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一系列的文章已经涵盖了荧光定量PCR的检测试剂评价、提取试剂评价和PCR仪器的评价(检测系统评价系列)。但是这仍然解决不了临床上遇到的所有问题,干扰试验也是大家比较关心的一个热点。我试着根据已有的标准来分享下我对于PCR干扰实验的设计思路。 一、PCR试验的干扰物 1.内源性干扰物 endogenous interferent 体内样品中出现的物质,可干扰对其他物质的检测。 血液:血红素(>1mg/ml),氯高铁血红素(>0.1ng/μl),甘油三酯,IgG等; 尿液:尿素(20mM); 粪便:植物多糖、胆酸盐; 组织:蛋白酶、胶原蛋白; 奶:蛋白酶、钙离子; 药物:抗生素、抗病毒药、激素类等。 其他。 2.外源性干扰物 exogenous interferent 来自于体外可干扰其他物质的检测的物质。样本添加剂及在样本采集与处理过程中可与之接触的物质: 试验用品:血清分离胶,样本采集容器及胶塞、导管、导管冲冼液、手套粉末等。 抗凝剂:肝素(>0.1 U/mL)、EDTA(>0.5 mM)等; 有机溶剂:异丙醇(>0.1 IU/ml)、甜菜碱、二甲基亚砜、甲酰胺、甘油、PEG等; 消毒剂:醇类(乙醇>1%)、醛类、酚类(苯酚>0.2%)、过氧化物类、强酸(HCL)、强碱(NaOH)等; 去污剂:SDS(>0.005%); 土壤:腐殖质 染料:靛青 其他。 在实际的户外采样条件下,如采集环境样品,样品中可能含有多种干扰物,并且每个场所的干扰物组成都各不相同,这就需要因地制宜的开展PCR干扰实验。 二、干扰物的试验浓度 干扰物的实验浓度确定原则 三、干扰物样品的制备 1、基础样本 从未服用过药物的健康人群中采集新鲜标本(血清、尿液等),将标本混匀后即成为基础样本。 如新鲜标本难以取得,也可采用冰冻或冻干样本。但应注意这类样本中含有防腐剂与稳定剂或其他可能会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的成分。因此在应用此类样本之前应参照相应国家卫生行业标准对其基质效应进行评价。 确定基础样本中的被测量浓度,可通过添加纯分析物使样本中被测量浓度达到医学决定水平。 2、干扰物原液 干扰物质的纯品多为固体,需要用适当的溶剂将其溶解,制成干扰物原液。如所用的是药品级制品,应注意所含赋形剂、防腐剂、杀菌剂、抗氧化剂、着色剂、调味剂、金属氧化物、填充物等对检测结果造成的影响。 溶剂应使干扰物充分溶解且不会影响检测结果。常用溶剂有纯水、HCl 或NaOH溶液、乙醇或甲醇、丙酮、二甲基亚砜等。 原液浓度应至少20倍于实验浓度,以减少对基础样本基质的稀释。应注意防止有机溶剂的挥发并考虑其在水中的溶解度。 3、实验样本与对照样本 以20倍于实验浓度的干扰物原液为例,实验样本与对照样本的制备方法见下表。注意样本制备时取样体积; 实验样本与对照样本的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