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禾致源、真迈生物在第十三届中国病理年会上达成合作,宣布“共同启动国产高通量测序仪及检测试剂的临床注册申报”。纵观十余年测序行业发展史,无论是Illumina、华大智造MGI,若想深度合作中游应用服务商,无一例外均采取的是合作注册报批的路径。与单纯的设备、试剂采购不同,整个临床注册报批之路,时间漫长,耗资巨大,且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再加上临床检测(特别是肿瘤NGS检测)对于产品质量和稳定性近乎严苛的要求,中游应用服务商在上游合作伙伴的选择上,十分谨慎。因为一旦进入注册路径,任一方就很难退出,退出就意味着前期所有的投入清零;一旦产品获批,双方在这个产品上基本等同于终身绑定。(例Illumina与贝瑞基因、安诺优达在NextSeq 500/550上的合作已近10年,且仍将持续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从这个角度来说,Illumina、MGI似乎是更稳妥的选择。测序仪产品上市多年,且有多家中游应用服务商合作报批成功的案例,主管审评机构对类似产品已经非常熟悉,待报产品甚至可以走“同品种比对”注册路径,更快取得产品注册证。早在2018年,诺禾基于Life Technologies(后被Thermo收购)的Ion Proton平台,取得了肿瘤NGS多基因检测试剂盒第二张注册证,时间上仅次于燃石医学。而这一次,诺禾“舍近求远、舍易求难”选择了真迈,而非其他看似“更容易获批”的测序平台。这对真迈,甚至其他新兴的国产测序平台,意味着什么?而真迈,在相继获得了圣湘生物(分子IVD龙头)、金域医学(ICL龙头)的投资后,此次又获得诺禾致源(NGS龙头)的青睐,成为三大细分领域上市龙头企业的共同选择。
诺禾的选择
诺禾一直是国际测序厂商Illumina、Thermo(Life Technologies)、PacBio重要的合作伙伴,也应该是这几个厂商最豪横的客户。“基因测序平台在快速地发展迭代,现在基本上每3~5年就会有一次换代,每次换代基因测序仪的性能就会成倍提升。这种快速换代肯定有挑战,比如平台换代后,企业能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能不能有效地使用最新的平台,及时地收回成本?这都是挑战,但同样意味着机会。”早在2014年,李瑞强曾力排众议,宣布引进当时的革命性机型HiSeq X Ten,成为该系统的全球首批用户;两年后,诺禾再次引进HiSeq X Ten,成为当时全球最大的基因组学测序中心之一。此后,每每有重大机型推出,诺禾都极具魄力地率先购置,且数量可观,以保持技术与成本的领先优势。以这两年为例,在中游应用服务商普遍收缩之际,诺禾仍然大手笔购置数台PacBio Revio(PacBio)、NovaSeq X Plus(Illumina)。豪横的底气,来自于诺禾一贯的理性和良好的财务表现,“以科研方向为基底,审慎拓展临床方向业务,同时大力开拓海外业务”。诺禾已经成为少有的几家拥有二十亿左右年营收、且持续盈利的测序企业。理性的另外一面,诺禾在国产测序平台合作方的选择上,显得更为谨慎。以国产测序代表企业MGI为例,直到去年年底,双方才正式官宣合作,引进DNBSEQ-T7。这远远晚于安诺优达、解码DNA等其他同类综合测序服务商。再到今天,诺禾把“正确的选择”与“机会”,交给了真迈,选择与真迈在临床注册方面深度合作。- 从大的层面,是中美竞争背景下保证供应链安全的必要之举;
- 从内生原因,主营业务营收放缓和毛利走低,诺禾也存在较大的降本增效压力;
- 从外在层面,则得益于真迈等国产测序平台在性能、成本等方面的良好表现。
我们不用怀疑一家成熟的上市企业的重大商业判断。在此之前,诺禾必定已经对真迈进行详细的评估、严格的判断。诺禾的“舍近求远”,真迈的“脱颖而出”,原因只有一个:真迈给出的整体方案,包括产品质量、服务精度、商务条款、注册方案等,对于当下的诺禾来说,是最优解。
国产测序平台的进击
