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534|回复: 0

[分享] 微流控芯片—常见制作方法专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3-21 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有奖并可浏览互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
微流控芯片—常见制作方法专题
点击上方原文链接,关注我们
原创:逸芯生命科学
微流控技术通过操控微米级通道内的流体,实现了高通量、高灵敏度的分析检测,在生物医学、化学合成及环境监测等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芯片材料作为微流控技术的核心载体,直接影响其功能实现、成本控制和规模化生产。本文系统梳理了微流控芯片的常见制作方法,重点分析各类材料的制备工艺、技术特点及适用场景,为科研工作者和工程师提供技术选型参考。
1无机材料:玻璃与硅
1.1制作方法
· 湿法刻蚀:
利用氢氟酸(HF)腐蚀玻璃或硅片,通过光刻胶掩模形成微通道。玻璃刻蚀后侧壁呈圆弧形,而硅片因晶体结构特性可形成垂直侧壁(图1A)。
· 熔融键合:
将刻蚀后的玻璃片高温键合,形成密封通道。该方法需超高洁净环境,但密封性强。
· 激光直写(LDW):
通过紫外激光直接烧蚀玻璃表面,无需掩模,但加工速度慢、成本高。
1.2优势与局限
· 优势:
化学惰性强,耐高温、耐有机溶剂,适用于毛细管电泳(CE)、高温反应(图1C)及金属沉积。
· 局限:
脆性高、加工成本昂贵,难以集成柔性元件,封闭通道不适用于长期细胞培养。
1.3应用实例
· CE分离:
玻璃芯片可实现秒级分离(图1B),分离效率优于传统CE。
·原位金属加工:
利用层流实现金属纳米颗粒的定向沉积(图1D)。



图1 (a)使用湿法和融合键合方法制造玻璃微芯片(b)与CE的玻璃微流体芯片上的快速分离(c)在玻璃芯片上的微滴中的高温反应(d)使用层流在玻璃基板上的原位金属蚀刻和沉积

2弹性体材料: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
2.1制作方法
· 软光刻技术:
1. 将PDMS预聚物与固化剂按比例混合,浇筑在硅基光刻胶模具上。
2. 60-80°C加热固化后脱模,形成微通道结构。
3.通过氧等离子体处理PDMS表面,实现与玻璃、塑料或其他PDMS层的不可逆键合(图2A)。
·多层结构组装:
通过打孔或通孔技术构建多级通道,集成微阀、微泵等功能单元(图2B-C)。
2.2技术优势· 低成本与快速原型:
无需洁净室,模具可重复使用数百次。
· 生物相容性:
透气性好,支持长期细胞培养(图2D),表面可修饰以调控细胞黏附。
· 柔性集成:
通过多层结构实现气动微阀(密度达10^6阀/cm²),兼容复杂流体操控。
2.3局限性
· 溶胀效应:
易吸收疏水小分子,导致样品污染或浓度变化。
·机械强度低:
不耐高压,不适用于有机溶剂体系。4典型应用· 单细胞分析:
通过微阀实现细胞捕获与分选(图2C)。
· 器官芯片:
模拟肺泡气体交换功能(图2D)。



图2(a)PDMS中3D微通道的制造(b)PDMS中的微效气瓣,用于操纵流体和颗粒(c)PDMS设备上Picoliter流体的复杂操纵(d)PDMS三维结构和PDMS结构变形在模拟肺功能中的应用

3热固性与热塑性塑料
3.1热固性材料
· SU-8光刻胶:
负性光刻胶,通过紫外曝光形成高深宽比结构(图3A)。
·NOA树脂:
透明度高,适用于3D微通道构建(图3B)。
3.2热塑性材料·注塑成型:
将PDMS模板高温压印至PMMA、PC等材料,实现快速复制。
· 高温热压法:
通过PDMS辅助转移模塑,突破传统注塑温度限制(最高350°C),适用于全氟聚合物(如Teflon PFA)加工(图3D)。
3.3材料对比





图3 (A)完全由SU-8制成的微通道,具有原位制造的3D精细结构 (B)在热固性NOA中制造的3D微流体通道 (C)用高温传递模塑法微加工热塑性塑料 (D)完全使用特氟隆PFA制造的微流控芯片。

4水凝胶与纸基材料
4.1水凝胶芯片
· 制作方法:
1.直接浇筑法:将预聚液注入模具,低温或化学交联成形。
2.3D打印:利用光固化或挤出式打印构建复杂结构(图4A)。
·优势:
高含水量模拟细胞外基质,支持3D细胞培养及原位药物筛选。
·局限:
分辨率低(微米级),长期培养易缺氧坏死。



图4 (A)在藻酸盐凝胶中制造的微流体装置,具有用于培养的包埋细胞 (B)分子通过通道壁扩散到藻酸盐凝胶中。

4.2纸基微流控·疏水化处理:
通过蜡印、等离子体修饰或疏水涂层形成亲水通道(图5A)。
· 优势:
无需外接泵,毛细作用驱动液体;成本低廉,适于即时检测(POCT)。
· 局限:
灵敏度受纤维素干扰,难以集成精密阀门。



图5 纸基微流控芯片 (A)在纸芯片上进行生物测定。(B)多层通道制造。

5复合材料与混合集成
5.1材料复合策略
· 硬-软结合:
玻璃-PDMS混合芯片集成气动阀与金属电极(图6A)。
·功能掺杂:
在PDMS中掺杂纳米颗粒(如氧化锌)实现温度传感(图6D)。
·原位光固化:
利用光敏水凝胶实现微通道动态调控(图6C)。
5.2功能扩展
·梯度生成:
通过扩散层实现化学浓度梯度(图6B)。
· 多材料协同:
结合PDMS柔性与玻璃耐溶剂性,优化芯片性能。



图6(A)集成阀门与电极的玻璃-PDMS混合芯片(B)用于梯度生成的PDMS-水凝胶混合芯片(C)原位光固化水凝胶结构作为pH敏感阀门实现自动流动操控(D)PDMS-ZnO复合材料在PDMS芯片上的原位温度传感器。

6应用案例与性能对比


7挑战与未来趋势
7.1材料创新开发新型复合材料(如石墨烯-聚合物杂化材料),兼顾力学性能与功能多样性。
7.2高通量集成通过3D打印和微纳加工技术实现复杂微阀、传感器阵列的集成。
7.3绿色制造通过3D打印和微纳加工技术实现复杂微阀、传感器阵列的集成。
7.4标准化工艺建立跨材料、跨平台的微流控芯片设计规范,推动产业化进程。
总结
微流控芯片的制作方法已形成多元化技术体系,从传统的硅/玻璃刻蚀到新兴的纸基、复合材料,每种材料均以其独特优势服务于特定场景。未来研究需聚焦材料性能优化与功能集成,推动微流控技术在医疗诊断、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广泛应用。随着交叉学科的深度融合,微流控芯片有望成为下一代智能化、便携化分析仪器的核心平台。



原文地址:https://zhuanlan.zhihu.com/p/31606488190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