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桔
金币
威望
贡献
回帖0
精华
在线时间 小时
|
时间不是存在。
时间的本质是人们对事物空间结构特性运动变化的运动变化相对快慢的量度和对事物运动变化先后顺序的判断,是一种认识而非客观存在,所以不会静止也不会倒流,也不存在永恒不变的时间,不存在时间的开始和结束。事物的空间结构特性运动变化是运动变化的概念而非静止的概念。由于时间是对客观存在的事物的运动变化相对快慢和先后顺序的认识,而事物具有客观存在性和惯性,所以时间具有顺序性、一维性、单向性、加速度相对性和作用相对性,表现为不可逆和不同速度、不同作用力下时间变化速度不同(即所谓流速不同)。
时间的顺序性、一维性、单向性是由事物客观存在性的本质决定的,事物是客观存在的,一旦发生,就已经存在,否则就不是客观存在的。时间是对事物空间结构特性运动变化相对快慢的量度和对事物运动变化先后顺序的判断,事物空间结构特性运动变化过程具有顺序性、不可逆性(即客观存在性)、惯性、作用相对性,决定了时间具有顺序性、一维性、单向性、速度相对性、作用相对性。
时间的加速度相对性是事物空间变化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从根本上来说,是由力与事物空间结构特性运动变化的互为因果关系决定的,事物变速运动变化越快,受到暗物质和引力子的作用就越大,会导致事物自身空间结构特性运动变化相对变慢,这就是所谓尺缩钟慢效应的本质原因,惯性的本质也在于此,即,事物运动变化越快,受到暗物质和引力子的作用就越大。具体事物空间变化是由不平衡不对称的具体事物空间特性所产生的作用引起的,变化的快慢与具体事物空间特性和作用有关,具体事物的空间特性和作用是不同的,事物的空间变化快慢就是不同的,表现为时间的流速的不同。而宏观上来看,只有当作为体系的事物的空间特性和作用影响到体系所在范围内(即宏观上显著的时间流速相近的体系事物空间范围内)的所有所属事物(即各级子体系和各级子体系内的事物)的空间结构特性变化速度时,我们才会认为这一体系的时间流速与其他体系不同,而不会认为任何一个事物的时间流速都与其他事物的时间流速不同(尽管就绝对意义而言,确实不同,因为事物空间性排它性决定了任何事物都是独一无二的,但由于差异极其细微,因此在宏观上被忽略不计)。时间是对事物空间结构特性运动变化相对快慢的量度的本质,决定了实际上从根本上来说,事物都具有自己的时间特性,也就是说,从绝对意义上来说,实际上任何事物的时间流速都是不同的,都是自身独有的,正如事物的空间结构特性是事物自身独有的一样,或者说,正是因为事物的空间结构特性是事物自身独有的,决定了时间性也是事物自身独有的。而事物的体系性本质,也就是联系的本质,决定了事物还具有时间的相对性,也就是说,相对地说,作为体系的事物的体系内时间是相对统一的,或者说差异相对较小的,也就是具有公共时间流速,所谓时空穿梭,就是不同事物空间结构特性导致公共时间流速不同的概念的反映。绝对地说,我们每天或者说每时每刻都在穿梭所谓时空,因为我们处于绝对运动状态,只是差异不大而我们难以察觉,而且我们已经习以为常,而本质上是我们一直都在运动变化中受到不同时间流速的事物影响(即作用);同时我们也在影响其他事物的时间流速。时间是对事物空间结构特性运动变化相对快慢的量度的本质,还决定了实际上从根本上来说,不管是对于任何事物,时间流速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这是运动的绝对性决定的,事物的空间结构特性运动变化必然产生新的作用,从而时间的流速必然会发生变化,这种改变的程度取决于事物空间结构特性根本变化的程度,而通常由于变化较小而不容易被人们察觉,或者说,即使对于时间流速的较大变化的存在,由于人们根本没有时间流速的正确概念,由于人们固守时间流速固定的概念,人们根本不可能去留意这种时间流速的变化。
所谓人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说的就是由于时间的不同(本质上就是河流空间结构特性先后顺序地运动变化;时间是对事物空间结构特性运动变化相对快慢的量度,离开事物空间结构特性的运动变化,不存在所谓的时间),河流的空间结构特性已经发生变化,已经不再是原来的河流。这也表明了时间的顺序性、一维性、单向性。
