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被骂惨了,因为他在一段采访视频中反对老百姓接种宫颈癌(HPV)疫苗,而推荐做筛查。 总所周知,我是明确支持适龄女性接种HPV疫苗的。在我的新书《癌症·新知》中也专门有一篇介绍它。今天咱们就结合视频里的一些有争议的观点,来谈谈宫颈癌的科学防治问题。 为啥要开发HPV疫苗? 因为几乎所有宫颈癌都是由HPV感染导至的! 癌症的发生,有内因和外因综合决定。外因比例越高,能预防的可能性就越大。 如下表所示,美国最新数据显示,癌症中主要由外因引起,而能被预防的前三类,就是宫颈癌(HPV),皮肤癌(紫外线)和肺癌(烟,空气污染等)。【1】 外因导至癌症比例 如果说有一种癌症能被避免,那就是宫颈癌! 超过99%的宫颈癌都是HPV感染造成的。因此,只要避免HPV感染,就能从根源上掐断宫颈癌的根。 正是因为如此,科学家才大力开发和推广HPV疫苗,保护广大女性。今年权威杂志《柳叶刀》刚刚公布了18个国家,1万4千多名女性参与的最新HPV疫苗临床试验结果,无论有效性,还是安全性都得到了充分验证【2】。 和预防肝癌的乙肝疫苗一起,这是目前最可靠的预防性癌症疫苗。 外国疫苗不适合中国人? “外国人的疫苗,很多亚型和中国不一样,不能信它的。”视频里这句话有很大问题。 HPV疫苗确实是国外公司开发的,最早也是在国外上市,但依然适用于中国人。原因是国内外导至宫颈癌的HPV病毒是类似的。 HPV亚型有170多种,国内外HPV亚型分布确实有不同,但并不是所有HPV亚型都会导至宫颈癌,最危险的两种是HPV16和HPV18。因此,无论2价,4价还是9价的宫颈癌疫苗,最重要的目标都是防止这俩亚型感染。 在美国,HPV16和HPV18这两种病毒引起约70%的宫颈癌,而在中国,这个比例是69.1%【3】,并没有区别。 因此,外国开发的宫颈癌疫苗,对中国人依然是有效的。 疫苗需要五年接种一次? 这是明显错误的。目前没有任何官方机构建议五年后重新接种。 疫苗的确切的保护有效时间还没有具体数据。但是根据目前随访来看,有研究显示抗体水平的维持和疫苗的效力能够长达10年。再往后,随着女性年龄增长,性活跃度下降,被感染几率会进一步降低。 因此目前普遍认为,按照流程接种3次疫苗之后不需要补接种。 筛查比疫苗更好? 对于任何癌症,如果没有能预防住,使用靠谱的筛查来早发现,早治疗,早治愈,当然是很不错的选择。 在HPV疫苗出现之前,欧美很多国家已经进行了几十年的宫颈癌(主要是宫颈细胞学检查)筛查。数据显示确实有效:推广筛查后,恶性宫颈癌的发病率持续大幅降低。 但要说筛查比疫苗好,科学上显然是不对的。 宫颈癌是目前唯一既有疫苗预防,又有靠谱技术筛查的癌症类型。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这两把保护伞,都应该好好利用。 对付癌症,预防是上策,筛查是中策,治疗是下策。 就像要防止怀孕,相对来说,避孕套是上策,紧急避孕药是中策,打胎是下策。 疫苗,永远是防止意外的最佳选择。 宫颈癌疫苗是不是太贵了? 视频里很多观点我不支持,但有一句话我很同意,那就是去香港或国外打宫颈癌疫苗太贵了!算上各种费用,接种成本通常都不止4千。 中国依然是个发展中国家,人均年收入不过6万多。由于HPV并不一定致癌,因此绝大多数人不可能花4千或者更多去接种疫苗。而9-26岁女性数量过于巨大,即使疫苗只要1千,医保也不可能管。 中国要推广宫颈癌疫苗,价格必须大幅下降! 由于目前疫苗的高价格,一个收入不高的普通人,是选择疫苗,还是选择筛查,答案并不那么简单。 科学上说肯定是疫苗,但如果站在社会经济学上,筛查可能是更好,更经济的选择。根本原因是即使HPV感染,得宫颈癌概率依然很低。 由于HPV疫苗有效性和安全性在科学界早有共识,我真的很难相信汪建会简单粗暴地“坚决反对宫颈癌疫苗”。 如果是 “坚决反对大家盲目去花高价打宫颈癌疫苗”,那真是非常值得讨论的话题。 写在最后 我一向不支持网络暴力,由于我们看到的视频是被剪辑过的,所以可能被断章取义误导。到底是汪建真的觉得HPV疫苗无效,还是媒体曲解了他的本意,等待他本人澄清。 如果因为这件事,让更多人了解宫颈癌,了解宫颈癌疫苗和筛查,那也算是“功德”一件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