也更好理解海通国际被退市的决策了。当业绩无力回天,上市已经成为负担甚至枷锁的时候,将海通国际私有化,利用母公司慢慢地,更重要的是默默地化解积累的债务和问题,正是海通证券最后的选择。


但任何的选择都有代价。


财报显示,2023年海通证券“境外业务”营业收入7.8亿元,但营业成本却高达67.64亿元,毛利率是“惊人”的-766.98%。而作为下场私有化海通国际的子公司海通国际控股,更是在2023年录得巨额亏损81.56亿港元(按照财报期末汇率约为人民币75.36亿元)。


下场退市的资金,转化为了母公司海通证券的巨额成本,进而大幅拉低了盈利,最终让海通证券24年来净利首亏,也让2023年成为本世纪财报最差的一年。


所以,当为甩掉的包袱买单之后,现在海通证券不得不去面对一场风暴。   

   



并非轻装上阵,依旧前路漫漫


私有化海通国际,这些成本花出去,就万事大吉了吗?事情没有这么简单。一方面,私有化后的海通国际,本身就“元气”受损,如果市场基本面没有根本性的扭转,2024年的止亏依然充满挑战。况且其境外的贷款、债务,还要继续支付利息等成本。


海通证券很显然对此是有准备的。在4月12日的业绩发布会上,总经理李军谈到了海通国际下一步的计划:完成私有化之后,“将持续加强集团化管控,深入推进母子公司各个业务条线和中后台职能条线的一体化经营管理,促进海通国际恢复自身良性循环发展能力,提升盈利水平。”


这其实意味着,海通国际甚至还可能需要母体继续输血。


另一方面,商业本就是不进则退,海通证券本身的业绩增长充满了未知数。从海通证券2023年财报来看,券商的核心业务财富管理、投资银行、资产管理三大板块,营收较上年都在下降的同时,毛利率还在收缩——赚钱少了,而且更难了。


其中,经历了2023年降费、降佣的冲击,海通证券2023年经纪业务股基佣金率同比下降 了7.4%。财富管理业务的毛利率,更是从2022年的67.43%直降到28.24%。更何况,如果2024年股票基金市场没有特别的亮点,依靠交易的财富管理业务压力不会降低。


海通证券将自营业务纳入更大范围的“交易及机构”板块之中。   


券商的自营业务就是利用自有资金投资债券、股票、基金等资产,自担风险,自享收益。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下,自营业务已经成为不少券商最重要的利润贡献部门。但反观海通证券,其交易及机构业务已经连续两年营收是负数。2023年营业收入-29.24亿元,而且还有25.66亿元的营业成本。


投行业务是海通证券的优势领域。特别是IPO业务,2023年成绩不错。就募资金额排名,当年海通证券A股IPO承销22家,累计规模466.15亿元。这是全市场排名第二的好成绩,虽不及中信证券的500.33亿元,但比排名第三的中信建投的394.02亿元也高出不少。


科创板IPO的优势更突出。2023年海通证券完成的22家A股IPO中,有10家是在科创板上市的,募资总额379.70亿元,全市场排名第一,比第二名的中金公司募资总金额多出164.61亿元。


但这样的业绩也是有代价的。其科创板业务的优势的另一个侧面,是海通证券在的投行业务领域相对较高的风险偏好,敢为敢做。这可以带来更高的收益和更多的项目,但也多次触及了监管红线。


仅上交所,就在2023年6月、2024年1月两次针对海通证券发布监管函。2023年6月的监管函件明确提出,海通证券的惠强新材、明峰医疗、治臻股份三个项目,保荐核查工作履职尽责不到位。


2024年1月的监管函,更是直接点名海通证券投行核心人物姜诚君及海通证券内核、质控两位负责人。不仅给予上述三位人员监管警示,还明确要求“海通证券主要负责人携带有效身份证件到本所接受监管谈话”。   


保代更是被频频点名。仅2024年1月,海通证券就先后有陈城、景炀、晏璎、谢丹四位保代被深、沪交易所通报批评。在监管“长牙带刺”的大环境下,投行业务增长更加不易。但更大的压力,来自IPO数量的压缩。


2023年“827新政”后,“合理把握IPO、再融资节奏”“阶段性收紧IPO节奏”成为主流。2024年初,监管“特急”调研券商IPO承销保荐项目费用,投行降费的讨论更是甚嚣尘上。春节前,证监会“换帅”,IPO审核进一步收紧——截至4月12日,A股新发IPO仅34家,去年同期是86家。


这意味着,券商不少“储备项目”可能到不了IPO这一步。


当然,作为老牌头部券商,海通证券36年的历史,几乎与中国证券市场同龄。无疑,海通证券作为市场的“幸存者”,过去已经成功穿越过几轮周期。但这次风暴,可能是空前的。



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小桔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转载需联系授权。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小桔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所有再转载者需自行获得原作者授权并注明来源。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