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交所创业板和上交所科创板公布目前正在排队上市的企业名单。截止 2023 年 7 月 16 日,深交所创业板更新的IPO企业名单中,正常待审企业161家,医疗器械相关企业 9 家。上交所科创板更新的IPO企业名单中,正常待审企业110家,医疗器械相关企业14 家。以下附完整名单: 集中于一线城市 在科创板和创业板的共 23家排队上市医疗器械企业中,共有 61%的企业位于北京、上海、广东等超一线城市,呈现出一定的集中性。 其次是江苏、浙江的排队上市企业,共有 5 家。得益于江浙地区近年来对生物医药、高技术医疗器械产业的支持,有越来越多的高新医疗企业落户江浙。 对于医疗器械研发这种高技术企业而言,超一线和一线城市通常能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超一线城市通常是科技创新的中心,有大量的研发机构和高科技企业,对于需要技术驱动的企业来说非常重要。 细分市场较为集中
多家企业无利润上市 2022年6月10日,上交所发布并施行了《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发行上市审核规则适用指引第7号——医疗器械企业适用第五套上市标准》,支持尚未形成一定收入规模的硬科技医疗器械企业在科创板发行上市。 在以往,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主要的适用对象是创新药企业。现在,医疗器械企业在科创板IPO的规则更加明确。比如,企业的核心技术产品,应当属于国家医疗器械科技创新战略和相关产业政策鼓励支持的范畴,如先进的检验检测、诊断、治疗、监护、植入介入等,以及相关的关键零部件、基础材料等。 易凯资本合伙人、医疗技术与器械组负责人李晋表示,按照第五套标准上市的典型企业应是没有利润、没有成规模收入,甚至无收入的企业。 目前,上文 5 家使用第五套标准拟科创板上市的医疗器械企业均已通过问询。 助力硬科技企业 除sCT计算机断层扫描仪产品外,赛诺威盛现还推出了sROBOT医学机器人以及sAI影像解决方案。 其中,sROBOT医学机器人是赛诺威盛在围绕CT核心技术深挖潜力的同时,借鉴吸收生物仿生、工业精控等领域的先进设计,研发集成了机器人智能导航CT系统,成为国内唯一针对肿瘤筛查、穿刺定性、消融决策的全方位超高端解决方案。作为资本技术双密集型产业 新标准 双刃剑 作为助力硬科技企业的第五套科创板上市标准,在出台后一直有相关人士认为该标准也会使得某些企业浑水摸鱼,损害投资者利益。 在上文提到的 5 家使用第五套标准上市的企业中,就有一家企业被多个业内人士质疑——四川锦江电子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锦江电子”)。 该企业虽然以第五套标准拟上市,但拟募资金额达到26.91亿元,融资金额是本次盘点中23家拟募资最多的企业。根据招股书显示,这些资金拟投向锦江电子医疗器械研发及技术中心建设项目、生产基地项目、营销网络建设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根据招股书显示,目前锦江电子营收来源较为单一,主要产品多道生理记录仪占各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0.84%、74.57%及68.16%,为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一旦主要产品的销量或金额下降,会影响业绩表现。 报告期内,综合毛利率分别为80.98%、78.51%、72.72%,持续下降。三年营收分别为 3925.52 万元、5949.41 万元、5820.70 万元,也出现下降趋势。综合毛利率和公司总营收双双下滑,为锦江电子盈利蒙上一层阴霾。 原材料采购情况此外,公司采购情况也被专业人士所诟病,锦江电子在招股书中坦言,其关键原材料的头电极每年稳定向Pulse Technologies, Inc.的代理商HnG Medical Incorporated采购,2022 年仅HnG Medical Incorporated就占总额的 9.53%。 另一关键原材料的磁定位板主要采购自Northern Digital Inc.的境内代理商深圳市诺诚时代科技开发有限公司,2022 年占公司原材料采购总额的 9.19%。 这两家公司就占据了锦江电子采购 20%的份额,关键原材料的单一采购可能会使得公司因原材料原因出现产能或其他相关问题。 报告期内,锦江电子2021年向全体股东合计派发现金红利0.3亿元。除了现金红利的激励外,锦江电子还进行股票期权的激励。据招股书,2023年,锦江电子制定了新的股权激励计划,行权价格为每股13.18元。 据悉,李楚文、李楚雅二人合计直接持有公司35.09%的股份,为公司共同实际控制人。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实控制人通过此次股票期权激励,获得价值0.20亿元股票期权,占此次股权激励的27.14%。 同时,26位研发人员获得价值约0.09亿元股票期权。2位实控人分走的激励远超26位研发人员获得的奖励。 在净利润为负前提下,公司在 IPO 前进行大额分红和股权激励。一边是公司净利润为负,一边是公司实控人大额分红,这不得不引人深思。 医械企业密集上市 近年来,医疗器械赛道风口再起。2022年,16家医械公司顺利登陆A股,A股接连迎来影像类“巨无霸”联影医疗、基因检测设备龙头华大智造等以高端医疗器械为主的创新企业。这波医械企业 IPO 热潮与整个产业的高速发展有关。我国医疗器械产业起步晚于部分发达国家,受益于近年内需快速增长。截至2020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约为7721亿元,占全球市场的22%左右,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市场。 据中国海关数据统计,2019年我国医疗器械进出口总额554.87亿美元,同比增长21.16%。出口增速高达到21.46%,增速大幅超过西药类和中药类产品,出口额287.02亿美元;出口占比也明显提升,占我国医药类产品整体出口的38.9%(2018年为36.7%)。 行业数据显示,我国医疗器械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2017年的2593家逐渐增长至2021年的6279家,占比22.2%。截至2021年底,超过300项医疗器械产品进入了国家级创新器械审批程序,其中134项获批上市。 在传统的器械领域,国产企业在高端领域逐渐突破,PET/CT(PET与CT检查仪器结合)、高端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化学发光、高端监护仪、骨关节器械等细分市场国产升级率不断提高,国产升级已经开始有质的变化。 ———— 在盘点科创板和创业板的医疗器械企业排队上市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鲜明活力和无限潜力。这表明了资本市场对医疗器械行业的高度关注和信心,而这种现象的出现对国内医疗器械市场的发展无疑是有利的。 这些医疗器械企业的上市,有助于其获取更多的资本,进一步推动研发投入和创新。医疗器械是一项高科技、高投入、高回报的产业。通过上市,这些企业可以筹集更多的资金,以用于新产品的研发,从而提高中国医疗器械的技术水平,推动整个医疗器械行业的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