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元宇宙的概念甚嚣尘上,有概念大师提出“万物皆可源元宇宙”。 那么元宇宙是什么呢?是割韭菜的伪概念,还是下一场科技革新呢? 一些概念短片和短评将医疗囊括到元宇宙范畴。那么元宇宙需要医疗吗?医疗又能在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呢? 01元宇宙:科技革命还是资本画饼? 10月28日,Facebook将母公司logo和名称都换成了Meta。Meta是metaverse的缩写,即元宇宙。 同时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宣布,元宇宙是Facebook的下一个发展方向,将全面调整公司版图,迈入元时代。 人们不禁好奇,元宇宙到底有多大魅力,能让脸书连“脸”都不要了? 元宇宙:虚拟之境,云端的上载新生 事实上,元宇宙到现在没有明确定义。 元宇宙的概念起源于科幻小说《雪崩》,书中描绘了一个名为“Metaverse”的虚拟世界,人们通过人工接口进入虚拟世界,用不同于现实的虚拟身份生活,类似于《黑客帝国》和全息式“虚拟人生”。 扎克伯格设想中,通过可穿戴的VR/AR设备,人们可以在虚拟世界进行社交。 *VR:虚拟实境,AR:扩增实境 Facebook目前通过应用程序Horizon Workrooms,搭配旗下Oculus头戴装置提供虚拟场景,使用者可进入虚拟场景,目前这一场景最大应用是游戏。 但除了娱乐,小扎还提出,要通过VR让玩家在元宇宙互相交流,沉浸式互动,体验,将元宇宙应用扩展到商业、教育和零售应用。 并预言2030年人们将习惯拥有一副具有智能运算能力,为个人带来全天候虚拟体验的VR/AR眼镜。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Facebook表示将投资500亿,5年后实现元宇宙社交。 对此,市场一开始并不买账。当日,Facebook盘中拉升,尾盘跳水,截至收盘,股价316.92美元,最新市值为8986.16亿美元。相较9月7日收盘的新高382.18美元跌去17%。 与此同时竞争对手推特发文内涵facebook,表示自己并不会更名,贩卖概念。 对于元宇宙的不看好也正常,毕竟,元宇宙这个概念太抽象了。 抽象到扩展开来,囊括万物,你能想到的衣食住行都可以纳入元宇宙范畴,这不是贩卖概念是什么? “元宇宙”褒贬不一,二级市场热度不减 而比元宇宙的概念更抽象的,是自元宇宙提出后二级市场的一系列反映。 Facebook公司改名为“Meta”后,其股票代号要到12月1日才正式改名为“MVRS”。 大批心急的散户错误买入了与Meta同名公司Meta Materials股票,该公司股价在盘后交易时段一度急升26%。 事后,Meta Materials总裁GeorgePalikaras在Twitter发文,感谢Facebook改名为Meta。 这场乌龙也反映了市场的普遍问题,就盲目追求热度。 万一踩对了风口,十倍都保守了,有比特币,区块链,狗狗币在前,大家生怕错过了一个一夜暴富的好机会。 相关概念股一飞冲天,VR 科技公司Matterport、芯片制造商Nvidia,以及游戏公司Roblox等都受益于此。 元宇宙毕竟看不见摸不着,但让人进入虚拟空间的硬件设备确实实打实的。 但股价并不能完全反映元宇宙行业的发展状况,甚至于,谈论元宇宙是否是个行业都为时过早。 互联网迭代,互联网巨头的抱团自救 此外,Facebook更名的时间敏感。就在10月初,Facebook前雇员指控,Facebook涉嫌煽动分裂、破坏民主、纵容虚假、仇恨、**、贩毒和人口贩卖等犯罪信息传播。 10月底,扎克伯格决定将Facebook更名,有人质疑此举是为了转移视线。 但其实在更早之前,元宇宙概念提出后,带动相关概念股热涨,而微软和谷歌也纷纷跟进。 这么多大佬跟风,背后是互联网的渗透率见顶,互联网巨头们迫切需要下一个增长点。 按美国著名分析师Harry S. Dent, Jr的说法:一项新技术或者一个新兴产业,渗透率达到10%之前被称之为导入期,发展缓慢;而越过10%的阀值后,发展速度加快,进入成长期。而当渗透率达到40%-50%的时候,公司的总市值或股价就会见顶,并开始下跌。
