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底,国产IVD上市企业美康推出了化学发光的三零政策,惊讶了整个行业。 其生产的MS-3080、MS-2280发光仪器,全部免费送,数量不限。 对于送出发光的仪器,三零政策本质是“三无”要求:无保证金、无试剂任务、无维保费。 从最近和一些厂家朋友闲聊的情况来看,目前的市场走势和我们之前预料的几乎完全一致: 第一个成为现实的就是各大厂家设备和试剂任务商业政策的下调: 好几家企业都把年初制定的设备、试剂任务政策调整了,这也和在CACLP上了解到的一些情况吻合: “当时不少企业就在说在开完CACLP会议之后,公司准备立即开销售会议,收集市场和竞争对手的情况,重新制定自己的设备和试剂政策。” 从信誓旦旦大干一场的年初到当下的窘迫,虽然现在还不知道上半年各家的数字,但大概率过得应该都不怎么样,不然也就不会都频频打脸,下调指标和任务了。 前两年表现出色的某些IVD新贵在气势上也是一点不输,新推出的发光平台商务政策上也已经开始三零政策,只要有客户要,就直接拉走,和年初还需要打保证金、领任务形成鲜明对比。 这对于市场又有什么影响呢? 厂家商务政策的下调,毫无疑问会刺激渠道和经销商在没有后顾之忧的情况加大投入,毕竟不用出钱,白嫖谁不愿意? 而另一方面也会更加加剧现在市场特别终端医疗机构设备的军备竞赛: 你出一台400速,我出一台600速,他出一台800速……, 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这样的投入对于相关生产企业来说,短期都不会产生太大的收益,唯一的指望依然在于后期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大家都是我拿青春赌明天。 第二个方面:降价! 一个厂家这样做了,离其他的厂家跟着这样做还远吗? 毕竟这是最没有技术含量的一种手段,要比研发、收购产品简单得多,不用考虑企业方法学平台的整合,也不用考虑研发失败的风险; 但你不能不说它没有门槛,自己兜里筹码不够还是不敢上桌的,家底不够厚实的友商也不敢随意加入当炮灰的。 不管怎么说,确确实实,在现在的市场,特别是走向集采的产品: 降价未必是一种最好的手段,但一定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毕竟企业不仅想要抢市场,而且还要快,最好立即、马上抢到市场,后面的资本也没那么多耐心了。 也有一些朋友在担心垄断的出现,市场集中度一定会提高,但比垄断更可怕的是一家企业在竞争中获得超额利润,那他就很有可能发展壮大。 国外即便没有集采,依然有医保支付方的联盟议价,但你不会看到一个巨头是因为集采形成的,就像微笑曲线上处于产业链不同位置企业的利润不同一样,不同游戏场的规则就是不一样。 这两年,诺和失去了胰岛素的国谈,但凭减肥网红药司美格鲁肽赚得盆满钵满,又开始积累下一段发展的基础了。 霸主的形成,必须要有足够多的超额利润,而这来源于创新的产品,而不是低价抢市场,在这个过程中积累的财富也会成为这些巨头公司的家底。 多年前就职于一家外资企业,一个很不起眼的东西卖几十块钱,技术含量并不高,中间利润惊人,关键从问世到现在,卖了几十年,到目前为止,并且未来十年内大概率都不会被集采。 这么多年的利润可以做多少事?你敢想象。 但在集采中,这样的情况大概率是不会出现的,你只会听到一家企业通过集采收割了更多的市场,但很难听到他多赚了多少钱。 收获不了超额利润的垄断只有规模效应,没有经济价值,所以别看到一些公司动不动标榜集采赢家,到底赚了多少钱自己心里才有数。 一方面赚了也不会说,另一方面这确实是一个搬砖的活儿。 最后,还值得一提的一个地方是前两天在无生化,何以发光聊到的:在没有生化产品搭配形成流水线组合的前提下,发光厂家会越来越难。 回顾一下市场,就会发现,能够在这两个领域同时占据较大市场份额的国产厂家并不多,甚至可以说是屈指可数,几乎就是几家M字母开头的公司,有些生化强,有些发光强,有些试剂强,有些设备强。 具有组合产品的厂家实际上优势很大,生化赚不到钱,还有发光、还有临检、还有…… 从产品质量的角度来说,可能会说样样都做,样样都做不好,但确实从商业模式来说,这样的企业优势很大,也是不能被否定的。 他们的牌很多,但目前感觉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特别在生化集采中各大厂家的保守,大概率还是和之前设备封闭or开放,产权归属,中标数量有关。 一旦这些问题处理好了,市场上就又会是一片腥风血雨。 来源:Med新青年 声明:本微信注明来源的稿件均为转载,仅用于分享,不代表平台立场,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尽快联系我们,我们第一时间更正,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