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行业内最火的事情莫过于并购之王丹纳赫57亿美元收购了Abcam,两个月前我正好发了一篇《知名抗体公司Abcam内斗,可能要卖公司了!》的文章,现在也算是尘埃落定,该卖的终究是卖了。只是在这两月中我一直在等待,到底是赛默飞、丹纳赫还是默克会出手,因为这三家都是行业内最知名的并购之王。现在这个结果其实是一种最好的归宿,毕竟赛默飞旗下已经有Invitrogen的一抗、二抗,Gibco的蛋白、多肽,以及eBioscience流式抗体和ELISA试剂盒了;而默克旗下已有Millipore(本身还包括Chemicon、Upstate、Lincon、Calbiochem)和Sigma的免疫产品线布局,只有丹纳赫是缺这个产品布局的,仅在徕卡病理线有少量病理抗体,以及贝克曼的少量流式抗体。我预测从今年开始,我们行业有价值的公司在国内的投资入股、并购(合并&收购)将会成为行业的主旋律! 01 2010年后行业内并购汇总 先来看一看2010年后国内外行业内比较有影响力的一些并购事件,确实如“交点CrossPoint”在《数据说话:谁是生命科学并购之王?》所说,赛默飞、丹纳赫和默克是科研工具的收购之王,难分伯仲。一方面是基本每年都有出手,2010年后大增,而且出手就是几十过百亿美金。目光转到国内(下图浅绿色背景),并购基本到2018年才时有发生,而且收购金额不大,或者未予公示,当然选择不公示可能也是为了掩饰金额不大。目前来看国内的收购之王非多宁生物莫属,不仅是收购的标的数量多,出手快又大方,而且形成了从上而下的生物工艺全产业链,期待他们出色的业绩表现。 本表只统计了①科研工具,所以不包含IVD、生物制药、医疗器械、CXO等行业;②仅仅是科研工具行业我认为比较有象征意义的一部分案例,并非全部;③科研工具公司相互之间的并购,不包含专业投资机构对科研工具公司的投资,所以不含获得超20亿元融资的生工生物和爱博泰克等案例。其他不在本表的案例不代表不重要,也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感谢! 02 今年可能是并购投资年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这个人一向喜欢与众不同,倒不是为了标新立异,只是我一直觉得“随大溜没机会”。那我为什么认为今年国内可能是并购投资年呢? 1、2023年新增贷款大幅不及预期,M2-M1“剪刀差”持续扩至年内新高,降准的钱躺在银行借不出去了,我一位在银行负责贷款业务的朋友,很焦虑,到处找客户,依然完成不了业绩;这就意味着企业如果从银行贷款,年利率会很低,也就是说资金的使用成本比往年低很多。同时前面三年,行业内有些企业其实是受益方,不愁订单利润又高,账上是趴了很多现金的,现在进一步扩大产能&扩增团队,ROI太高,得不偿失,需要其他的投资渠道。同样的还有疫情防控放开之前就成功IPO的企业,已经募资了N个亿躺在账上,有钱总得花啊。 2、行业好的时候企业估值就高,而今年行业不景气,绝大多数的公司业绩和利润双双下行,而市值更是滑铁卢。以行业某上市公司为例,最高市盈率243.38,目前50.81,这也就意味着目前收购该公司花的钱仅仅是其最高市值的1/5。 3、部分企业,今年一方面融资困难,账上没钱;即使采取了大裁员,因业绩惨淡,依然也办法做到收支平衡,已经到了非卖不可的地步了。昨晚跟一个朋友吃饭,他说他不理解,一家去年净利润大几千万的耗材工厂前面一个亿就卖掉了。我说卖掉了还换了一个亿,再熬一熬就是负资产了。 所以今年做投资并购,那就是“花小钱/闲钱办大事”,可以借机丰富或者优化自己的产品布局或者渠道布局,甚至就是低价把同质竞争对手收过来,整合有用的资料,然后“快速扼杀掉”。但是也因为这种年份,打水漂的可能性更大了,这就要求想出手的企业或个人要能找到未来几年行业的新增点在哪里,以及会“识人看相”。方向和人都看得准,那就赶紧入场吧。我所知道的国内擅长收购的企业和个人今年都在密集地看标的,有的已经看得差不多了。 这是最差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如果你需要一些好的标的,可以加我个人微信,我可以免费推介合适的企业;如果你的公司或产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需要投资出售,也可以加我个人微信,我可以免费推介资方。请备注公司名-姓名,否则不予通过,Respec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