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随着近日ZC肺炎克雷伯菌(Kp),鲍曼不动杆菌(Ab),铜绿假单胞菌(Pa),且针对HAP/VAP的G-主要致病原,三联检获证。 这消息一出让大浩倍感顿挫,因为在ZC刚刚发布消息的前一天,大浩做还在规划CAP、HAP/VAP及耐药基因、上感产品的规划和指标选择,并且在小联检和多联检之间抉择。 这就好比考试,大浩在苦思冥想后,总算有些解题思路,但人家连卷都交了。 HAP/VAP:常见G-(例如ZC的三联检)或者G+、真菌组合 上感/急感:常见病毒、病原体 关于具体指标的选择大家应该挺熟悉的,如果不太了解的同行可以翻翻过往大浩写的文章,里面有详细的思考过程和详实的文献考证。今年上呼吸道检测火出了天际,那下呼吸道联检是什么情形呢?呼吸道产品是该选小联检还是多联检? 而目前市场上已获证的产品也可以参考呼吸道核酸联检类产品横评POCT&工作站分子检测的未来!这两篇文章。 3.当前很多公司都在做呼吸道联检类产品,或是处于临床或是处于报证阶段。ZC的院内三联检只会是各家企业获证的起点,陆续的还会有多家企业的呼吸道产品获证上市。三联检报证比多联检速度快。所以先获证三联检产品打开市场,后续再根据临床、市场动态灵活的补全产品线。 这里大胆揣测ZC很有可能正在做耐药基因的临床/报证工作,其余指标的补全计划也应该在日程中。 2.多联检能检测指标多,也就意味着能对不同指标进行组合,标定疾病(症候群)/致病原种类。 比如针对疾病类型的多联检产品,BC或SS是针对HAP/VAP或成人CAP的产品。 又例如针对不同种类(细菌、病毒等)致病原的多联检,ZC真菌三联检,亦或BJ的病毒六联检等等。 在检测致病原时/后,跟进使用耐药基因的多联检,两个panel并行/递进使用,能更好的达成指导用药的目的,其临床意义和患者收益也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