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季是蜱虫叮咬的高发季节。武汉协和医院感染科自4月份以来,已收治来自湖北、河南等地多例因蜱虫叮咬导至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的患者。 一位来自大别山区的70岁男性患者,当地首诊医生怀疑是蜱虫叮咬所致的SFTS,但需要进行病毒核酸检测确认。 受限于基层条件,检测结果迟迟未出,病情日益加重,患者出现说话含糊不清、四肢抖动等症状。湖北省蜱传疾病防治中心主任、协和医院感染科郑昕教授用其自主研发的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对患者检测,45分钟后,该患者确诊为SFTS。随后出具的实验室报告也完全证实了这一点。 病毒核酸检测是诊断该病的金标准,但SFTS好发于农村、山区等环境,基层医疗条件有限,往往不具备核酸检测所需的PCR实验室,难以尽快确诊患者。因此,协和医院感染科决心研发一款有别于传统检测方法、快速高效且操作简单、适合基层应用的定量检测试剂盒,以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在郑昕主任的带领下,协和医院与知名IVD企业知微生物合作,组建了一支医工交叉、院企联合的研究团队。该团队囊括感染病专家、病毒学家、生物学家、人工智能专家,并成功于近期取得重大突破,完成核心研发。 图源:长江日报 此次研发的试剂盒是全球首款基于微流控、多重PCR分子POCT技术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大别班达病毒,DBV)定量检测试剂盒”,已通过国家发明专利初审(专利号:202411619773.8)。该试剂盒依托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引物探针创新体系和试剂冻干工艺,目前正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 据郑昕主任介绍,在临床研究阶段,每次病毒核酸检测都会同步常规送检,检测结果与试剂盒检测完全相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