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121|回复: 0

[分享] 精罗落泪,古罗马光辉的拱券技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5-24 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有奖并可浏览互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
8.30~对四瓣拱的描述做了一些修改
<hr/>拱券,是拱和券的合称。是一种具有优良的竖向承重结构,这种结构在拥有混凝土技术的古罗马手中发扬光大,创造了古罗马独特的建筑形式,深深地影响了整个欧洲,乃至整个世界!今天,我们就来理一下古罗马拱券技术的发展流程!

叠涩假券,这是最开始古罗马人从依达拉利亚人那里学习到的技术,通过对砖石的层层出挑向中心靠拢,来分散上部荷载,这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拱券结构,直到公元前2世纪才被真正的拱券技术所取代!在叠涩假券的基础上,罗马人进一步发明了真正的拱券!



物料逐层向外出挑,依次承担上部负荷,

拱券,是拱和券的合称,券可以理解为拱的基本元,像墙壁上拱形门窗这样的单层拱结构就是券!



门券



筑造拱券的技术称为发券

筒拱,是券的延伸,在发明混凝土之前,筒拱是由多道券并排组成。



连续砌筑的筒拱

到了公元前1世纪,混凝土普及之后,由于材料低成本和坚固防水的特性,工序简单,又有大量廉价的奴隶使用,于是混凝土通体浇灌的方法逐渐取代了复杂的砖石叠券,从墙角到拱顶,都由混凝土整体浇筑,石块几乎被排斥在建筑之外。



通体混凝土的筒拱

公元2~3世纪,出现了砖券和混凝土混合的筒拱结构,先分段筑砖券,然后在砖券的间隔中浇灌混凝土,这样混凝土收分均匀不会出现裂缝,分段浇灌还可以节约模板!



砖券混凝土筒拱

穹顶(穹窿,圆顶),由拱结构发展的一种结构,可以不需借助内部结构支撑而达到较大的空间跨度,可以看作一个拱沿中心环绕一周的结构体。古罗马时期的穹顶由混凝土整体浇灌,坐落在连续的承重墙,代表作品就是哈德良时期的万神庙!



浇灌穹顶之前需要做好厚厚的环形承重墙,墙上开券做大门



工匠们会预先搭建一个木框架的半球形模板



沿着模板用混凝土层层浇灌



越往上越薄以减轻重量



顶部开孔,作为唯一的室内光源



万神庙穹顶简化结构

四瓣拱与十字拱,这是罗马人从筒拱结构中创造出来的两种结构,是筒拱的异化形式。由于这两个拱都由四瓣相同的结构拼合而成,可以分段施工,在工程上促进了建筑模数化的发展,方形的平面也让
首先发明出来的是四瓣拱,要理解这种结构,我们不妨假想又一个平面为正方形的筒拱


我们对它进行十字切割,得到筒拱带墙的一半


复制成四份,平面刚好可以围合成一个方形


在墙上开个门券


最后组合成四瓣拱,四瓣拱和筒拱一样,主要靠承重墙支撑,墙上的门券不能太大,这限制了它的发展,所以在后期罗马的匠人发明了受力更合理,空间分布更自由的十字拱。



十字拱的发明使拱券结构开始突破承重墙的限制,让内部空间更加自由宽阔。于1世纪中叶发明的十字拱,只需要四根支柱,就可以支撑起一个拱顶,为建筑内部的变化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和四瓣拱一样,同样是在方形的筒拱上进行十字切割


但我们需要的是筒拱另一半,带拱券靠口的那一边



十字拱在结构上比筒拱和四瓣拱更轻

同样是四分相同的部分组成,但顶部相比四瓣拱形成了更鲜明的十字形,所以罗马人称其为十字拱



同样可以分成四瓣逐间建造

负重集中在四角的支柱上,拱券系统从沉重的墙体中解放出来



拱顶的负荷最后全部传递到支柱上

通俗一点说,四瓣拱十字拱就是两个筒拱生出来的孩子,分别继承了父母一部分,而十字拱是那个更优秀的孩子
拱顶体系

十字拱虽然摆脱了承重墙,但无法像四瓣拱和筒拱一样依靠自身结构平衡侧推力,于是罗马人将十字拱按纵向排列,相邻的部分互相平衡纵向的侧推力,这样的组合给了罗马人灵感!



摆脱了承重墙,可以更具柱子控制十字拱的高度

之后继续在左右两边增加横向的筒形拱,用筒形拱的承重墙抵消十字拱横向的侧推力,同时十字拱高出筒形拱的部分用来开窗,大大增加了室内的采光,这是一个极具意义的创造!依据这套拱顶体系,罗马人开始建立有轴线的内部空间序列,大量的公共浴室和巴西利卡都运用了这套拱顶体系!



两边用横向的筒拱平衡十字拱的侧推力



边缘用承重墙抵消侧推力

在拱顶结构中,通常会在建筑背面加上一个小的半圆穹顶,用穹顶的承重墙来抵消背面十字拱的侧推力,巧妙地将穹顶纳入了拱顶体系当中,实现了穹顶与拱顶地有机结合,也丰富了建筑的内部空间,这个多出来的半圆穹顶会作为谈话厅或者神龛而存在!



背面的半穹顶

十字拱高出筒拱的部分建造了一列横墙,这个做法不只是为了抵消十字拱的侧推力,也让建筑的立面看起来更完整,沿袭了希腊神庙的立面特征。横墙上开券,沟通了屋顶的平面,这些横墙与后期飞浮壁功能相类似!





正面入口处

肋架拱(骨架券,券架拱),肋架券的发明已经是罗马帝国晚期了,奴隶制开始崩溃,廉价的奴隶数量急剧减少,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的混凝土慢慢不用了,同时为了节省成本,需要开发更加先进的技术,肋架拱应运而生,!相比十字拱,肋架拱区分出了承重部分和围合部分,主要负荷集中在拱券上,其余部分用轻石板围合,即节约了材料也减轻了拱顶的重量!



在方形场地的边缘砌筑四个发券



沿着对角线继续砌筑两个发券,最终形成一个拱起的骨架



中间部分用石板围合,负荷集中在发券上



和十字拱一样,四根支柱就可以支撑整个拱顶

可惜这项技术生不逢时,没过多久罗马帝国分裂成东西两部分,西罗马苟延残喘了100年便灰飞烟灭,这项技术也随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在欧洲西部消声觅迹,直到中世纪才在哥特建筑中重现辉煌!
然而值得庆幸的是,幸存的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保留了古罗马的火种,在与亚洲国家的激烈碰撞中,摩擦出了更加璀璨的火花,下次我会继续介绍拜占庭时期的帆拱和独特的复合穹顶技术,望多多支持!

以上配图都是做出来简化结构,方便大家理解,有疑问的同学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原文地址:https://zhuanlan.zhihu.com/p/75851869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