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桔
金币
威望
贡献
回帖0
精华
在线时间 小时
|
2025年1月起,医保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大变革!
先把时间回溯到2024年7月23日,国家医保局印发《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关于印发按病组(DRG)和病种分值(DIP)付费2.0版分组方案并深入推进相关工作的通知》。
国家医保局要求“2024年新开展DRG/DIP付费的统筹地区直接使用2.0版分组,已经开展DRG/DIP付费的统筹地区应在2024年12月31日前完成2.0版分组的切换准备工作。”
2025年1月17日,国家医保局举行新闻发布会表示,“目前,DRG/DIP付费基本实现统筹地区全覆盖。”
什么是DRG付费?
以前看病:
医生告诉你各种治疗方案,你自己选,医保按比例报销。每一项检查、每一种药都要一笔一笔地核算。
以后看病(DRG模式):
结算方式按照病种付费,报销的时候按照病种分类,一口价,医保只承担固定费用。
DRG是Diagnosis-Related Groups的简称,这是一种“按病种定额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最早是从美国开始的,后来德国、日本等国家也纷纷引入。
具体讲这种模式,就是医保部门根据不同的疾病诊断进行具体的分组,每一个组会统一一个确定的支付标准,换句话说就是,每组设定一个“花费上限”,医院得在这个预算内完成治疗。
举例比如阑尾炎预算5000块,医生需要在500块钱的范围内给患者治好病。如果治疗费用花了4000元,那医院就能赚到剩下的1000元;但如果费用超过了5000元,超出的部分要么患者自掏腰包,要么医院/医生自己承担。
DRG带来的影响,你可能想不到!
好处:
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成本控制,缓解医保基金面临的巨大压力;
对患者来说,不用担心像以前那样出现,有过度检查和过度治疗的情况。
有利就有弊,问题来了:
为了不赔钱,甚至多赚点钱,医院可能会在治疗中“精打细算”。比如,选用更便宜的药物、尽量缩短住院时间,甚至让患者买自费药。这对患者来说,真的是福音吗?
在一些推行 DRG 的国家,医院为了追求利润,倾向于接收病情较轻的患者,而把重症患者“推来推去”。
现实情况举例:
1. 信息差:好药你不知道,或者开不到(这个涉及到药品集采)
药物集采其实是国家在向药厂“砍价”,以更低的价格购买药物,比如原来几千的原研药,医院直接不采购了,而是用价格便宜到几块的集采药。
再加上DRG的报销上限被卡死,医生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挑选成本更低的药品推荐,疗效怎么样?大家能猜到。
举例(道听途说,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小儿流感:
国产奥司他韦,刺激肠胃,孩子服用后偶发呕吐。
进口速福达,服用24小时见效。
肺炎阿奇霉素:
国产,见效慢,拖延病程。
进口希舒美,副作用小,见效快。
降压药:
过去吃1粒管一天,现在换了集采药,一天没过去,血压上来了,再补1粒,血压哗哗掉;不吃忍着,血压高的受不了。
上述问题最后的解决办法,要么默默承受,要么去私立医院/公立医院国际部/药店买原研药。
2. “一次手术”变“两次”
老人置换两侧髋关节,因两侧同时手术的成本超出预算,本来一次手术+3个月恢复期,现在需要两次手术(先做一侧,然后二次入院再做另一侧)+更长的恢复期。
3. “提前出院”越来越常见
医生可能会让你提早出院,带药回家自己养着。治疗还没结束,患者却不得不离开医院。
4. 住院转门诊
有些住院内的检查,医生会让你放到门诊去做。
有些治疗,原来需要住院的,尽量都不住院,让转门诊。
DRG和药物集采后,疗效?
2017年开始试点DRG的福建三明,此后,大家都知道三明看病便宜,但没多少人去三明看病,因为知道看不好。
自费身份就一定不受限DRG\药物集采?
大部分医院普通部医保身份直接受限。
自费身份或者特需国际部,不直接受限。
但是
普通部的自费患者和特需部的患者也会间接“背锅”
比如:医院被分配到的指标是自费比例不能超过X%,如果医院通过普通部的社保患者完不成,那么就会扩展到自费和特需部的患者来实现。
目前国际部和私立医院还未受限,但是贵啊,看一次病上千,挂号费没个500-1000元都不够,要是有这钱,谁不愿意去享受更好的服务。
能想到的解决办法:
千万别等到身体出问题了,才想各种补救措施,那时候太被动。
大家尽量趁身体状况还好的时候(也就是保险业说的“标体”),给自己配置一个能突破DRG限制的中高端医疗险,这种情况下投保,保障范围宽,报销覆盖范围广,保费也低,随着年龄增长,即使身体出现大小毛病,也能继续安心享受该保障,有尊严有疗效的看病。
原文地址:https://zhuanlan.zhihu.com/p/19449030878 |
|