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到灵敏度这个概念,倒是对灵敏挺熟悉。 01 分析仪器的灵敏度 按照百度百科对灵敏的定义,我们可以推论,灵敏度就是表示感知或者显示微小差别的能力大小。我们以人为例,如果对方的一个眼神,我方就感受到了杀气,那我方就是高情商,高灵敏度;如果等到对方开始揍你了,你才感受到他的愤怒情绪,那我方就是低情商,低灵敏度。 在这里,灵敏度有两个对象,第一个对象是被感知方,第二个对方是感知方或者显示方。被感知方的情绪客观存在,感知方的感知能力是决定因素。 以蓝绿色盲或者色弱为例,蓝色或者绿色是客观存在的颜色,但每个人眼睛不一样,大脑处理系统也不一样,对于蓝绿颜色的变化的感知程度就不一定。对于色盲来说,只有蓝色和绿色完全分离时,才能感受到蓝绿的变化,这是分辨率的概念。对于色弱来说,当蓝色和绿色之间还是有所区别的,但是无法说出蓝绿之间的区别。 在这里又引进了一个分辨率的概念,以后再说,这里要说的分辨率可以看成是灵敏度的数字版。分辨率相当于把灵敏度4舍5入了。 IVD产品中经常被提到的一个性能就是灵敏度,可是这个灵敏度跟我们正常分辨仪器的灵敏度还真是不一样。 那么正常分析仪器的灵敏度如何计算呢?假如感知变量为A,被感知变量为B, 以鼠标的灵敏度为例,当我们移动鼠标时,桌面上的光标也会移动, 鼠标移动距离是客观存在的,光标移动距离是电脑处理的。 02 IVD产品中的灵敏度 如果把分析仪器的灵敏度概念类比到IVD产品中,那么IVD产品灵敏度的概念就是“结果显示的变化量/样本待测物浓度的变化量,大家一看就明白,这两个灵敏度完全不是一回事。 事实上,IVD产品中的灵敏度更多的是表征“检出限”的指标。而检出限表示最小能够分辨的样本浓度(与零浓度对应)。 在流式细胞仪最新的行业标准中,YY/T 0588-2017中,已修改了关于灵敏度指标的描述,更改为检出限。 03 IVD产品中的各种灵敏度 IVD产品中,跟灵敏度相关的说法很多,灵敏度、分析灵敏度、功能灵敏度、最小检出限、检出限度、定量限度等,今天研sir不想掰扯(其实是研sir也想不清楚)。虽然搞不清楚这些概念,但研sir对灵敏度的直观认识还是有的,下面就跟大家分享分享。 理论上来说,所有的线性测量,可以归结到下面一张图: 横轴代表被被测物浓度(客观存在),纵轴代表测量值。没有被测物时,测量值为零。有被测物时,测量值线性增长。这样就什么问题都没有了。检出限是零,0就是0,1就是1。 但事实上,我们经常测到的结果是这样的: 也就是说,当样本浓度为零时,测量值是正的。原因无非是几个因素:1、有样本中非目标成分,也能被探测器感受到;2、即使样本中没有可被探测到的成份,探测器本身也有噪声的误差。 如果只是这么简单,那也好办了,数学公式告诉我们,减掉一个B,又回到了原来的图。检出限还是零,0就是0,1就是1。 但现实是残酷的,我们的测量结果往往是这样的: 当样本浓度为零时,这里显示的测量值可以是A,也可以是A+x,也可以是A-x。 根据测不准原理:假设当样本浓度为0时,测量的平均为10,标准差为2,那么它的99.7%的置信区间为6个标准差,最终测量值的范围为4~16。当最终的测量为4~16以内时,我们都可以认为这个样本的浓度为零(当然事实上它可能不为零)。如果测量大于16,例如,17时,我们可以认为样本浓度大于0,即检测结果阳性,也可以叫分析灵敏度。但是,此时,我们能给17定一个准确的数值吗?不行,因为波动范围太大了,不信看下面。 当样本浓度为1时,测量的平均值为15,标准差为2,那么它的99.7%的置信区间为6个标准差,最终测量值的范围为9~21。然后,我们就发现,当样本浓度为1时,与样本浓度为0时,有很大的重叠空间。 当测量值为4~16时,我们可以认为是0,也有一定的概率是1,当然也有可能是0.5。当测量数值为17时,不可能是零,但也没定量,只能是一个定性的灵敏度,说明它不为零。 当测量的平均值为22,标准差为2时,最小值为16,最大值为28,这时候,如果我们测到的平均数值是22,我们就有足够的自信,说我这个数值与0浓度不可能重合,那么其就具有了定量的意义,这个可以称为功能灵敏度。 本期,我们科普了IVD产品灵敏度的概念,下一期,我们聊聊灵敏度的影响因素都有哪些,分别是如何影响IVD产品的。欢迎点赞分享,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