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5年,西班牙的内科医生和植物学家N.Monardes提到在含有一种称为“LignumNephriticum”的木头切片的水溶液中,呈现了为可爱的天蓝色。这是人类第一次记录荧光现象。17世纪,Boyle(1626—1691)和Newton(1643—1727)等科学家再次观察到荧光现象。1852年,英国剑桥大学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Sir George Gabriel Stokes(乔治·加布里埃尔·斯托克斯爵士)对荧光产生的机理作了解释,并提出了“荧光”(phenomenon of fluorescence)。
Sir George Gabriel Stokes(1819~1903)
1867年,荧光首次用于分析测定。1928年,Jette和West提出第一台光电荧光计,结束了靠肉眼观察荧光的时代。
1952年,商品荧光分光光度计出现。
1939年,Zworykin和Rajchman发明光电倍增管以后,在增加灵敏度和容许使用分辨率更高的单色器等方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1943年,Dutton和Bailey提出了一种荧光光谱的手工校正步骤。1948年,Studer推出了第一台自动光谱校正装置。1952年,出现商品化的校正光谱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