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看到一些争论,关于华大国产测序仪的,有人说行,有人说不行,争论其实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事实,那么到底行,还是不行?
自从收购CG以来,老汪一直在捣鼓这事,从最初的BGISEQ-1000到去年发布的赫赫有名的T7,标志着华大终于在投了50亿以后,走出了一条生路。自主测序仪既是战略,又是战术,战略是不再在核心工具上受制于人,战术是用大幅降低成本去引领行业的发展。
想用一个简单的经济理论去说这个事。首先,华大智造和illumina的差距会是客观存在的,但差多少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以下是两者一些机器的参数: 很多人诟病,华大机器读长短的问题,由上看出,在主流机型中,读长没有差别,都是50-150。 只有在一些特殊用途、使用低频的机器上illumina的读长做到200-250,而在这个级别的读长,华大的产品线目前还未延申到这里,随着主流平台的成熟,这方面的产品也会陆续推出。
说回华大的T7 那么华大智造到底测得准不准 自己简单搜集了些资料 以下是基于华大测序仪平台发的paper 华大智造刚在2019年1月宣布,全球的装机量突破1000台,数量不多,只是个开始。 看到了一张测序仪的发展轨迹: 作为一个后来者,也可以说是准备追赶者,存在一定的技术落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妄自菲薄,自命不堪,幸运的是它本身并没有,但围观的冷嘲热讽的很多,特别是没看到华大智造2018明显的进步,这点相当奇怪。 华大测序仪的两个关键字词是,自主,国产,就像汽车产业,自主品牌是否完全没有存在的必要和生存的空间呢,那也不尽然。市场是检验企业的唯一标准,我们不妨拭目以待,看看华大智造给我们什么惊喜或是怎样的笑话。 根据上市公司的年报,上市公司测序仪目前的情况是:科技服务93%、医学检测100%用国产测序仪。怪不得illumina最近对华大不是很友好,还给了华大两个诉讼: 原是公司的第一大客户,最大的合作伙伴,因为怕其发展太快从而对其进行打压、限制、制裁。接着这个客户痛定思痛,去收购了一家上游公司研究再创新,数年之后终小有所成,不仅摆脱对其的依赖,同时也开始供给其他用户,给该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威胁。于是这家公司开始了各种大小动作,明里暗里,目前看来效果也算是有一点的,好像成功地把其名声搞臭了。但是真的臭香不了,而真的香也不会一直臭。以我对华大的认识,纵使被黑无数,仍旧是不怕黑、不怕战的性子,以前是这样、现在是这样,未来也还会是这样,这是一种难能可贵不屈不挠的精神。这样的剧本似乎和最近的华为事件如出一辙,唯一不同的是华大在八年之前就已经经历过了。
上市公司是一个很好的示范平台,我很希望看到在测序仪替换过渡期过去之后,上市公司成本和效率的提升明显地表现在财报里面,用业绩实力粉碎一切质疑,同时这也是对华大智造测序仪最好的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