每次接受采访,诺禾致源掌门人李瑞强都会被问到一个问题:“开发测序仪不是我们所长,也不在我们的规划之内。”“今天诺禾致源面临的商业环境(和华大)已经不一样了。国内外有着相似技术的上游厂商越来越多。这意味着,一家公司不用什么都做,肯定要专注在一些环节。”李瑞强对公司未来发展方向的设想是,“往下游更多应用层面走,而不是往上游走”。发问者隐含的担忧是,在整个测序产业链条中,中游应用服务商对上游测序仪、试剂耗材生产商有较大依赖,定价权掌握在上游手中,甚至会被上游“卡脖子”。回答者和更多中游应用服务商的镇定和底气,则要归功于华大智造、真迈生物等国产测序厂商的努力。曾经,Illumina、PacBio等测序平台的采购金额,占到了诺禾总采购金额的60-70%左右。随着国产测序厂商的崛起,中游应用服务商才有了更多的选择,由此获得了更多的对上游厂家的议价能力。垄断造就高额利润,充分的市场竞争,才会让产业链的各部分利润趋于合理,也更有利于技术与产品的更新迭代。国产老大哥华大智造,基本保持每年一款测序新品的迭代速度;真迈生物亦步亦趋。诺禾在业内素以要求严苛、质量可靠著称,这次选择真迈的平台,更表明了国产测序产品的优秀代表,已经具备了和一线国际大厂产品同台竞技的实力。诺禾,为真迈等国产测序厂商,完成了一次极其漂亮的背书。
为什么总是真迈?
2021年6月,圣湘生物发布公告,以合计2.55亿元取得真迈生物14.77%的股权;2023年8月,真迈生物宣布完成近4亿元的C轮融资,其中最显眼的是ICL龙头金域医学、以及国有投资机构国鑫投资机构共同领投;此次,诺禾致源与真迈生物就国产高通量测序平台注册申报达成深度合作。无论是深耕分子IVD领域的圣湘生物,还是ICL龙头金域医学,抑或NGS龙头诺禾致源,都是行业久经沙场的老兵,深谙测序及临检行业内技术、产品、客户、市场之道,他们不会为情怀、故事买单,更不会被表象忽悠。但这不同细分领域的三大行业巨头,同时选择了真迈,选择真金白银的投入,这个场面绝无仅有。- 核心技术上:拥有专利400余项的“SURFseq”测序技术体系,可以无缝适配Illumina用户的文库和软件;
- 产品布局上,继华大智造后,率先形成覆盖从科研到临床需求的低、中、高通量测序产品阵列;不出意外,今年将继续发布超高通量产品;
- 产品质量上,业内首次开启了测序错误率的"万五时代";并在国内较先推出了PE300 600 cycle测序试剂盒;
- 产品资质上,拥有世界首款获得NMPA批准用于临床诊断的单分子测序仪;
- 商业化层面上,在去年9月SURFSeq 5000上市发布会之时,公司COO周博曾提到,正式商业化两年多,已经在全球市场装机近300台;
- 国家重点项目上,“牵头一项、参与两项”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专项,领域唯一;
“技术底子扎实,产品质量可靠,企业估值或产品价格合适,有成功注册经验,商业化稳健。”隐性的原因,或许是因为真迈纯粹的上游背景;在同质化的市场中,更有利于去制造市场差异化的产品;双方的互信程度等。“脱颖而出的基因测序技术,都是能够实现客户需求,在实践中真正被用起来的技术。”是的,只有真正被用起来,实现客户需求,测序平台才有价值。
写在后面 无论是大国竞争背景下的国产替代选择,还是医疗反腐、规范样本外送等政策对于产品入院合规性要求,抑或一二级市场异常冷静之下的企业自身降本增效需求,国产测序平台几乎成了中游应用服务商的一个逃不掉的选择,也日渐成为一个理想化选择。所以,我们看到华大智造、真迈生物等都以此为契机,努力构建自己的中下游朋友圈。随着这头部几家测序厂商的“跑马圈地”完成,新晋的测序厂商,还能从哪里突围?
|
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小桔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转载需联系授权。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小桔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所有再转载者需自行获得原作者授权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