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在上一篇文章当中,我们对体外诊断试剂稳定性试验,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本期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稳定性试验分为哪几种。 01 保存期稳定性 此研究用于确定最终客户包装中的IVD试剂的失效期。保存期包括从产品制造到推荐条件下的储存,且到可供使用的最后一天,无论是否投入使用。 一般而言,保存期测试应在产品批量生产后尽快进行。试剂使用稳定性则需分别在产品保存期的起点和终点时进行测试,这保证该生产批次在研究开始时具有预期的使用寿命,并维持于整个保存期。 仅在研究开始时对使用寿命进行测试通常是不够的,需要风险评估提供合理的说明。仅在保存期终点时对使用寿命进试,对于新产品来说风险可能太大,但对于已有产品的稳定性监测是可以接受的。 如果可能的话,分别使用相对较新鲜的原料以及更接近失效期的原料来生产两个批次产品,用于保存期稳定性测试。 这将原料稳定性纳入整体产品稳定性声明中。应在对应批次的产品中挑选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测试,即在整批产品中每隔n个单位进行抽样,而不是全部放在生产批次的前端或终端。 在稳定性研究的过程中以随机顺序方式对这些样品进行测试,以尽可能减少由于检测顺序带来的结果偏倚。 对于开封稳定性,旨在考察试剂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外界因素对试剂性能指标的影响。 对于很多生化类试剂而言,受空气影响较明显,比如含有NaOH的生化类试剂,吸收了空气中的CO2,导至试剂中NaOH的浓度下降,直接影响试剂分析质量。 还原型辅酶I(NADH)、邻-硝基酚-B-D-半乳糖苷(ONPG),以及其他部分发光底物等一些稳定性较差的物质,也会因暴露于空气中而影响测定效果。 对于免疫类试剂,由于其主要组成成分为抗原、抗体和酶等蛋白类物质,此类试剂除与空气接触影响试剂的酸碱度外,微生物污染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因此对此类试剂进行开瓶稳定性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另外,对于胶体金试纸条/卡,由于生产时的低湿度要求,在开封时直接吸收空气中水分,也必须对开封后使用期限有明确要求。 通常而言,开瓶稳定性的研究建议考察三批次样品,按照说明书的操作要求,合理设定时间间隔,在不同时间点,按照试剂的技术指标对其进行检测,以确定试剂的开封有效期。 02 复溶稳定性 复溶稳定性主要是考察试剂盒中或者与试剂盒配套使用的干粉在规定条件下用指定的溶剂溶解后、是否影响试剂的性能。 目前在临床实验室中,干粉试制要用于质量控制和校准活动中的干粉质控品和校准品。与液体试剂相比,干粉质控品有效期较长,稳定性好。 另外,干粉质控品一般都是很多项目质控物的混合,能同时对多个项目进行质控。因此好的干粉质控品对检测结果的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对于干粉试剂的复溶稳定性,一般要选择三个批次考察准确度、批内精密度和批间精密度等指标。在建立复溶条件时,应充分考虑诸如温度、溶剂等因素,并严格按照复溶的要求操作,减少非产品因素导至的误差,保证质控结果和临床检验结果可靠和准确。 一般情况下,粉末状态的产品均需要提供复溶稳定性的研究资料,除非是复溶后立即且一次性适用的产品,这种情况下对复溶稳定性不作要求。 另外,对于有些产品而言,开封稳定性就是复溶稳定性,比如某些冻干粉、开封后即用缓冲液溶解,并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保存,因此选择开封或者复溶稳定性中的一项进行研究即可。 03 实时稳定性 诊断试剂的实时稳定性对于确定产品的有效期具有重要意义。 实时稳定性研究应将至少三个批次的产品,按照制造商声称的条件,例如温度、湿度等,考察至预期的有效期后,按照产品技术要求进行全性能检测。 在考察过程中,应结合产品情况,合理设置考察时间点,对环境影响敏感、保存要求较高的产品,建议增加相应的时间点,以及时了解产品性能。 实时稳定性研究资料应包括研究方法的确定依据、研究所用试剂、仪器,以及校准品和质控品的信息、具体的研究方法及评价指标、详细的研究数据及结论。 将体外诊断试剂置于制造商规定的条件下建立或验证试剂保存期的实验(影响体外诊断试剂稳定性的条件可能包括温度、运输条件、振动、光、湿度)。 为确定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打开真空包装后测试条的稳定性和重新配置溶液的稳定性等,应充分考虑到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环境因素,设置稳定性研究的试验条件,考虑产品在一定时间内的稳定性。 实时研究计划的持续时间应长于声明的有效期,这确保了稳定性声明的持续时间完全包含在获得的测试数据时间内,而无须外推。 例如,声明366天保行的产品应至少经过367天的测试。同样,使用寿命为8h的产品应该至少经过9h测试。测试持续时间也要根据国家相关法规的具体要求进行延长。 