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诊断技术是指以DNA和RNA为诊断材料,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检测基因的存在、缺陷或表达异常,从而对人体状态和疾病作出诊断的技术。其基本原理是检测DNA或RNA的结构是否变化、量的多少及表达功能是否异常,以确定受检者有无基因水平的异常变化,对疾病的预防、预测、诊断、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按技术原理,可以将上市分子诊断技术大致划分为PCR技术、分子杂交、基因测序、核酸质谱、生物芯片5大类。 核酸质谱,顾名思义是一种能检测核酸的质谱,它是基于MALDI-TOF MS质谱发展起来的一种相较于传统的荧光定量PCR,一代测序和二代测序,它有什么优势呢? 单核苷酸多态性 人类的好多遗传性疾病是在SNP上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就是单个的核苷酸序列发生了变异,引起了DNA序列发生了多样性,比例高达1%。它也是疾病易感基因和药物反应差异性的决定因素。所以通过分析SNP的变异位点,提供疾病预测,诊断和提供用药指导等。 目前荧光定量PCR适宜于检测单基因几个位点(2-8个),但是随着医学技术的深入发展,涉及到多基因多位点的疾病越来越多,这时传统荧光定量PCR的不足就会表现出来,工作量大,检测速度慢。而核酸质谱高灵敏度、分离速度快、杂质干扰少等优势,可以一网打尽(如耳聋基因,4个基因20个位点,核酸质谱可以在一个检测孔中解决)。 应用:药物基因组检测、肿瘤易感基因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检测与SNP检测原理相同,区别在于基因突变检测存在的是突变型(发生突变后的样子)和野生型(原来的样子),这一点与SNP的纯合型(比如显性纯合)和杂合型(杂合子)有所区别。图谱峰的面积与样品中分子量所代表的核酸片段含量成正比,故可以通过突变型/野生型的比值确定突变点的比例,可检测到0.5%以上的突变比例,与金标准验证技术符合度>95%。 应用:肿瘤突变(EGFR突变),耳聋基因筛查,地中海型贫血、代谢综合 征、冠状动脉疾病等 DNA甲基化 人类基因组中含有3-5%的胞嘧啶,会在DNA甲基化转移酶的作用下与甲基基团CpG二苷酸的C’5位上,形成一个CpG岛(300-3000bp),这个CpG岛的甲基化水平异常提高,会抑制抑癌基因转录失活或者一些原癌基因被激活。另外DNA甲基化还与记忆缺陷,精神分裂症、抑郁狂躁等复杂疾病有关。 相比较其他方法,核酸质谱的优势就在于可检测低至5%的甲基化水平,特异性好,灵敏度高。 应用:宫颈癌、胃癌、乳腺癌、结直肠癌、肝癌、食道癌、垂体腺瘤等 基因拷贝数鉴定 人类的基因组会出现一段序列缺失或者增加导至序列发生变化而引起产物变化。这种表型上的差异就是拷贝数变异(CNV),CNV涉及的DNA片段大小通常介于1kbp-3Mbp之间,在基因组中分布广泛,其与临床上罕见病、单基因病相关,也与很多肿瘤等复杂病相关。因此对CNV的变异研究,能够对多种疾病并发机制形成新的认知,以更好地指导疾病的分子诊断和新治疗方法的开发。 核酸质谱可以通过SNP的多态性等位基因比例(SAR)检测技术对待检测标本中目标基因的拷贝数进行定量分析。 高通量检测结果验证 美国FDA批准核酸质谱技术作为二代测序的验证平台,以弥补一代测序仪灵敏度不足的短板。高通量测序的检测灵敏度可达1-5%,因此需要相匹配的验证平台,但是一代测序灵敏度低于15%,无法提供有效的验证,因此,核酸质谱作为两者结果差异时的验证平台。 场景一:结直肠癌KRAS基因低频突变 解密遗传变异与肿瘤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质谱肿瘤基因突变检测分析具有成本低、高通量、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等显著优势。 场景二:多呼吸道病毒、多亚型同时检测 巧妙的整合PCR技术的高灵敏度以及质谱技术的高精确度,开创了检测精确度高、重复性强、具有高度自动化、标准化特征的全新检测时代。可以对微生物、病毒以及其他单倍体生物方便快捷的进行分子分型、物种鉴定、变异物种发现及归类等全面分析。 场景三:高血压用药指导 检测到1%-3%突变等位基因,在个体化用药、耐药及新药筛选等临床项目中,可以尽早检出突变,帮助临床医生改善治疗方案。 目前核酸分析所使用的质谱电离技术主要还是采用 ESI 和MALDI。简单来讲,两种电离技术都是软电离,ESI 检测的特点是生物大分子带多个电荷,质荷比范围基本在2000 Da 以下区间,从而能检测几万乃至更大的生物分子;而MALDI 常得到单电荷峰,与飞行时间(TOF)分析器搭配,检测范围可以到几十万道尔顿。 由于生物样品的复杂性,质谱技术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但生物质谱技术是科学研究的有力工具,随着临床实验室对质谱的了解和应用不断的加深,未来该检测平台或可成为规范实验室不可或缺的标准装备。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不仅深化对疾病发病机制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研究,而且不断扩大了分子诊断疾病的病种,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和蛋白质组计划的启动,分子诊断方法将极大地推动现代检验医学的迅速发展,并通过这些基本技术的衍生、联合产生新的分析方法,从而提高分子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准确性,为临床医学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准确的数据和信息。 参考文献 1、中国核酸质谱应用专家共识协作组.中国核酸质谱应用专家共识[J].中华医学杂志,2018,98(12):895-900. 2、许蕴,李赟,张晓丽,徐迹,刘文兰.飞行时间质谱核酸检测技术在临床检测中的应用[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9,42(8):694-699.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