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人:许昌市人民医院 赵婧主管检验师 审稿人:周志敏 主任技师 世间再无周芷若。”12月12日,周海媚工作室发布讣告,表示周海媚因“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2月11日离世,深表哀痛之余,网友不禁感叹“57岁中年影星为何离世如此突然?”从她生前的采访曾提到,自己身体经常会出现一些不自觉的淤青,医生曾以为她是遭受家人虐待,读书时还因血小板偏低晕倒送医紧急输血…… 系统性红斑狼疮,这个“隐匿的杀手”,瞬间广为人知。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一词来源于拉丁文,面部的蝶形红斑仿佛被狼撕咬以后留下的创伤形状,又反复迁延不愈,因而得名“红斑狼疮”,它还有个好听的别名“蝴蝶病”。 医学上,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病,用通俗的语言来说,是因为人身体里的免疫功能异常活化、抑制免疫的细胞功能异常,身体的免疫物质过多,攻击身体里的各个器官,而导至全身多器官出现损害。 案例经过 患者:女性,23岁,现病史:受凉后出现发热。既往史:平素身体一般。家族史:父亲患者"冠心病、高血压",母亲患"系统性红斑狼疮",1兄体健,家族中无同类病人。入院诊断:全血细胞减少待查。 于2023年10月7日入住肿瘤科,入院后查血常规显示:WBC:2.38×109/L,HGB:66g/L,PLT:73×109/L, NEUT%:77.0%,LYMPH%:15.5% MONO%:5.0%, NEUT#:1.83×109/L,LYMPH#:0.37×109/L ,MONO#:0.12×109/L,,如图1,当日室内质控正常,仪器状态正常。 图1 患者血常规三系减低,散点图未见明显异常,对这个结果进行了推片镜检并加做了外周血形态学分析(图2)。镜下也并未见到异常的细胞。 图2 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病因大概有:1、骨髓增生减低或无效造血:包括造血干细胞或微环境异常、无效造血、异常克隆抑制正常;常见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等疾病。2、外周消耗过多/分布异常:包括脾亢和免疫介导破坏增加;如肝脏疾病、门脉高压,也会继发于其他因素导至的单核-巨噬系统-淋巴组织增生,如血液病非霍奇金淋巴瘤、布氏杆菌和利士曼原虫导至的感染,噬血细胞综合征等;3、正常造血减少/外周消耗/分布异常:具体见于自身免疫病和感染;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病。 患者此次发病前曾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可能由于病毒感染引起一过性骨髓造血抑制。骨髓浸润性疾病如肿瘤细胞浸润(包括血液系统疾病和非血液系统疾病)、骨髓纤维化等,诊断有赖于骨穿。但患者病程相对较短,不作为首要考虑。此外维生素B12、叶酸等营养元素缺乏也可引起全血细胞减少,可进一步完善网织红细胞、维生素B12、叶酸等,筛查其他病毒感染,但是患者的贫血三项结果(图3)均在正常范围内,但是免疫球蛋白IgG是增高的,那是不是其他原因引起的呢? 图3 随后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加做了一系列的检查,发现患者的尿常规自动分析干化学尿液潜血及尿蛋白均为阳性(图4),并且镜检有大量的红细胞及白细胞,并且尿点式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已经明显升高(图5) 图4 图5 临床医生根据病人的以上结果加做了抗核抗体谱16项,发现病人结果有多项异常,医生随即进行了全院会诊。并仔细询问了病人的病情后发现病人既往有口干、眼干、视物模糊,全身皮肤粘膜苍白,双肺呼吸音粗,多关节疼痛,累及关节:左侧膝关节、右侧肩关节、右侧肘关节、右侧指间关节。根据患者症状、家族史及检查结果,院外完善胸部CT示支气管炎,考虑目前诊断:肾病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干燥综合征、支气管炎,建议病人转往风湿免疫科进行规范治疗。 案例分析 SLE是一种多系统受累、高度异质性的自身免疫病,因此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病史采集、体检和实验室检查的评估,诊断要素包括:多系统受累的临床表现和免疫学异常(特别是ANA阳性)。有两个以上系统受累合并自身免疫证据(如自身抗体阳性、补体降低等)的年轻女性,也需高度警惕SLE。 有典型皮肤表现的SLE通常不易漏诊,但早期不典型的SLE表现容易被忽视,故应予以谨慎识别。早期SLE的不典型表现包括: ·抗炎退热治疗无效的反复发热; ·反复发作的非致畸性多关节痛和多关节炎; ·持续性或反复发作的胸膜炎、心包炎; ·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的皮疹、网状青斑、雷诺现象; ·肾脏疾病或持续不明原因的蛋白尿;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溶血性贫血; ·不明原因的肝炎; 反复自然流产或深静脉血栓形成或非高危人群出现卒中发作等。 心得体会 在临床上,一种疾病导至全血细胞减少的机制往往是多样的,全血细胞减少病因的探查,需要综合问诊、查体及辅助检查结果全面考虑,只有综合各方面信息,经过层层分析,抽丝剥茧,才得最终拨云见日,找到真正的原因。 参考资料: 1. 沈南, 赵毅, 段利华, 等. 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规范 [J] . 中华内科杂志, 2023, 62(7) : 775-784. DOI: 10.3760/cma.j.cn112138-20221027-00793 沈悌,赵永强.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4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