04 在机稳定性 在机稳定性通常是指试剂从进入仪器的试剂仓(试剂槽)开始计算,可以保持其稳定性的有效时间。在机稳定性研究还应该包括如PCR试剂从反应液加入到上机之间的时间间隔等这些相关稳定性研究工作。 05 加速稳定性 加速稳定性评价是通过设定温度、湿度、光或振动等极端条件考察体外诊断建制产品的各项物理、化学、生物性能,从而推断体外诊断试剂有效期的研究。 通过设计剧烈稳定性条件增加化学和(或)物理降解、变化的速度,从而预测体外诊断试剂保存期的研究。加速稳定性的评价应可以被接受作为确立产品说明的最初失效期的基础。 开始检验前,研究材料应储存在制造商所提供信息中描述的储存条件下;实验开始后,材料应置于规定的剧烈条件下。 应依据制造商所提供的信息中的描述,在规定的时间点取出样品进行检验或放回到储存条件下,检验依照既定方案进行。 依据方案对加速稳定性数据进行数据分析(例如,阿伦尼乌斯公式),在数据分析、结束和预先建立的可接受标准的基础上建立失效期。 06 运输稳定性 YY/T 1579-2018要求制造商应验证规定的运输条件不影响体外诊断试剂的时效期。如果模拟运输条件,试验方案的设计应基于对运输条件的认知,如果无法获知,则应对实际的运输条件进行调查以作为模拟运输的基础,例如,运输时间、预期温度、湿度(YY/T 1579-2018 5.22)。 在将产品置于正常储存条件下并开始保存期和使用寿命测试之前、先将产品在预设的系列变化的温度、湿度、光线照射和/或其他环境因素下进行应力研究。 将模拟运输研究的结果与正常储存条件的基线结果进行比较、以确定产品稳定性是否受到应力影响。 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接受仅测试产品在运输后的性能,而不包含后期在正常储存条件下的长期研究。 这个决策应该基于产品风险评估,以及类似产品的历史数据和/或信息。 生产商可能需要使用多个应力测试方案来评估使用产品在特定范围内的运输条件。 这些方案的设计可以基于实际产品运输研究的数据或来自诸如 GB 4857.5-1992和GB/T 14710-2009等标准提到的内容。测试多个应力方案使得生产商可以从一系列方案中挑选出成本和/或资源最节约的运输条件,同时确保产品稳定性。 在本节中使用的方案要求在研究期间当产品被置于建议的储存条件之前,需把产品先暴露于系列应力条件下,这反映了产品生产后即出库的分销模式。 此外,厂家也经常会在生产后先储存一段时间后再出库,这样的话就需要额外的应力测试来模拟这种分销模式。 在这里,产品将在推荐的储存条件下保存规定的一段时间,然后暴露于系列应力条件,最后放回在研究期间推荐的储存条件下。将应力产品测试结果与日常储存条件的结果进行比较。 07 冻融稳定性 国内对体外诊断试剂的管理比较薄弱,其多数试剂需要冷链运输的属性易被忽视,存在安全隐患。 本节对体外诊断试剂存在的安全风险因素进行分析。 有些体外诊断试剂含有酶、抗原或抗体等生物活性物质,超过一定温度后容易失活,其储存和运输都需要严格控制温度。 目前冷链物流中大多采用冷藏箱加冷冻冰袋配送,冷藏箱厚薄不均,密封性能各有差异,在运送试剂过程中,其大多数没有温度记录设备。 体外诊断试剂大部分需要在2~8℃低温冷藏保存,少数品种需-18℃冷冻保存,也有部分品种常温保存即可。 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应该按照《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实施细则》的要求制定贮存和运输管理制度;并在产品运输过程中满足运输条件、产品包装的规定要求。 对需要低温保存的诊断试剂采用能够保证运输过程中贮存温度要求的措施,如采用低温冷藏车、冰箱或泡沫塑料箱内放置冰袋等措施。 新研究的医疗器械在上市前应确保在储存期(通常1~5年)内产品的质量不应发生任何影响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变化。 但在日新月异的市场条件下,新产品需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投人市场,实际时间的老化研究就不能满足这一需求。 而按照《医疗器械生产监督办法》规定,必须取得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以后才能量产,如果在量产以后再进行包装运输验证又不能满足法规的需求,医疗器械质量管理规范《体外诊断试剂现场检查指导原则》规定,因为包装运输验证也是产品有效期确认的一部分,所以有必要通过模拟运输提供包装运输验证的实验数据。 材料的物料性能、黏接剂可能随时间而发生降解,在贮运中发生的动态事件,可能会导至包装失去完整性。 GB/T 19633-2005中描述到:制造商应证实最终包装至少在医疗器械声称的货架寿命内,在严酷的销售、贮存、运输和老化的情况下,在制造商规定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其完整性,且包装不受损坏或不被打开。 实际时间的老化程序为确保包装材料和包装完整性不随时间而降解提供了最佳数据。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全部内容,如果大家有什么疑问,欢迎在后台给我们留言,或者加入我们一起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