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助小H去A市出差,对接一个客户,给A市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介绍新项目。想着提高效率,去一趟多见几个客户,正好我之前公司也有产品在当市中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开展,就计划着约一下对应的渠道。猛的一想,一时半会真没想起来,毕竟两三年没联系了,把微信好友仔细翻了一遍,终于找到了,一联系对方竟然不在A市做业务了。 突然间很失落,觉得自己离大本营越来越远了,毕竟当大区这两三年跑省外多了。还好和A市人民医院主任谈的很好,几个新项目都准备开展。协助小H谈的过程中,也及时指出了她的不足,她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另外几家医院只能她自己跑了。
虽然有点失落,但看到小H能对接住客户,能力越来越强,业绩越来越好,也发自内心的为她开心。
现在负责的区域多了,我即使十条腿也跑不过来,只能培养人,靠团队出业绩。
从基层业务员到大区总监,一路走来,感慨颇多,不同阶段侧重点不一样,也正因为有这些经历,我才能深刻理解客户、团队的痛点,能帮助客户和团队。
记得14年入行时,那时只负责几个市,没任何经验和资源,跟着老人跑一周就独自下市场了,两眼一抹黑就跑起来。有时候一天跑几家医院也没成单,也的确跑烂鞋。
虽然有主任拒绝,但大部分还都是好的,愿意听几分钟,当时紧张时结结巴巴,还有不少主任安慰我别紧张,跑到基层卫生院,还有主任请我在食堂吃饭,感谢我推荐新项目。
凭着勤奋和专业,获得了不少客户的同情,一点点出业绩了,算是入行了。
也有不少新入行的同行咨询我怎么跑业务,怎么快速出业绩,真的没有好办法,做到勤奋加专业,把主要精力放在医院,之后就耐心等待收获。只要做到勤奋加专业,哪怕试用期内没出业绩,公司也会继续给时间支持,领导也会协助。
我现在也给团队中的新人要求,把80%的精力花在医院,自己一亩三分地的医院尽快摸一遍,很容易发现机会,之后会有代理商主动联系,自己和代理商谈判时也有主动权。
做为IVD基层销售,跑医院是基本能力,特别是陌拜更锻炼能力。如何逻辑清晰的讲清楚产品,如何听出主任的真实意思,如何为检验科的发展提供建议……。
我亲身经历过,所以协助团队跑医院时,能发现他们的不足,及时提升。
后来当省区时,用业务员跑医院的思维就不行了,那时候一个省就我一个人,一年不停的跑也没法把医院跑一遍,开始想着培养核心渠道,一个渠道有四五个销售,十几个销售就能把全省跑一遍了。刚开始的确没经验,做一线销售时也被一些渠道坑过,说自己量很大,或者喝酒时称兄道弟吹牛逼,我就拍着胸脯给领导申请特价,结果价格下降了,承诺的量却没有。这也是每个基层销售必踩的坑,为了避免团队的新人踩坑,我就让他们80%的精力在医院,摸清楚具体信息,和渠道谈判时才能掌握主动权。
当省区时,刚开始跑渠道,也是没有思路不停的跑,特别是大渠道,觉得他们生意很大,随便花精力推推,就能帮我出不少业绩。跑了几个月发现是我一厢情愿,大渠道的确有实力,但都有自己核心产品,要么拿省代,拿了省代也不一定花主要精力做,要么就是让我去医院跑需求,他们送货。
虽然做了很多无用功,但不断碰壁不断反思,也总结了一些经验。跑渠道的过程中,也发现一些积极性高的,要么是刚刚起步的,要么是药品转型的。人心都是肉长的,只要愿意用心推我的产品,我会加倍回报,全心全意扶持。随着时间的沉淀,我扶持的这些积极性高的渠道也一步步做起来了,彼此成就。
后来公司要求更多的任务量,为了完成指标,我也要根据市场情况扶持更多的核心渠道,但又不能和之前的渠道有冲突,这个时候更考验人。
我培养的有药品渠道,检验渠道,做直营的渠道,这几个核心渠道互不冲突,个别冲突我也能及时协调。之所以能够协调好冲突,是因为我坚持几个原则,先来后到,以量换价,维护省标价,厂家不做直营等等。这些原则都是代理商最关心的,只有坚持这些原则,代理商的利益才能不受损失,才能安全的挣到钱,才会没有后顾之忧推我的产品。在商言商,代理商本质上是商人,情感是锦上添花,钱才最有说服力,让代理商动力十足。
现在回忆起来很简单,但做到很难,很考验一个人的公心力,考验一个人的定力,考验一个人的是否有长远眼光。省区经理如果私心重了,口碑就坏了,再好的产品也推不起来。
三四年时间,我把一个单品从零到千万,从一个人到五个人的团队,也掘到了职场第一桶金。挣钱是一方面,更重要是学会了怎么操盘一个省,怎么培养核心渠道,管理渠道,坚持几点基本原则。有了这些经验,就可以在更多省复制。
正是有了操盘一个省的经验,当大区时,我才能协助团队判断渠道是否值得培养,筛选核心渠道,遇到冲突时,也能坚持原则处理冲突,让各方都信服。
现在真的怀念当省区的时候,全省都门清,团队很团结,大口喝酒吃肉,工作也不累,挣钱也不少,后来老板给底价制挽留我,不夸张的说躺赢十年也没问题。
但青春耽误不起,年轻的心渴望更大的世界,于是就放弃自己一手做起的市场,脱离舒适区,重新上路。
当了大区之后,才深刻认识到之前的自己是多么的肤浅,当省区时引以为傲的团队离职率为0,只能说明自己对管理的理解很浅。
省区时团队干的很猛,离职率为零,是因为人少,大家都经常聚,都喊我郭哥,我分业绩给大家,年底销售自掏腰包给技术发红包。那时候根本谈不上管理,纯属是兄弟感情。
管理人多了之后,我虽然倾尽全力帮团队,但毕竟精力有限,省外市场也陌生,再按照省区的思路带团队肯定出问题。有些人我再帮也改变不了,也知道要优化了,但就是下不了决心,后来还是下了决心,再不优化,我就要被优化了。
走出了开人那一步,才深刻理解职场关系的本职是利益共同体,大家有缘成为同事,是一起挣钱的,情感是锦上添花,是助力,是润滑剂。如果我耽误他们挣钱,天天喝酒称兄道弟也没有,如果他们不出业绩,天天喊我哥也没用。
后来杀伐果断速度更快,也深刻理解了人不可培养,只能筛选。就像种庄稼,种子不好,后面再努力也白费。
管理的人多了,怎么筛选人也有了经验,我会看家庭成长环境,看过去的经历,看眼里是否有光,也会拉到市场上跑几个月,以后会详细写。
此刻在回广州开年会的飞机上写下这些文字,很应景。经过一年多一点的磨练、优化,拉出了一支精兵强将,个个都能独当一面。
在总部几天,我们把酒言欢,领会老板的精神,见证公司的壮大,加满油,回到市场继续战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