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308|回复: 5

[分享] 集采中标的药企,利润会增加还是降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4-1 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4-1 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近日,凤凰网财经发布了一篇关于2毛钱的集采药暴雷的文章。
去年底3分钱的阿司匹林肠溶片,2毛2的间苯三酚注射液让人怀疑便宜没好货。
集采药品用于医保,关系着无数人的生命,所以此事应该非常严格,记得当时有人信誓旦旦的说便宜的集采药没问题,没想到这么快就出现问题了。


而近日,在第十批集采落地之时,这个2毛2的间苯三酚注射液涉事企业四川海梦智森委托太极集团生产,结果生产出来的产品不合格,两家企业都遭同步重罚,暂停18个月集采资格。
而这个海梦智森是个成立5年的新企业,连自己的生产车间都没有,这就是所谓的B证企业。而海梦智森参保人数从2022年的255人降至31人。
一个31人的公司还没有生产车间,能做好药品这种高投入的产品吗?怎么感觉像个皮包公司,或者就是赚差价的中间商。
而近年来,这样的B证药企如雨后春笋,两年时间从140家增加到1172家。这是普通人能做的生意吗?
这么多B证药企围猎集采,这个套路就熟悉了,做过工程的都知道围标一词。
部分B证企业,目的好像很明确,就是把集采当赌桌,靠着价格战拿下集采,又用更低的价格让其他企业生产。他们难道不知道药品的生产成本吗?
而第十批集采规则改变,B证企业中标大增,如间苯三酚注射液9家中标企业,有6家都是B证企业。
这次暴雷的海梦智森和太极集团就是这样的关系。海梦智森用低价中标,然后又以更低的价格让太极集团去做。
而这只是不合格的问题吗?他们自己没有生产能力还以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方式去投标,谁给他这么大的胆?
本来中标的价格就很低了,还要找其他工厂代工,仿制药,又不是什么有专利壁垒的原研药,说白了就是抄别人的作业生产,就这样还需要什么没有任何生产能力的中间商来赚差价吗?
这类B证药企,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他们的存在就是吃掉有生产能力的药企的利润。他们有很强的研发能力吗?还是他们有很强的公关能力?
做过工程的都知道。很多工程都要经过层层转包。每一层都要雁过拔毛,而真正做事的人反而挣的少甚至还要亏本,只能降低质量才能有的赚。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豆腐渣的原因。
而现在,在集采中仿佛有看到了同样的套路,低价中标,更低的价格转包,生产不出来怎么办?偷工减料呗,所以这次为啥这两个公司会因产品质量问题被罚。
当初的集采专家不是说没问题吗?怎么这么快就出问题了?专家担责吗?
再怎么追求低价,也不能不顾疗效啊。
犹记得当初郑教授发声还被很多人骂?现在看来他们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
希望各类手套就不要去集采中凑热闹了,本来价格就很低了,还要硬插一脚进来卷,卷好了吃掉药厂利润,卷不好还坑了患者和药厂。
有百害无一利。
希望监管部门能尽快补上这个bu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4-1 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国内药企而言,观察各类数据其实已经证明:集采是把双刃剑,有企业因落标而元气大伤,但也有企业享受到了集采放量、快速扩充市场份额的利好。
带量采购,在保持低价的基础上,一个是约定采购量,一个是划定了全国区域盘子。
就拿最近的第五批集采来说,集采文件规定,中选药品采购周期最长可达3年,采购量最高可至约定采购量的80%。
至于利润增加还是降低,各家药企态度值得观察。
随着集采的常态化与扩围,国内医药企业市场情绪也发生了变化:之前几批集采药企都是悲戚戚的,现在中了集采那是欢天喜地。
因为对多数仿制药来说,进入集采意味着能保障市场占有量,竞争力加大;不中的话,只会在竞争中变得更弱势。
据医保局透露,现在临床药品有620多种,能覆盖所有采购金额的80%,在620多种药当中,化学药品大概占490种,希望近阶段能把490种化学药品尽量都纳入到集采当中,目前截止到第五批覆盖了218种。
集采趋势毋庸置疑,因此药企间的竞争也越来越大,而医保局的监管也越来越严。
目前除了一致性评价,集采还将企业信用作为因素纳入考虑;对诚信经营、履约记录好的企业有倾斜,对违规经营、履约记录差的企业有不同程度约束,所以药企合规也是重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4-1 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能一概而论。一种是原来市场份额大的,中标后利润降低;对于原来市场份额就很小,或者只有批文没有市场的来说,利润会增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4-1 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说大部分还是增加的,这个增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量上去了,另一方面是市场销售费用降低了,也就是药企通过集采实现了开源节流,唯一的代价是价格降低了。尤其在经历了多轮集采后,企业逐渐理解了政策、摸清了规则,也建立了企业自己的一套分析方法和工具,报价上已经趋于理性,同时国家方面本身对集采规则的优化措施和约定采购量、监管等一系列集采落地的保障措施也逐渐完善,所以约定采购量基本都是能完成的,很多基本在采购周期内提前完成约定采购量,原则上完成约定采购量后医疗机构还是优先选择集采品种。


但是也还是有一些小概率的事件,这个可能和企业原市场情况、集采策略有关,比如本身市场规模不是很大的品种,如果价格压得太低,那可能企业的利润还不如不降价以前;还有就是如果本来企业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就较高,这个时候集采就是一个两难的选择,不参加集采可能会失去大部分市场,参加集采,那降价会导致集采后利润不如之前。还有一些刚拿到新药批文的小企业、新企业,可能在销售渠道上比较弱势,那么参与集采,如果中标可以为其新药品种直接带来市场销量,而省去了在渠道上花费的时间和费用,所以可能他们会为了进入集采而报价非常低,利润相比于原来已上市的同品种规格药品来说,可能是下降的。还有一些很小的部分可能是由于原来政策还不完善,执行还不到位导致的,毕竟国采也才几年,都还是在不断探索完善的过程中。

查询最新及往期国家集采及各省招采中标情况、价格情况和可视化分析,可到药智数据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数据库药品中标数据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4-1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是增加了,随着第五批集采的完成,厂家也熟悉了报价规则,价格也越来越高。厂家的利润来源是:市场营销费用减少。可以看看很多做临床的厂家,把营销费用都做的非常大,为什么这么大,这点事情大家都知道!现在医院告诉你:我能保证量不减少,付款又特别及时,你就把价格降下来就行。即使后面丢标,也依然可以收割医院的红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