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132|回复: 5

[分享] 现在贝尔实验室怎么没动静了,马斯克建个马斯克实验室行不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23 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23 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Bell Lab纯粹是AT&T为了降低自己的利润率,避免垄断指控而设置的机构,所以科学家只要花钱就好了,管理方面很宽松,也不用给AT&T贡献什么价值。它在科学上的成功是这种宽松气氛的结果。
美国经过多年的反垄断活动,以及私人资本对利润率的要求越来越高,现在再不会有这样的公司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23 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贝尔实验室自己的历史性总结材料里面写了:
大意是"当制造业转移了,那么从一线工厂里面孕育的需求和潜在解决方案的火花,也都随之消失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23 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行,建个这样的实验室不是只有一个马斯克就能搞定。
从贝尔实验室、帕克研究中心以及后来其他的企业研究院的成与败,来看看建立一个这样的实验室需要什么条件吧:
1、需要在某个宽领域实现垄断,AT&T曾长期垄断美国电话行业,施乐曾垄断复印机行业,垄断带来高利润,只有高利润的企业才能养得起这种短期看不到回报的机构;
2、这个企业需要有一个相信科技的CEO,需要对这个机构充分放权,把自己的定位放在搭台子上面;
3、这个机构需要有一个卓越的战略型研究领导者,这个领导者既需要有宽阔、远见的视野指导研究方向,也需要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吸引优秀人才,还需要对技术的产品化有一定的判断(不是所有的新技术都能产品化,但一定有一部分是可以的),给企业一些产品上的回馈。CEO可以无限制的相信你,但是你需要拿出CEO让别人也相信的产品,商业化的设计交给企业就好;
4、人才梯队,尤其是基础科学的人才梯队要足够;
5、这个机构的制度设计上要兼顾研究和开发,既能保证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也要对新技术的产品化进行充分的开发。
垄断企业、有远见的CEO、卓越的战略型研究领导者、足够的优秀人才以及合理的制度设计,具备了这5个条件,可以一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23 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at&t被强制拆分了,Bell Lab之所以成功是因为资金足够充足以至于科研环境非常宽松,可以凭借个人兴趣去研究一些非常前沿对公司实际效益短期内毫无帮助的东西,在at&t因反垄断法被强制拆分后,整个公司的效益逐渐走下坡路,最终反应到Bell Lab上就是资金越来越紧缺。
我曾经和我博士老板谈过这个话题,他博士毕业于1970年代末,按他的话说那会的Bell Lab是所有做物理的人心驰神往的地方,科研环境宽松,待遇优厚,进可携技术杀入工业界,退可拿文章返回学术圈,真的可谓是进退自如。虽然当时有流言说美国政府正要因为垄断问题整改at&t,但是大量的年轻人趋之若鹜。老爷子当年也是几番犹豫最终还是来了学术界,但是他很多朋友都选择了Bell Lab,三十年后,我老板已经是学术大佬,他的那些朋友同学们,有的已经去了国家实验室,有的回了学术圈,有的去了工业界,有的依然在Bell Lab,但是一个事实就是,拆分at&t的影响非常大,之后的三十年整个Bell Lab都属于逐渐往下走的趋势。
马斯克想建个类似的Lab当然没有问题,但是后果不妨看看META的reality lab,可靠消息称最开始扎克伯格收购Oculus后改名Facebook Reality Lab是目标建成元宇宙版本的Bell Lab,以至于前几年真的是科研氛围宽松(他们甚至招做量子的人!),资金充足,但是你看现在由于抖音的冲击以及经济萧条,reality lab大洗牌,调整科研环境,更注重短期有成果的项目,所谓的元宇宙版本的Bell Lab已经不再提了。因此想要真的重建一个Bell Lab,需要的成本是非常巨大的,一般企业家,即使像马斯克,也是需要下非常大的决心和血本才有可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23 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既然提到贝尔实验室,我觉得还是应该说两句,毕竟和我算是有过交集。我曾目睹过贝尔实验室的从辉煌走向没落。我有幸当年也曾在朗讯(Lucent)工作过,但不在Bell Labs。但后来,在做博士后的时候也曾应邀去贝尔实验室(Murray Hill, NJ)做过学术报告。
贝尔实验室是世界上所有工业界研究机构中科研成就,学术成就和社会成就最高的,没有之一。9个诺贝尔奖,5个图灵奖,甚至包括5个艾美奖,1个格莱美奖和1个奥斯卡奖,晶体管、激光器、LED,CCD, 太阳能电池,C语言,C++语言,UNIX操作系统,信息论,...,这个单子还可以很长。在我的专业方向,半导体集成光电子和纳米集成光学这一领域,我所遇到的杰出的学者(美国科学院院士这一级)几乎都曾有在贝尔实验室工作的经历。
我加入Lucent时,正值它如日中天,连续16个季度 beat 华尔街的成长预测,而贝尔实验室1997和1998年连续获得诺贝尔奖。那时,谁能想到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内,Lucent就从资本的宠儿一路跌到谷底,市值蒸发掉99%,全球员工从12万锐减到不到3万。Lucent当年的错误在于连续招了两个非常糟糕的CEO,战略方向完全错误。结果在Internet bubble burst的时候,先是基本放弃10G网络设备,直接跨越到40G,拱手让出市场,在竞争中败给Nortel。而在低端市场,受到华为的严重冲击,全球份额不断下降。Lucent 当年为了断臂求生,把很多业务部门裁撤。我就是在那段时间离开工业界回到学校完成博士学位的。
那段时间,贝尔实验室开始大量人员流失,很多研究人员纷纷回到学术界。后来我去哥大读博的时候,遇到的很多老师都是从贝尔实验室出走的,例如1998年的诺贝尔奖得主Horst Stormer。贝尔实验室的一蹶不振,正是从那时开始的。2006年,Lucent被法国的Alcatel并购,组成Alcatel-Lucent。公司最后又在2015年被Nokia收购。虽然在2006年以后,还有三项诺贝尔奖的成果出自贝尔实验室(CCD, 超分辨荧光显微镜和光镊),但是这些成果都是在上个世纪完成的。
贝尔实验室的成功在于它曾拥有非常宽松的研究环境,非常开明的领导团队,非常集中的天才研究人员,以及同事之间非常和谐的互动和相互协助。当年无论是AT&T时代还是Lucent的前期,贝尔实验室都拥有非常充足的资金。贝尔实验室的成功就是天时地利人和都得到了一个相对完美的结合。而后来的衰败,也是因为公司的财政状况无法支撑其研究,所以大量最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不得不另谋出路,纷纷离开。没有资金,研发队伍又严重减员,内部士气也大受打击,昔日的辉煌只能停留在空旷的成就展厅中。
Elon Musk是个很独特的天才。他的SpaceX和Tesla都非常棒,也聚集了很多各个领域的翘楚。但是,我觉得他仍然无法复制贝尔实验室的辉煌。Musk的团队和公司,更多的是依赖他的个人魅力和他个人的看法来运作的。可是,Musk也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无论在管理风格上还是对于未来科技发展的看法上,目前还看不到他能够凭一己之力聚拢足够多的天才共同合作。这就决定了,他无法达到真正的“天时地利人和”融于一体的境界。
Just my 2 cent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