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腹地轩辕故里的郑州,经开第一大街,有一片蓝色的厂房,这就是博赛生物,员工将这种蓝称之为“博赛蓝”。在群雄逐鹿的中国IVD行业,这家公司的名气似乎并不大,但是提到郑州另一家IVD公司安图生物,那真是无人不知。
2016年9月1日, 郑州安图生物在A股上证主板挂牌交易,系国内第一家在上海主板上市的IVD企业!此次公开发行股票数量4,200万股,发行价格为14.58元/股,发行市盈率为22.99倍。当天开盘后,安图瞬间秒停,报21元。此后连续11个涨停,直到9月21日才首次打开一字涨停板,报价为64.20元,较发行价上涨340.33%,一时风光无限。 翻开安图生物的招股说明书,公司董事会9 名成员中,董事长苗拥军以及董事吴学炜、杨增利和付光宇均曾经在同一家机构任职– 郑州博赛研究所,也就是郑州博赛生物的前身。而安图生物正是郑州博赛所孕育出的众多IVD企业中的佼佼者。
据知情人讲,中原IVD行业的很多公司,多少都和博赛生物有着“血缘关系”, 譬如:
济南百博生物,2003年由郑州博赛生物原山东区域业务经理、华东大区经理聂晖成立,2014年百博生物在新三板上市; 郑州兰森,生产生化试剂; 郑州贝瑞特,生产微生物试剂; 河南联博,生产微生物试剂; 郑州万泰,生产胶体金试剂等等。
这些企业或创始人或技术总监或业务骨干,都曾在郑州博赛生物任职。而那些博赛生物员工离职后成立经营性公司,更是数不胜数。
乔布斯评价硅谷老牌企业仙童半导体公司时说的一句话:“仙童半导体公司就像一个成熟了的蒲公英,你一吹它,这种创业精神的种子就随风四处飘扬了。”据说:“硅谷半导体公司的半数,是仙童半导体公司的直接或间接后裔,在仙童半导体公司供职是进入硅谷半导体业的途径。1969年,在森尼维尔举行的一次半导体工程师大会上,400位与会者中,未曾在仙童公司工作过的不到24人。”
从乔布斯的“蒲公英种子论”这一点上来看,对于中国的医疗器械行业,安科无疑是那棵最大的蒲公英,在深圳460多家生产型医疗器械企业中,有近200家与安科有渊源,并且孕育出迈瑞、理邦和宝莱特这三家上市公司。 图1. 安科谱系图 但是安科系的公司更多是在医疗电子行业,而在博赛却是中原IVD行业的蒲公英,而且他的命运和安科竟有着诸多相似之处。
起步时间早
安科是1986年成立,博赛研究所是1988年成立。
国企背景
安科是科健的子公司,而科健公司是由中科院成立的;创立之初的博赛生物隶属于河南省科学院。
有过辉煌的过去
1994年,安科销售额达2亿人民币,据安科前任总经理陶笃纯回忆:“那时候的价格可以拍着脑袋定,只要比外国的便宜,利润很大,医院还提前预付定金。”
据博赛老员工回忆,2000年左右的博赛达到了一个鼎盛时期,当时主要做乙肝检测卡,每天都是整卡车往外送货,员工平均月收入能够达到3000元,要知道当时郑州三环内的房子才每平米3000元。
股权的多次更迭导至人员流失,被出走创业员工所超越
政策门槛和路径依赖为安科后来的衰落埋下了伏笔,2000年,中国正式加入WTO,当贸易保护壁垒不再,安科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发展陷入迟滞甚至倒退的状态。2005年,因为大股东科健公司巨亏,安科股份被出让。不久,又被再次转手。2006年,安科一度走到了崩溃的边缘。与此同时,李西廷、徐航等人等创办的迈瑞却登上了纽交所舞台,成为首家登陆美国证券市场的中国医疗器械公司。2011年,同样是安科系的理邦、宝莱特相继上市。
博赛生物原来隶属于河南省科学院,后来并入华能集团,几经周折于2014年被人福医药(SH600079)收购,故更名为郑州人福博赛生物,勉强说是上市集团子公司,却远不如安图生物直接登陆主板来得风光。 安科与博赛的命运的诸多相似之处,让人不胜唏嘘,由于种种历史局限,他们自己没能一直充当弄潮儿的角色,但是由他们所孕育出的企业,却如同蒲公英的种子般四散开来。 风雨三十年的博赛生物算是一个大龄企业、老牌企业。这三十年正处在国内IVD行业的高速发展时期,许多经典技术日趋完善,新潮的检验方法创造了许多机遇,这也催生了许多博赛生物员工“单飞”的思潮。
安图生物成立之初,博赛生物就较着一股劲:既生瑜何生亮,作为行业元老,绝不能让后来者居上,何况还是同城德比。相信正是互相竞争的心态让安图能走到今天。
然而博赛生物三十年几经易手,持有者们待价而沽,基本属于资本运作者,而不是做一个雄心勃勃的创业者,将企业归零重塑。于是,博赛与安图渐行渐远;猛然梦醒,双方已不在同一级别的擂台。
直到2016年,博赛生物已取得将近百个医疗器械批准文号,涵盖化学发光、酶免、微生物等多个种类,在当前药监注册政策收紧的形势下,这是一个优势。再加上医药巨头人福集团的注资,博赛生物能否再度问鼎中原?让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 1. 创业家:医械帮:一个军团的诞生 来源:医业观察 作者:风沙敦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