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抗原检测的产品在国内还没有迎来爆发,大部分的厂家就已经开始出局了。新冠抗原的价格从早期的6-7元,一路下滑,现在普遍的出货价格在2块左右。按照一般的胶体金成本,抗原检测的成本大约在1元左右,加上中间的运输,分销,营销产品,实际上只有生产规模巨大的厂家能够产生合理利润,规模小厂基本处于亏损边缘。国内的抗原检测空间被无限压缩,海外订单大规模萎缩,传统的胶体金厂家,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传统胶体金企业何去何从?这个节点非常像当年电信领域的小灵通之战。2000前左右,中兴和UT斯达康凭借着小灵通,在通信市场产生了巨额销售。然而当时的华为认为小灵通技术没有难度,市场比较成熟,不具备长期投资价值,放弃了这条路线。20年过去了,华为成长为国内最大最强的通讯公司,ST斯康达从当初一战成名,到如今的籍籍无名。凭机会赚的钱,最终会靠实力亏掉。大赚特赚的胶体金企业在这个节点,最应该的是建立自己的产品逻辑的体系。在这个节点,内生能力建设重要性远大于市场机会撷取。背景过去,一个胶体金厂家,可能稍微服务于某一个细分领域,按照合理的利润给客户提供产品。新冠的超大规模,导至把握市场机会的企业掌握了超额利润。原有的细分市场无法容纳那么大的资金量,其他赛道的并进是一个必然选择。小庙养不下大佛。公司规模和现有资金的突然变动,绝大部分情况会导至企业领导人盲目自信,把历史的大势归结于个人的努力和奋斗。原本可以通过合作方式达成目的的项目,在资源足够的情况下,会倾向于整体买断。原本不敢想象的大赛道,会拿一部分资金试水。充足的资源,充足的资金,会充分发散,然而企业内部的生长能力远远赶不上资源投入速度,就会出现只管生,不管养的局面,最终只落得千金散尽。所以在这个节点上,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把触手伸得太远,而是在内部梳理一套自己的产品逻辑体系。跑得慢其实没有关系,海量的资源投入,会在某一个细分领域创造很强的竞争能力和产品优势,最终蚕食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实际上,要做到这一点,很难。自大是人的天性,克服天性才能在有海量资源的时候慢下来。总结起来,在一个相对稳定的需求市场,手握大把资源的情况下,苟住,然后猥琐发育就能赢。产品逻辑概念需求大需求才有大市场,小池塘养不出大青龙。客户需求摸不清,盲目上马项目,容易中途暴毙,半途变道,如此反复,产品总是定不了型,最终钱财两空。很明确的和大家说,过去先有产品,后找客户的产品路线,在如今的大环境下,实际上是很难行得通。先有细分市场未满足需求,针对需求,制作产品,产品一上市就能很快打开局面才是未来IVD行业的常态。在产品需求端,至少应当有一个合理的需求管理流程,需求的探寻与收集,分析,分配,实现与验证这整个流程也应该跑一跑。拍脑袋或者凭经验,很容易偏离市场端的真实应用场景。解决方案解决方案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一个:给客户提供产品或者方案(硬件或者软件的),客户以多少价格获得了什么好处。- 系统性:单品的供应不叫解决方案,一旦涉及到方案,就包含售前教育,售后服务,核心部件,配套组建。这里面有非常多的附加成本。简单的2-1的成本核算方式在解决方案面前不适用。
- 客户采购价格:客户的价格具有锚定效应,本身是相互参考的。只会觉得你比其它家贵,在没有参考系的条件下,他无法判断他的实际价值。
- 客户的利益:正常的2B行业里面,客户作为一个群体,购买的产品,一般来讲,产生的效益要高于购买成本。
竞争优势竞争优势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为什么客户要买你的产品?这里要解决的是产品问题不是销售问题。产品问题,是把客户看成一个整体,销售问题,是把客户看成一个个体。总的来讲:产品的竞争优势,只有三点(迈克尔·波特提出):总成本低:你有我有大家有,但是我家最便宜 差异化:你无我有,你有我优(IVD行业,优不优我不知道,锁参数一把好手) 聚焦市场:细分市场太小了,其他人看不上,蚊子再小也是肉
回答完三个事项,我们回到问题本身:胶体金企业何去何从?无意争先,就急流勇退,提早过上退休生活。(润是不可能润的) 想要大展宏图,就先把自身内功练练好,先别急着到处买买买。选好市场,确定好需求,选好产品路径,一步一步慢慢走。(所有的并购,收购,投资都为已经选好的市场,选好的客户需求服务)
小吐槽:我已经想到,读者吐槽“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