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小桔灯网 门户 资讯中心 专栏文章 市场经理 查看内容

如何搭建一个IVD商业情报体系(市场010)

2018-12-19 00:00| 编辑: 小桔灯网| 查看: 2368| 评论: 0|来源: IVD从业者

摘要: 一个新产品上市,没有参照,如何去定价?自己的市场宣传策略是不是经常被客户说和谁家一样?做竞品分析,只能拿到竞品的说明书?分析企业发展方向,产品研发情况,靠道听途说?那,你需要一个全面的商业情报收集体系 ...


一个新产品上市,没有参照,如何去定价?

自己的市场宣传策略是不是经常被客户说和谁家一样?

做竞品分析,只能拿到竞品的说明书?

分析企业发展方向,产品研发情况,靠道听途说?


那,你需要一个全面的商业情报收集体系,而这也是IVD企业市场部的必修课之一。


为什么要研究商业情报?

1
商业机会

竞争是无处不在的,这是大自然的规律。不选择进步,就只能被动淘汰。


引用一句话:

细胞层级竞争了40多亿年,物种层级竞争了上亿年,人类层级竞争了上万年。


国家层级竞争了上千年,全球化竞争了上百年,信息爆炸之后的商业竞争数十年。


以前我们认为信息是值钱的,有了信息就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


但随着信息爆炸时代的来临,我们的信息获取渠道比以往更多,能获得的信息也是海量的。


在这些海量的信息中,关键信息串联之后,往往能带来商业机会。


反观来看,闭门造车的企业不胜枚举,当然也不是说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不好,而是不基于数据、凭空想象的产品不一定会受到市场的认可。


而企业最终的目的是要赚钱的。


2
定位和反定位

纵观IVD行业,除了技术壁垒较高的测序、质谱、微流控等产品外,大部分产品同质化严重、竞争激烈。


如何在同质化严重的市场环境下,将自己的产品塑造出差异化,选择合适的市场策略,进行“定位”。甚至是“反定位”。


通过情报收集及分析,了解竞争企业(产品)的优势和劣势。


每家企业本身的成长史、管理层、商务策略等存在差异,遂形成了企业或者产品的优劣势。


定位”理论出自杰克·特劳特的《定位》一书,受到人本身心智模型的影响,我们的大脑为了方便记忆,回去自动的贴上一些标签,对信息进行分类。


你希望自己的产品或者企业在用户心目中是一个什么样的标签。


学术研究型公司? 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产品? 国际上认可的产品? 性价比高的产品? 还是纯粹为了赚钱的产品?


大多数医疗公司比较喜欢给自己贴上一些“权威”、“专业”的标签,依此来耦合医疗圈严谨做产品的基调。


就像我之前文章里说过的,有些词语是行业基调,用在愿景里或许合适,但在产品定位里,贴近客户的说法才是王道。


反定位”策略具体一点的说法就是“你口中的竞品”,在实际的推广的过程,总是会遇到竞品。


利用其本身的宣传策略对其进行再次定位,使其看起来不适合客户,而不是直接说其产品不好。


3
集中火力

 不同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渠道网络是不一样的,所以其在侧重点的选择上也是有所不同。


以直销为主,其在客户参会、学术支持方面的投入通常比较大。以经销为主,在招商、经销商筛选管理、供应链方面的投入则比较大。


在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其采取的经营策略也是有所不同,以研发起家的企业多走经销模式,而以渠道起家的企业多走直销模式。其所表现出来的掌控力差距也是非常明显的。


通过商业情报的收集,可以了解竞争企业最近的动向,业务侧重点,发展方向。


每家企业的资源都是有限的,侧重于某一点的时候,在另外一点上一定会出现松弛。


在研发产品方面,一般第三梯队的企业在产品规划能力、学术研究方面较差,在产品研发方向上一般是取经国外企业,或者国内龙头企业的产品研发布局。


商业情报从哪儿来?


谈到情报收集,莫名的有种间谍的既视感,我在一篇文章看到有这样一种比喻:产品—凶手;营销—凶器;客户—被害者


我们来分析一下,作为一个凶手,他杀人的动机,也就是作为产品会出现的场合。


学术会议?研究报道?某个研究项目?一个产品想要产生价值,一定要去找想要它的人。必定会在某些特定的地方留下痕迹。


那凶器呢?是从家里拿的?还是隔壁五金店买的?还是网购的?有没有生产厂家?


