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桔
金币
威望
贡献
回帖0
精华
在线时间 小时
|
2002年,在青海喇家遗址,考古队员们意外发现了4000年前扣翻在地上的一碗面条

凑近看

这只倒扣的齐家文化篮纹红陶碗,碗内的残留物中保留着清晰可见的团状细条卷曲痕迹的黄色物质,风化很严重,只残留表皮一点薄薄的物质
经科学鉴定,发现其中的主要成分和粟、黍十分相似,而且里面还包含了少量油脂和动物骨头碎片
也就是说,我们的祖先在4000年前就已经用小米面搓出了面条!并且上面还很可能加了肉码!

于是,这碗吃到一半被不幸扣在地上的面,成为了迄今世界上最早的面条实物考古资料。和这碗面条状遗存鉴定研究的论文还刊登在了2005年10月13日的Nature上
过去一些学者认为面食在中国汉代才较为普及,或者面食技术是外域传入的,不属于本土原有的粒食传统(粥饭)
而这一碗面的发现,不仅把中国面条起源的时间推早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今天我们比较常见的面条制作手法有例如拉面

扯面

但是和今天的小麦面粉不一样,小米面是没有筋性的,要怎么做成面条呢
从形态上看,喇家遗址的面条断面接近圆形,看上去貌似像是拉面,但是也很有可能是用某些工具把它压出了这种形状
有学者提出观点,表示有可能是通过用手搓制而成的,类似于东汉末年《释名》中出现的“索饼”,顾名思义,像绳索的饼,或是像搓绳子一样搓出来的饼

也有人觉得现在中国不是还有很多地方在做小米饸饹,那会不会是跟饸饹类似的、用了挤压的方法呢?

图片来源:青海喇家遗址出土4000年前面条的成分分析与复制[J]
那么这个时候要怎么验证呢?饸饹组的专家们觉得,那就直接在实验室里试一试不就知道了!
于是,饸饹组从甘肃西峰买了小米面、脱壳小米和大、小型号两种饸饹压面机,从河北、辽宁、山西和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采集了谷子,同时准备了研钵, 蒸锅,电磁炉,开始进行试验


现代黏谷子样品和玉米面条饸饹机 图片来源:青海喇家遗址出土4000年前面条的成分分析与复制[J]

不同制作方法模拟的面条结果 图片来源:青海喇家遗址出土4000年前面条的成分分析与复制[J]

模拟面条的淀粉、植硅体保存情况 图片来源:青海喇家遗址出土4000年前面条的成分分析与复制[J]

图片来源:青海喇家遗址出土4000年前面条的成分分析与复制[J]

最终面条模拟方法和结果 图片来源:青海喇家遗址出土4000年前面条的成分分析与复制[J]
一通操作猛如虎,最后根据实验结果,饸饹的操作还是很可行的
相信不少小伙伴们也想问问喇家遗址同款面条的能好怎,毕竟宅在家闲得慌
(1) 称带壳小米500 g, 在研钵中捶砸、碾磨脱壳, 保留20%~30%带壳谷粒
(2) 室温浸泡12 h以上, 在研钵内捶砸成 面团, 室温饧面1 h
(3) 捶砸面团2~3 h, 放入蒸锅加 热约15 min, 捶砸面团
(4) 趁热用饸饹机压制面条, 放进开水中. 面条长度可达到120 cm以上
采用不同的小米品种结果都挺相似的,所以大家做出黑暗料理别怪品种,这锅小米不背
制造淀粉面条(小米面条)的黏性物质是凝胶,而做小麦面条的黏性物质是面筋蛋白, 两者不一样。所以别以为把面坨坨放那儿醒着他就能拉长了,只有在小米里的淀粉加热并适度糊化的时候它才能变长

觉得有难度的同学可以通过央视《走近科学》2011年6月9日的节目来了解一下
《走近科学》 20110609 四千年的“长寿面”大家可以在家尝试复原一下4000年同款面条。当然,螺旋丸制面法或者其他的方法也是值得挑战的
<hr/>喇家遗址真实地再现出4000年前一个史前村落的灾变场景,是极为难得的史前灾难遗址,因此也被誉为“东方庞贝”。虽然拥有“世界上最早的面条”、“东方庞贝”、所谓的“母亲护子”遗骸等等标签,但是光靠这些“卖点”吸引游客,并不是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宗旨。
那么,喇家遗址又通过哪些手段,让自己超越这些“标签”,成为一个更具教育意义、拥有丰富展示内容的遗址公园呢?负责遗址展示工程的工作人员在其中又需要进行哪些思考?详情请见:
清源文化遗产:如何以价值阐释“东方庞贝”?<hr/>参考文献:
[1]吕厚远,李玉梅,张健平,杨晓燕,叶茂林,李泉,王灿,吴乃琴. 青海喇家遗址出土4000年前面条的成分分析与复制[J]. 科学通报,2015,60(08):744-760.
[2]魏益民. 中华面条之起源[J]. 麦类作物学报,2015,35(07):881-887.
[3]郑南. 文化交流视域下的面条与面条文化[A]. 泰国朱拉隆功大学、中国浙江工商大学、泰国文化部.曼谷·亚洲食学论坛论文集[C].泰国朱拉隆功大学、中国浙江工商大学、泰国文化部:,2012:33.
<hr/>猜你们还会对这些神奇的回答感兴趣:
文化遗产保护如何间接预防犯罪(误)↓
《柯南》里有什么奇葩的杀人理由?文化遗产如何“现代化”↓
如何让类似京剧的一些传统文化变得更时尚更流行?一起来和文物谈一场网恋❤ ↓
宅在家里这么久,有哪些可以「云旅行」的方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