因此,绝对地说,由于时间的顺序性、一维性、单向性和事物运动的绝对性,我们只能感知被认识对象的过去,因为我们的感知的形成也是一个过程,需要时间,而客观存在性决定了感知的过程同时也是被感知的事物空间结构特性运动变化的过程,而被感知的事物空间结构特性的运动变化过程具有顺序性、一维性和单向性,在感知形成的过程中,感在前,知在后,被感知的对象已经发生了变化。就同样的感知方式而言,距离我们越近的对象,我们对其感知越接近其现状,反之,距离我们越远的对象,我们对其感知越远离其现状,感知的是其比较早的过去的状态。在对宇宙现象的观测中,我们观测到的往往是数以年计甚至以万年计的宇宙的过去的现象,而非它们的现状,因为光从它们与宇宙发生作用,到通过波动传递而被我们接收到,需要经过数光年甚至数万光年的距离。也就是说,从绝对意义上说,我们只能看到被观察的对象的过去,而且是只能看到我们这个宇宙大爆炸之后到光的作用传递到我们现在所在的现象的过去,如果过去的事物的对光的作用的传递已经经过了我们现在的位置,我们是无法看到的,因为我们并非处于宇宙的中心,而这种从宇宙中心传递的作用已经经过了我们的位置,由于光的作用传递的方向性,我们无法再次受到这种过去了的作用,也就无法看到比这更早的过去,除非是经过多次反射等作用之后,传递到我们的光,或者被太空物质降低了速度的光,反映了更早其的被观察的对象的现象。相反,我们是可能可以看到其他宇宙的更早的过去的,甚至是我们的宇宙大爆炸之前的坍缩过程的部分过去的,只要光的作用是从更遥远的地方向我们传递过来,而且能够传递到我们的探测器上而被接受。可以想象为,我们处于我们的宇宙的非中心地带,而中心地带的光的作用向外传递时,所有经过我们的光的作用(本质上是暗物质波动作用)作用在我们的探测器上,使得我们可以看到过去的现象,也就是说,这种从我们宇宙中心向外呈辐射状以波的形式扩散传递的光的作用,只要经过我们,而且被我们的探测器捕捉到,我们就接收到这种作用,就能看到过去;而其他的宇宙的光的作用只要从远离我们的外围向我们传递过来,只要能传递到我们的探测器,我们就可以看到这些宇宙的过去,由于这些宇宙距离我们可能比我们宇宙中心距离我们更远,因此,我们可能可以看到远早于我们宇宙大爆炸的外宇宙的过去,如果外宇宙的过去的光的作用能够传递到我们这里的话;而且,如果我们的宇宙大爆炸之前的坍缩过程的光的作用如果还存在的话,甚至是如果我们宇宙大爆炸之前的宇宙爆炸的光的作用如果没有被完全消耗完的话,由于我们所处的位置并非在我们宇宙的边缘,也不在宇宙中心,在我们宇宙的外围的物质在坍缩时所发出的光的作用的传递就有可能从外围传递到我们现在的位置被我们的探测器捕捉到,在我们宇宙大爆炸之前的宇宙爆炸的光的作用也可能从宇宙中心传递到我们这里,我们就有可能看到我们宇宙大爆炸之前的坍缩的过去,以及我们宇宙大爆炸之前的宇宙爆炸,前提是光的作用在宇宙坍缩过程和宇宙大爆炸之前的宇宙爆炸在坍缩和宇宙大爆炸过程没有被消耗掉,而且距离我们足够远,作用没有已经通过我们,从而我们还可以接受到这种作用。也就是说,任何经过光的作用的传递的作用,只要距离足够远,而且能传递到我们所在的位置并且被我们的探测器捕捉到,我们都可以看到相应的事物的过去的历史。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事物的过去的历史很可能是更早的部分和更晚的部分,而可能欠缺的是中间的部分,是已经经过了我们而我们未观察的部分(当然,也可能在经过我们之后,被再次反射回来,从另外的方向被我们看到)。而如果我们不能确定我们的宇宙的中心方位以及光源的话,实际上我们可能无法判断我们看到的到底是源于我们的宇宙的现象,还是源于外宇宙的现象,是更早之前的被观察对象的现象,还是更晚之前的被观察对象的现象。
与此同时,由于物质客观存在性,实际上我们仅存在于现在,而不存在于过去和未来;相应的,我们事实上只能看到现在,而看不到过去和未来。过去一旦过去就不在存在。这似乎与上一段的说法完全矛盾。但实际上并不矛盾。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上一段所说的看到过去,指的是被观察对象的现象的过去,而非真正的被观察对象的过去。被观察对象与我们一起,永远仅存在于现在。现在即客观存在,客观存在即现在。所谓只能看到现在,指的是作为认识主体,只能由现在的主体来认识现在的存在的事物,因为认识的主体和客体都仅存在于现在;作为客观存在的主体,受到的是现在的暗物质和引力子传递的现在的客体的作用,“看到”(受到)的是现在的作用,所以看到的是现在,也只有现在,即,人们仅能感受到现在的作用,而不是过去或未来的作用。这看起来很矛盾,实际上并不矛盾:因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也就是所谓具有客观存在性,所以作用只能是现在的,人们只能感受到现在的作用;但与此同时,事物运动变化的顺序性和物质空间性,决定了运动变化(其效果即力或者说作用,也就是动态空间形变)必然要经历或长或短的过程才能传递到人们这里,被人们感受到(看到),所以人们只能感受到被认识对象对暗物质和引力子的作用经过或长或短的过程(空间形变路程)通过媒介传递到人们这里得作用,人们才能看到被认识对象的过去的现象。
所谓回到过去或去到未来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因为这根本违背了世界的客观存在性本质,违背了时间是对事物空间结构特性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的判断的本质。
即使是通过不同时间流速的时空来实现所谓时空穿梭,到了时间流速不同的时空,也会受到那里的时空约束,适用那里的空间结构特性,而不是能够回到过去或者去到未来。
详见书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