也就是我们的营销落在产品特点上,有哪些特点?是从竞品宣传彩页上来的?说明书?还是PPT?这种有实物性的物质。


对于一个凶手,他身边对他的印象如何?有没有传闻他家里有过变故?警局有没有前科? 


不管是公司内部的人,还是公司外部的人,总会有意无意的披露出一些产品或者公司的信息。企业的年报?官网?新闻?NMPA公告?


商业情报收集三大法


1
公开情报

很多差距,皆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起,美国有机构研究显示90%有价值的情报,都是可以通过公开披露的信息整理分析出来,只有10%的情报是需要特殊渠道获取。


经常接触商务工作的人士,一般都会用到国家企业信用信息查询系统,一家企业的基本情况一览无余。


近期比较热门的天眼查、企查查等更是将企业背后的信息一网打尽,专利技术、商标、年报都可以查到。


我喜欢去看企业的经营年报,IVD行业将近有20多家的上市企业,大部分是生化类、免疫类公司。


近些年来包括润达、迪安、金域等服务类公司更是业绩表现突出。


上市企业通过年报披露的信息,基本能反应一家企业的经营状况,其上市之前的招股说明书更是详细,这是分析一个企业不可多得数据来源。


当然一些行业研究报告多基于此类数据,而通过调研得到数据,或者从宏观金融层面分析得到的数据也具有很大的价值。


NMPA每月均会公布一批注册产品信息,其背后可供查询的数据库,更是从业者经常去检索的工具。类似NMPA等官方网站的数据可靠性极高。


现在很多企业都有在运营自己微信公众号,制作精美的官网也是不少。通过这些平台也可以获得很多数据。


2
产品反推

每家的客户经理都说自己的产品,对于客户来讲,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你们比比吧!


研究竞品的操作和组成成份,可以了解客户在使用过程中的体验如何,其不同组份的搭配,往往呈现在产品上总会存在差异。


对特殊样本的处理效果差?对低浓度样本处理效果差?


而我在做产品经理的时候,在企业内部的时候会不定期的去做一些竞品对比分析,主要体现在性能对比上,在外部回去做一些用户体验分析。从而获得更多的数据。


3
社会工程学

我在写本文之前特意去查了查资料,因为通过人际交流获取的情报往往很及时,真实性存疑,但又很重要的方法。


很难去定义这是一种怎样的方法。于是还真查到有个说法,叫“社会工程学”。


通过人际交流的方式获得信息的非技术渗透手段。 世界第一黑客凯文·米特尼克在《欺骗的艺术》中曾提到,人为因素才是安全的软肋。


很多企业、公司在信息安全上投入大量的资金,最终导至数据泄露的原因,往往却是发生在人本身。


听起来酷酷的感觉,这种黑客学说在IT行业比较发达,而我在这里把它写出来,源于之前逛知乎时的一篇帖子,大致是这样的。


A是某行业的精英,一家公司想要涉足该行业,就以招聘新项目负责人为由,通过猎头,以丰厚的条件去约面试。


面试过程中需要A根据公司现有的状况对新项目开展进行规划。


后来当然是没有面试中了,因为这家企业面试了这个行业很多的精英,只是想听听想法。


我特意百度了一些社工手段,供大家参考一下:


  • 熟人好说话

  • 伪造相似的信息背景

  • 伪装成新人打入内部

  • 利用面试机会

  • 恶人无禁忌

  • 他懂我就像我肚里的蛔虫

  • 美人计

  •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 善良是善良者的墓志铭

  • 来一场技术交流吧


情报诊断体系


对于我们收集到的情报,大部分是转载或者听说,如何确定一个情报的真实性,可以进行如下的情报诊断


1
溯源性

情报的来源应以非盈利机构的公布为准,比如NMPA的公告,或者检索。


或者某公众号的信息来自某网站,我们去该网站检索求证(政府网站、招标网站、事业单位网站等等)。


2
交叉映证

我们从“单点”处获取的情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从至少三个以上的其他点进行交叉映证,确保信息的可靠度。


情报固然重要,但是情报的真实性最重要。


3
行为一致性

就像同一个凶手会使用同一犯罪手段,我们在分析情报的同时,对于情报中的关键人的分析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人在做策略的时候其风格手法大致不太会变,所以我们可以建立一个策略库,联系实际情况,去分析情报的真实性。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往往一个情报的获取基本是单点,寻找多方的映证存在不小的困难。借助以往的经验,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小桔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转载需联系授权。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小桔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所有再转载者需自行获得原作者授权并注明来源。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最新评论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