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桔
金币
威望
贡献
回帖0
精华
在线时间 小时
|
没有用,在医院里科室主任只算中层干部,说话不管大用。
改革了就只能受着,受不了就去私立干。
现在还不明确是怎么个搞法,看起来跟当年日本的路子很像,医保亏空,医保控费,污名化医生,挑起医患矛盾,这些都出现了,从医保控费的角度来说,能降低成本的已经做了以下几点,1.集采药物,2.集采下级医生,3.集采病人。
首先,集采药物,这个没啥好说的,降低质量来控制费用,之前上海专家出来说集采药被骂惨了吧,但是有没有人注意到官方公告里面麻药的用量确实增加了呢?这一点多说无益,想反驳都是你对。
第二,集采下级医生,官方说法叫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参加过的同学都知道,其实应该叫做“住院医师既不规范也不培训”或者叫做“住院医生病例系统规范化培训”之类的东西。本质上是把杂活累活打包给下级医生干,而且因为干的是杂货,待遇也很差,据说只有上海的规培生待遇是最好的,但是我敢说不规范不培训这块,是一点没有区别。有兴趣的可以了解一下,每个医疗单位都是打破头的要规培名额,从降本增效的角度上看,一个顶仨都怕说少了。
第三,集采病人,设置每个病种花费的限额,简称DRG/DIP。举例来说,以前阑尾炎,是根据你这个病的实际情况去花钱,花5000也行,花20000也没人管,而现在统一设置限额1万,花的少于1万,全是医院赚的纯收入,而如果花14000,那就要医院自己出4000补这个窟窿,实际上医院为了不赔钱都是从医生身上扣。(一个月活活累死干20个病人,超2个费用就得自己付费上班了)所以,为了控制费用,才有了类似15天必须出院的说法,以后去住院,你想体检也是扯淡了,以前你阑尾炎住院期间想做个不相关的检查就是招呼一声的事,现在自己出院门诊去查。
这里面还有一个bug,各位应该会觉得给阑尾炎定1万,就算有亏的,也有赚的,总归跟以前比是不亏的啊。这就大错特错了。你今年多担风险,多治没有基础病的,把阑尾炎干到6000一个人,一个赚了4000,明年医保定价就会给你定6500了,而且美其名曰,总会让你有得赚。
以前大家应该听说过外卖骑手被逼送餐时长的事吧,大数据下,根本无处可藏,绝对给人逼到极限。你知道美团骑手的应对方案是什么吗?因为完美达成目标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那么接取一部分本来就不打算完成的订单,给自己腾出来更多的时间好好完成9件就显得性价比极高。那一单他就根本不打算送,所以大家点餐的时候一般碰不到拖时的,但是偶尔碰到一个甚至会一个多小时都不送过来。其他人在极限下经常规定时间内送不到,违规很多次,而这种方案,只有一次违规,其他的都会完美达成。
各位觉得,类似的制度应用到医疗领域是什么结果呢?一顿饭不吃你顶多饿一点,投诉完了下顿多吃点就完事了。但是治病的时候拖死不给你治,死了可没法投诉,也没有下一顿了。还是说各位觉得外卖员道德水平太过低劣,医生不会出现类似的情况?我觉得国内患者普遍认为医生的道德水平远低于外卖员,所以按照患者的理解,实际情况只会比我说的更糟糕。
上面说的是已经执行的一些降本增效的例子。下面说的就是正在执行的,或者正在转变的政策了。
首先就是专培,这个就是规培plus。简单易懂些的说,我国医生晋升体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就这四个,没有别的。上面说的规培,集采的是住院医师,而专培,就是集采主治医师了。
本质上是打一个时间节点,把这个点以后的人全给规培专培了,主打一个心理战,连规培都忍了,专培多半也能忍,到时候这帮人忍过去了,后面再来的也没什么怨言了,而且这帮忍到底的会成为制度的坚决拥护者。
是一种老套路,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改革不触及老人的利益,甚至还有好处,阻力就会小,比如规培这种反人类的制度甚至不如骂两句集采来的浪花大。