全球来看,互联网渗透率普遍超过40%。而元宇宙的概念完美契合了“社交网络迭代”的需求,受到资本热捧。 但元宇宙是否就是个伪概念呢? 02着急定义元宇宙?还是让子弹先飞一会儿 元宇宙需要的现实支撑,也就是软硬件支持,可能远远没有发展到如此地步。 相关人士指出,当前元宇宙产业整体还处于早期阶段。无论是底层架构、算法都至少需要10~20年的孵育。 为了在元宇宙之中提供用户难以分辨真假的逼真体验,背后则需要大量数据和能快速运算的计算机设备,以及更多图型和人工智能处理器的计算机。 此外,VR/AR技术需要一定的硬件系统予以支持。此外,即使硬件系统达到要求后,也要谋求软硬件之间的融合。 而软件方面,当下“元宇宙”的内容制作仍不成熟,甚至用户需求也不清晰,“没有需求,如何去创造需求,提升用户体验“给开发者提出了挑战。 人们对此观点分化。不少人认为元宇宙就是炒作。 Twitter的CEO Jack Dorsey就曾公开取笑Facebook CEO 扎克伯的“元宇宙”概念,称其为“反乌托邦”。以太坊联合创始人Vitalik Buterin也曾表示,对Facebook的“元宇宙”企业转型计划表示怀疑。激进如百度副总裁马杰,则直接放言,预测元宇宙的泡沫明年一定会破灭。 有观点认为,按照科技发展水平,元宇宙描述的场景终有实现的一天。 其中不乏国际咨询机构,普华永道预计元宇宙市场规模将在2030年将到1.5万亿美元。彭博行业研究报告称2024年,元宇市场规模即将达到8000亿美元。 元宇宙这个概念虽然听起来宛如“画饼”,但并非没有实现的可能。毕竟,互联网诞生初期,也曾备受质疑。 03元宇宙下的多重医疗场景,未来可期但遥远 在医疗领域,元宇宙可以覆盖诊断治疗、远程医疗、远程病人护理和监控等潜在应用。特别是如果它可以将虚拟诊疗体验从2D提升到3D体验,或重新定义的医学革命。 科幻巨制《黑镜》中医生运用传感器与病人“共感”,能够“感同身受”准确得知病患的病痛部位,及时诊断疾病,也能在治疗后及时得到反馈。 如何真如科幻剧《黑镜》中描述,医疗技术可以发展到如此地步,还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无论科技多么炫酷,出发点都要解决人的问题,元宇宙能否和AI医疗打配合,更要看有没有AI医疗应用场景。 目前根据元宇宙的概念,医疗最可能用于如下应用场景: 医疗培训:使用虚拟实景来培训医务人员,让学习者更有代入感,VR/AR可穿戴设备可以提供患者疾病的360°视图,以便医生直观的去学习。这也是现阶段很多创新科技公司大力推进的。 外科手术和护理: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医疗需求增加,手术机器人如果可以最大限度替代医务人员,减轻医疗机构人手不足的负担。目前微创手术机器人可用于辅助医生切除肿瘤和进行复杂的脊柱手术,随着技术迭代,或实现解放医生双手的飞跃。 同时,康复过程中,机器人可为病人提供物理治疗等护理服务,减轻医护人员压力。 但该场景实现建立在信息传输无延迟的情况下,5G技术的实施可能会为此场景带来突破。 虚拟医生和医疗诊断:元宇宙描述中病人可戴上AR设备和医生面对面交流,但实际上医疗行为不仅仅要满足情绪价值,更重要的是如何精准快速诊断和治疗疾病。
然而,比起面对面实现医患交流的情绪价值,医疗行为最重要的是诊断疾病,如何将各项病症参数传达给医生是最大的问题。 目前无论是能够量化的病症还是可穿戴医疗检测设备的发展都尚未覆盖全病种。此时讨论虚拟医生和医疗诊断为时尚早。 智能健康管理:通过可穿戴设备,监测身体及社交数据,同时交由人工智能分析,可以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同时进行风险识别,预防重大疾病。 从应用场景来看,医疗纳入元宇宙可期,但实际上,要走的路比想象中要长。 只有医疗发展到一定程度,融入元宇宙才有意义。 在此之前,贩卖概念,不如投入产品,科技终究要为人服务。 而现在,与其急着定义元宇宙,不如让子弹先飞一会儿。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