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话说得好,凭运气赚到的钱,大概率会凭实力亏掉。 这几年疫情来袭,国内IVD企业凭借供应优势,纷纷研发试剂参与新冠检测,产品销售从美利坚到欧罗巴,再到亚非拉全覆盖,赚到了以前不敢想象的钱。正所谓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九万里,以前不少同行爱答不理的企业,现在个个都是高攀不起的主了。 也有一些同行表示,这都是靠运气,IVD很多都没拥有过这么大的资金,不知道怎么花,迟早要靠实力亏回去的。 这个话里有很重的酸味。 不过我不认为,这些企业大概率会亏掉赚到的钱。很多新冠IVD企业的确有靠一些运气的成分,但终归到底还是要靠实力。不然怎么能快速拿注册证,如何有产能接得住大订单。运气其实也是实力的一部分。 再说,IVD企业对于资金的管理相对保守,不像互联网行业高额补贴;也没有新能源行业那么烧钱。有了钱基本也就是现金理财、买楼建产业园、投资行业企业、投研发。IVD老板们也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不会经常去赌场梭哈,也不会出现大的败家行为。 大家都很热衷拥有现金,顺便理财。 比如九安医疗前段时间刚宣布,准备用200亿现金投资理财。按3%的年化收益率计算,一年能赚6亿,这个能力已经超过98%的IVD企业和大部分上市企业了。这种稳妥的财务管理是不会让九安亏钱的,反正我觉得比搞糖尿病诊疗照护“O+O”模式靠谱。 迈瑞董事长李西廷在2022年4月表示,公司没有银行贷款,账上有近200亿现金。 明德生物,拟以30亿元(含)的闲置自有资金与不超过 5亿元(含)人民币的闲置募集资金购买低风险的短期理财产品。 圣湘生物,曾拟使用不超11.5亿元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 …… IVD企业更舍得花钱给自己扩地盘,盖楼建产业园。 迈瑞医疗武汉基地2020年在光谷开工建设,该项目总投资45亿元,同期还建设了砀山迈瑞医疗科技产业园,总投资20亿; 圣湘生物2020年在上海建设产业园,拟投资3.5亿,建设“精准智能分子诊断系统生产基地”; 宝太生物POCT产业园2022年开建,项目总投资约12亿; 明德生物科技产业园2021年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约10亿元; 迈克生物2021年开建天府国际生物城IVD产业园,投资规模:10亿元; 万孚生物建设的神舟路园区已经投入使用,总投资额5.5亿元; 安图生物体外诊断产业园共分三期建设,总投资逾50亿元; 凯普生物医学科学园正式开工,投资超25亿元; 达安基因知识城体外诊断创新产业园也已经开建,总投资10亿元; 东方生物拟投资建设东方基因生物芯片产研基地项目,投资总额约6亿元。 …… 投资这个事,大部分IVD企业都比较保守。 圣湘算是对外投资步子迈得大的了,21年曾以19.5亿元入股科华(后撤销),再以2.55亿入股真迈,最近又花2亿投资产业基金; 热景生物花1.5亿投资翱锐、1亿成立尧景基因,5000万成立禹景药业,再参与产业资本。 宝太生物计划投入10亿以上的科研经费用于医疗健康领域的研发投入,同时设立10亿元母基金,专注投入以医疗健康领域为主的基金。 要说花钱最大笔的,就数迈瑞了。2021年收购HyTest100%股权,交易价款5.32亿欧元(约合40亿元)。 其他的投资基本在数千万元的规模,和手里的庞大现金流比,不够看。 当然,IVD企业投研发的钱变多了。 不过这是在之前基数不大的情况下对比的,就营收规模来讲,研发投入还不算很高。以2021年为例,东方生物营收101亿,研发投入为4.29亿;热景生物营收53亿,研发投入1.32亿;圣湘生物营收45亿,研发投入1.88亿。 之前行业有个新闻,有个300亿营收的企业到处挖人建立化学发光部门,不知道成功没。 2023新年开年之后,新冠检测也没了。据行业猎头的分析,不少企业开始开源节流,优化员工,这样公司的成本还会下降不少。 挣得多,花的少,投资谨慎,新冠挣的钱凭实力也亏不掉,这些IVD企业还会富裕很多年。 不过,看世界上排名靠前的IVD企业,主要是通过大型并购合作诞生的,IVD企业如果都趋于保守,靠自己研发打市场,很难诞生世界级的IVD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