但是变化来的太快,医保亏的速度的太狠了(纯属意淫,实际上完全不是这样 ),所以现在准备跳过专培,去搞三明医改。也就是顾不上改革稳不稳定了,光把主治医师集采了也不够,必须把主任副主任一起集采了才行。所以现在看到的是铺天盖地的三明医改,医生年薪制等等,等时机成熟了就会迅速坚决执行,在这也奉劝一句,到时候别再像上海专家喷集采了一样了说些不该说的了,想跟上帝喝茶去跳楼更快,不要把自己名声搞臭了再跳。
这次改革有可能会反过来,也就是提高规培结束人员的待遇,但是大幅度降低副主任主任的待遇,取得一部分人的支持,总好过整个医务系统联合反抗要强的多,而且规培结束的人员天然是医疗改革坚定的支持者,怎么可能帮着当初直接剥削自己的这帮人说话呢。分而治之这套,从医患关系来看就知道是惯用手段了,完全是阳谋,根本无解。
从日本的经验来说,DRG控费还不是终极形态,后面更离谱的是,晋升直接跟病种剩下的钱的数量挂钩,也就是说,鼓励你不用磁共振不用CT,直接给抬上手术台干,只要能省钱你就是成功的,什么术前检查,搞那么安全干什么,日本老年人那么多,慢性病的费用那么贵,你治死一个比治活100个功劳都大。考虑到我们的生育率和随之而来的老龄化问题。。。各位想象力丰富的可以发挥了
其实我们的医疗系统现在能运行本身就是不合理的,医疗费用占GDP比值全球倒数,人均寿命还能排在前列,这很不科学。说白了,一个人20来岁,每年交几百块的医保,能够免费看病,这个是纯赚的买卖,因为20多岁几乎不长病。但是70多岁还是这个价就是纯赔的买卖了。以前我们能够负担的起,是因为20岁和70岁的人数量都差不太多,而且年龄更大的很少(老年间的医疗方式过于粗狂了,大家可以问问老主任当年怎么治病的,乱七八糟的规矩可都是用血换来的)后来医疗技术不断改进,到了现在相当规范的地步。
现在医保问题很严重的原因之一就是突然让当时很多看不起病的人能够免费看病了,强行给他们续命,相当于是给本来就赔本的买卖延期了,而且医疗质量上来了,延期效果还挺好。同时20岁的年轻人没有增多,还是维持原来的数量不变。相比于医保刚刚出现的时候,人口结构上,多了一批被医保和更先进的医疗技术强行续命下来的老年人,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现在医保的压力比刚执行的时候大得多,如果想要维持这个系统,只有两个选择,第一,把医保定价提高,多收钱。第二,把这帮老年人踢出去,不让他们吃医保,少花钱。现在看来执行的是第二套方案,通过给医生压力,让医生逃避治疗过高费用的老年病人。当然还有第三套方案,就是世界上多个国家都在执行的公立托底,有钱私立的制度,本质上也是第二套方案的变种,你排队就行,身体好的排队看病,身体不好的排队过程中出点意外,那就少花钱。
毕竟说实话,一年一千块钱,是完全不够一个老年人的医疗费用的,尤其是各种慢性病,要反复做检查反复调整,就算我们的医疗定价已经极低了,一个慢性病的费用对于个人收入来说也十分的高昂,未来10年之后新生儿断崖下降的影响会开始严重影响医保收入,到时候又是一次严峻的挑战。
现在医保压力大的另一个原因是内卷严重所带来的,各种疾病的发展都有年轻化加重化的趋势。毕竟一个孩子从小睡觉都睡不齐,长大理所当然一身病。这种人养大成人之后完全是国家的负担,比如抑郁症的孩子,不仅要常年吃药,而且他们干活做事都是能拖就拖能懒就懒得,普遍不会创造多大的价值,因为他们本身大脑有伤,没有足够的激素分泌支撑身体的正常活动,没有前进的动力。
我们现在培养的儿童,这种比例比以前大的多,我都不敢想象我小学的时候会12点睡觉,这些儿童对医保来说完全是负资产。还有很多其他职业病,慢性病,都是内卷太严重没有时间休息导致的,国家的GDP是上升了,但代价是国民的生命健康,和即将崩溃的医保。当社会都找不出几个没病人的时候,医保这个靠健康人供养病人的体系该怎么持续?都知道楼市是透支了未来的钱,内卷又何尝不是透支未来的健康和医保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